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单链随机寡核苷酸序列为文库,通过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能够获得与靶标特异性结合的核酸适体,这是一类新型的分子识别探针,其与靶标的亲和力可以同抗原抗体相媲美,甚至优于抗原抗体的结合。核酸适体广泛应用在生化分析、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等领域。该文将介绍核酸适体的筛选和特点以及核酸适体在生物分子检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最后介绍核酸适体在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利用组合化学原理构建核酸适体库,确定久效磷适体筛选缓冲体系的最适 pH 值及离子强度,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不同 pH 值及不同 Na ﹢、K ﹢和 Mg2﹢浓度的缓冲溶液中久效磷与四种碱基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H 值及 Na ﹢、K ﹢和 Mg2﹢浓度对久效磷与四种碱基的作用有明显的影响,pH7.6、Na ﹢浓度200 mmol/ L、K ﹢浓度40 mmol/ L、Mg2﹢浓度15 mmol/ L 的50 mmol/ L Tris 缓冲溶液中久效磷与四种碱基的作用相对较强,可以作为久效磷适体筛选的参考缓冲体系。在此缓冲体系下,久效磷与四种碱基作用的强弱依次为胞嘧啶、胸腺嘧啶、腺嘌呤、鸟嘌呤。因此,构建核酸适体库时可以适当增加胞嘧啶、胸腺嘧啶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叶刚强  曹瑞  杨恒 《教育技术导刊》2009,19(11):282-284
生物特征识别是热门研究领域,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而生物特征识别数据泄露事件频繁发生,其安全问题倍受关注。现有的嵌入式存储、本地服务端存储和云端存储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安全问题。随着细胞神经网络联想记忆的发展,其在生物特征数据安全存储识别方面的应用得到极大发展。分析现有生物特征识别的安全问题,阐述细胞神经网络结构模型及稳定性优化方法,介绍其在生物特征安全存储识别方面的应用,指出细胞神经网络在生物特征安全识别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纳米金是指直径为1 nm~100 nm的金的微小颗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量子效应、表面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光学效应以及特殊的生物相容性,在许多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文章介绍了六种纳米金化学制备方法,讨论了纳米金在工业催化、生物医药、生物分析化学、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口腔白斑是一种常见的口腔潜在恶性病变,可恶变为口腔鳞状细胞癌,恶性潜能较高。白斑癌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但因缺乏有效的癌变预测生物标志物,难以对其癌变潜能进行识别。作为头颈病理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白斑癌变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将有助于鳞癌的早期诊断。本文通过综述白斑癌变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相关研究,探讨从基础科研到临床转化的前景。目前虽尚无生物标志物应用于临床,但基因组不稳定性可能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6.
卟啉化学是化学、医学、材料学和信息学等领域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在生物无机化学、配位化学和主客体化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卟啉化学在分子识别研究方面的发展极为迅速,已经成为当前卟啉化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文章就卟啉及金属卟啉分子识别研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定义和工作原理生物传感器是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产品,在分析领域中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它是由生物活性物质制成的生物功能敏感元件,再配上适当的信号转换器而构成的传感器。所指生物活性物质包括酶、抗原、抗体、细胞器、完整细胞、激素、核酸等。信号转换器的作用是将生物化学信号转变为可以输出,并加以程序化的电子信号、光信号、热信号或声波信号。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待测物质经扩散作用进入固定生物敏感膜层,经分子识别而发生生物学反应。产生的信息如光、热、音等被相应的信号转换器变为可定量和可…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著名的多媒体通信工程专家,蔡安妮教授一直活跃在我国的通信科研领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她与孙景鳌教授在1989年共同创立和指导了多媒体通信与生物特征识别部级重点实验室,先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委攻关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在多媒体通信、图像与视频处理、生物特征识别等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新的安全机制,基于生物特征的指纹识别/验证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身份认证等领域。系统地介绍了生物识别技术并着重讨论了指纹识别技术原理,由此引入了一个指纹保密U盘系统,对其产品构成与工作原理作了详尽地阐述。指纹识别签证已经在以英国为首的部分欧盟国家使用,并有望进一步完善为生物识别特征护照。在文章的最后,对指纹识别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网上交易需要买卖双方验明正身,特别是网上进行的国际贸易更需要有效的技术来鉴定真伪。近来,美国一些电子商务公司开始应用生物识别技术来进行身份核对,扫描使用者的指纹即是其中的一种。 在身份识别领域,人们最先使用的是“密码口令”,但其漏洞太多;后来又发展了数码证书和智能卡等,它们也不尽如人意。专家认为,由于指纹等的不可复制性,利用指纹等人类自身生理或行为特征进行身份认定的生物识别技术,也许才是最可靠的鉴别手段。虽然可靠程度还有待验证,使用者是否感到舒服也需要实践,但近来生物识别技术已经在技术和应用上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