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测题(抽选一组完成)第一组1.自己准备一篇短文或诗词,有感情地朗读短文中的一个片段或一首诗、一首词。2.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篇短文或这首诗词。  相似文献   

2.
晋安帝义熙元年(419年),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回归田园,从此彻底摒弃仕途,成为一名真正的农夫.次年,他写下了著名的<归园田居>五首,其中的第一首尤为后人称道.在这首诗中.诗人叙述了自己归田的原因、归田后的生活以及"复得返自然"的愉悦心情.陶渊明为什么要返归自己的出生地"园田居"?"田园"对他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面测题(抽选一组完成)   第一组   1.自己准备一篇短文或诗词,有感情地朗读短文中的一个片段或一首诗、一首词.……  相似文献   

4.
古人童年是多彩的,古诗里的童趣俯拾皆是,令人哑然失笑的同时,又是那样淳朴可爱,妙趣横生.童年是一首首动听歌谣,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篇……现代的父母们,静下心来读一读古诗,让自己保留一份童趣,和孩子的心拉近距离.  相似文献   

5.
一、知诗人,解诗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唐诗吗?谁愿意背一首自己熟悉的唐诗给大家听呢?2.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凉州  相似文献   

6.
从前,有一只小公鸡,他十分追求单人独立生活的享受,因为这样能自己找到东西自己吃、自己用,一间房子能自己住.可是老天就是不如他的意,就是让他和小母鸡一起住.时间一长,他就编了一首儿歌:"小母鸡,小母鸡,快快走,让我好好过日子,让我好好过日子……"这首儿歌只要小母鸡不在,一旁也没有人,他就会轻轻地不断地念.  相似文献   

7.
赵松 《初中生》2017,(23):42-44
[赏读] 公元763年,历时近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平息.向来照顾杜甫的严武,回到成都,继续主政蜀中.杜甫也回到了成都草堂.这首诗,即写于此时. 杜甫这首诗,写得极为明朗开阔,通篇未提及自己的心事.他在这首诗里使用了一种先写动再写静、先写有声再写无声的手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诗三首>,是一组学生自读课文.所编排的三首诗歌的内容、意象比较含蓄、隐晦,有的具有象征意义,有的具有多元化的理解.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鉴于此,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三首诗时,我主要采用整体阅读、抓点理解的方法,即通过引导学生收集阅读本课所需要的有关信息和资料,在整体阅读中说出自己阅读这三首诗后的兴趣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然后就理解上的分歧点,分小组合作探究,从而突出学生在诗歌鉴赏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人有一首著名的《白鹿洞》.诗曰: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这是一首实写诗人自己的读书生活的叙事诗.其第二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尤为著名,是诗人给后人留下的不朽名言,千百年来一直勉励人们,特别是读书人珍惜时间、注重知识积累,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因此,后人也往往将之归为"惜时诗".  相似文献   

10.
学生进入六年级后,笔者把儿童诗作为他们课外阅读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师推荐、同伴互荐,学生一年中接触了上百首儿童诗.在阅读指导中,特别注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并鼓励他们写写自己的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罗树庚 《辽宁教育》2004,(7):87-87,123
一、教材说明 课文讲述的是198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的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说明   课文讲述的是198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的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相似文献   

13.
师:我们已经预习了这首诗,现在开始学习.(师板书课题,并范读全诗)   师:请同学们将这首古诗用自己的语言改成对话短剧进行表演.……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2016,(20):40-41
[赏析] 《一九四○年》是诗人布莱希特著名的反法西斯诗歌十五首中的一首.布莱希特是德国人,但他毫不留情地将文字的投刀与匕首投向自己祖国的当权者,称他们是“野蛮的屠夫”. 1940年,正是希特勒为首的德国法西斯疯狂侵略他国、屠杀民众的时候,这首诗通过小儿子与父亲的对话,表现了诗人对人性黑暗时期文化的绝望和希望.  相似文献   

15.
一、基于《泊船瓜洲》诗歌本身(字面或感性)的研读1.导入: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这节课通过学习一首古诗——《泊船瓜洲》,试着走近一个人,了解一段史,感受一种情。(板书:泊船瓜洲)2.师:怎样学习古诗,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好方法。学好一首古诗,应该怎样学?谁来谈一谈自己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的<大江歌罢掉头东>,这首脍炙人口的励志诗已广为人们传颂.但这首绝句的创作时间和背景,却众说纷纭,而比较一致的时间是在"东渡前"即1917年9月.据考<周恩来旅日日记>,这首诗最初的创作时间应该是周恩来到达日本东京后的1918年1月.作者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应该是一首自励诗,原本不是书赠同学的.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能有条理地把自己的画介绍给自己的同桌和老师,做到说话清楚响亮,态度大方有礼。2.能在老师指导下为自己的画配上一首小诗。3.初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欣赏他人的好品质。课前准备1.带学生到校园里、小区内、阅读材料中、自己的想象里(当然还有其他途径)寻找秋天,为秋天画一幅画。2.诗歌创作纸每人一份。3.搜集多首描写秋天的儿歌、童谣(内容有深有浅),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别装在一个信封里,课前分发给学生。教学过程一、说“画”1.有条理地说。齐背《秋叶飘飘》导入。师:是呀,美丽的秋姑娘悄悄地来到了人间,我们的小朋友呀,还把…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一种神经网络算法——径向基函数来选择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簇首,它具有并行处理能力、分布式存储以及快速学习等优点.通过分析得出与节点作为簇首相关的4个因素:节点的剩余能量,周围分布的节点的数目,中心度和距离基站的位置.把这4个因素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输出变量就是该节点作为簇首的适应度值.根据网络规模的大小,基站选出一组作为簇首的节点,然后广播作为簇首的节点号的消息.如果一个节点被选为簇首,就向周围广播自己的身份并成立一个新簇,周围的非簇首节点要求加入该簇并成为它的成员.每簇中由簇首负责管理它的成员并执行数据融合等功能.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算法相比,该算法能显著地延长传感器网络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21课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这首词,体会农家乐,感受田园生活的纯朴。 2.能体会这首词的情趣,并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情趣。 3.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20.
《香菱学诗》中,香菱写的三首诗从措词不雅到牵强附会,再到意趣新巧,显示了她诗歌创作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她用诗歌传递出自己内心的痛苦与快乐,每一个文字都从她渐开的心门飞出,闪烁着文采与辞情的光泽.她用一种接近疯狂的方式,逼迫自己和诗歌一起成熟.通过三首诗解读香菱,对学生读懂《红楼梦》有很大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