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通过对健康教育基本内涵的阐释,以及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及课程名称的思考认为,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夸大了体育教育在学校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而没有给健康教育以应有的独立学科地位,另一方面在内容上缺乏对学校健康教育的整体性认识,并且将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造成了广大体育教师的极大困惑,不利于体育课程的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祝平 《精武》2012,(13):88-90
作为整个体育课程的一种表现形态和组成部分,体育隐性课程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但重视程度不够。中国体育教育历来只重视显性课程,而长期忽略了对隐性课程的开发,这种不对称的发展阻碍了体育课程整体效能的发挥,不利于体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揭示体育隐性课程与体育显性课程在课程目标、教育内容、组织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辨证统一性。在简述体育隐性课程的本质、特点、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就如何开发体育隐性课程做出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地理环境与高原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22个本科体育院系体操教研室进行调查研究,总结了目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的设置门类、各课程的设置形式、设置顺序等状况,指出体操课程呈越来越分化、小型化、实用型的趋势,但过分分化的课程设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议开设体操综合课程;体操课程内容的设置顺序应充分应用运动技能、运动素质的迁移理论。  相似文献   

4.
马庆 《体育世界》2011,(8):119-120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办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加紧了课程改革的步伐。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综观当今民办高校体育出现了不少问题,而问题的核心是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不能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和全面发展的需要,我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通过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民办高校课程改革提出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体育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课程的影响方式,将其划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教育只重视显性课程,而忽视了隐性课程及其资源的开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体育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比较深入地探析了体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及途径。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是我国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让中学生接受科学的教育和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课程论的视角,阐述了新一轮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是如何在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应用的,促进学校体育改革,提高体育课程的质量,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庞博 《精武》2014,(36):216-217
跆拳道运动在我国已有很长的历史,而作为教学项目也已经在高校课程中取得了很大成绩。跆拳道课程的开设旨在丰富并健全高校体育教育,为学生提供新颖的体育需求,进一步通过跆拳道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与各项素质。该文就高校跆拳道课程教学的作用与效果进行探讨,分析了当前阶段我国高校跆拳道选项课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协助高校跆拳道教学课程开展。  相似文献   

8.
薛锋 《体育世界》2011,(11):54-55
本文采用问卷、文献资料、对比分析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西北民族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专修课程开设时间合理性及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西北民族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专修课程开设时间上与我国一流体育大学存在较大差异,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开设时间上没有运用好学习动机规律和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记忆规律,不利于动力定型与动作自动化的形成,不利于培养学生扎实的专项能力;2)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强度变化曲线近似于倒U型,峰值在大二(阳峰期),最低值在大四(冰谷期),且大四低于大一的初始值。  相似文献   

9.
分析我国60年来学校体育课程考试变化的历史背景、主要动因,总结学校体育课程考试变化的作用和意义,探讨了升学体育考试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学的理论意义。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考试的主要变化特点是考试由阶段性向选拔性发展,考试的规模由小变大,考试的级别由低变高。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体育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学校体育考试由成就考试到升学考试,将有利于提高体育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学生锻炼身体,扭转学生体质下降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68,自引:1,他引:67  
根据学校体育课程、学生、教师、社会等因素,进一步探讨我国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目标,提出合理地研究学生身体发育的过程,充分利用体育的价值原则和体育因素加强体育课程的教育性等。分析了体育课程如何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更好内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其各种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等。  相似文献   

11.
裴悦 《体育师友》2017,(4):65-66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国内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的比较和我国国内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现状的分析,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实用性进行探讨,在此文献整理上提出一些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对策提供参考。结果显示:1、我国课程设置与中小学衔接性差,实用性少;2、我国高校体教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体育基础课程少,且内容重复,种类单调,理论与实践技术领域过于"分割化",各个课程之间融合性差;3、学生实践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时间较少,导致学生能力不足。建议:1、增加学生体育通识课程与体育基础课程的学习,增加课程种类;2、注重"融合性"教学,减少学习的"分割化";3、加强学生实践课程的学习锻炼。  相似文献   

12.
现代我国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分离与整合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现代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分离的原因和结果及整合的理念与途径作出了初步探讨。结论:“制度课程”与“二元论”是造成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分离的根源;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分离不利于两者的横向融合和体育课程的创生;“体育课程教学”,即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变革、体育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体育课程开发过程、体育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体育教学事件,是促进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整合的新理念;理清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促进体育课程论专家与体育教学论专家的平等对话、赋予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话语权,是推动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寻适应职业素质要求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模式,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学生职业素质的关系,研究指出:高职院校应当构建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运动训练衔接,将学生校外体育实习纳入课程体系的一体化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模式,这样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4.
运用内容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论述开展体育心理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思想根基,分析体育心理学课程注重身心的整体观、积极心理的育人观、服务他人的职业观以及实践导向的道德观等育人特证,而且在明确课程的整体特征后,从书本教学、学生经历以及体育精神3方面汲取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研究认为,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课堂表达来推动课程价值转换,知情合一的方式来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创新,精准把握体育专业学生的独特性来因材施教,重新建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来回馈教学,以此来推动体育心理学课程思政教育的落地落实,充分发挥体育心理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全面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高质量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5.
现代体育课程发展趋势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体育目标而规定的体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它包括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时分配、课外体育锻炼等.体育课程不是一门学科的课程,而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方面的课程,对体育课程作广义与狭义的划分,往往不利于区分学校体育与体育课程,为了进一步理解体育课程,我们应该弄清楚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体育课程(P.E.curriculum)与体育教学(P.E. teaching)有别,这是显而易见的,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以传授和学习体育知识技能为主的过程,体育课程则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还包括身体锻炼这一重要部分,而身体锻炼这一部分是“教学“这个专门用语所不能概括的,应该说体育课程是介于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之间的一个中介系统.本文就体育课程研究的目的意义,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作一些肤浅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抛砖引玉,并以此求教于各位专家、教授.  相似文献   

16.
体育课程基本理念创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基本理念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创新。体育课程基本理念为: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弘扬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教育思想,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学校体育多元化价值取向,孕育出大体育课程观;重视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形成,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梁潇 《体育世界》2013,(5):9-10
课程改革是体育教育改革的核心。研究和构建适合我国学校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改革,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个性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探究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与改革为出发点,提出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原则与方法,以终身体育为目标,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近现代学校体育课程技术领域的变化与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技术领域变化的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903~1985),以身体教育和竞技教育为主的课程技术内容时期;第二时期(1985~1999),以突出竞技教育为主的课程技术内容时期;第三时期(1999~2003),强调自主构建适应学生身心个性化、生活化、终生化的课程技术内容时期.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出台,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国家集权制课程管理体制,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发展需求,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至此,最能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及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当今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热点,也为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笔者在对校本课程相关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体育校本课程、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进行了界定,研究表明,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下,我国中小学实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既必要又可行。  相似文献   

20.
郭平 《拳击与格斗》2020,(4):104-10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家教热视域下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体育课程训练项目单一;(2)考核方式死板;(3)受制于体育中考。以上三点是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分析得出结论:(1)我国现行中小学体育课程扼杀了体育的育人功能;(2)忽视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也背离了体育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强调主动参与的精神。提出以下建议:(1)完善中考体育项目;(2)增加体育课程平时考核项目。以期丰富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理论,推动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