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法学教育具有传输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双重属性,我国当前的法学教育中在后者上有所欠缺,因此能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法律思维应当成为法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其具体培养途径就是引入法律方法的教学。法律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理性,为法治发展储备优秀人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当然,其作用的发挥会因条件限制而有些局限性,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消解。  相似文献   

2.
认为培养和提高法律思维是法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而具体途径可以引入法律方法的课程.由于国内相关研究已经展开但还不成熟,所以,从研究生阶段开始试点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可以从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在教学相长中不断完善法律方法课程,以达到提升法律思维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4.
我国法学教育中法律思维模式培养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学生进行法律思维模式的培养,须找准其定位.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法律思维素质培养和法律思维能力训练正是其准确定位.上从国家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下至各大高校自身法学教育系统,法律思维模式的培养都没有放在其应有的重要位置.确立法律信仰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思维的基础,使法律思维成为法律人应当具有的一种品格,改变教学结构,丰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法学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出法律职业中优秀的工作者,这些年我国法学教育主要是通过法律实践部门培养了大量的专门法律人才,推动了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但是在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重要的思想教育——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这导致我们培养出的法律人才欠缺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信仰。本文就如何改变法律职业道德的缺失状况,把法律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自觉,促使法科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品格是现代法学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目前,法学毕业生就业相当困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前本科院校的法学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重视法学理论能力的培养,忽视法学实务操作技能的训练、相对重视法律知识的机械传授而忽视法学生思维素养的培植等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法律条文会发生变化,但其中的内核即法律人的思维方式不会变。笔者先通过几个概念的分析和比较推出法官职业思维这一概念。接着,开始论述法学本科生思维方式的应然状态。然后,再推出目前的法学本科生思维方式的实然状态,引出与应然状态存在差距的结论。论述法学本科生思维如何从实然状态培养成应然状态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7.
法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法律人,而法律人的核心要素是具备法律思维。法律思维即法律人采用专业方式所进行的判断法律问题、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方式,法律思维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课堂教学应当以培养法律思维为重心,增加实习实践的机会有利于法律思维的培养,应当重视司法文书写作。与此相适应,应当引入法律诊所教育方式,对司法文书和模拟审判课程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武警部队法律战研究和训练正日益受到重视,已由过去的自发式探索实践步入规范化运行的新阶段。武警部队进行法律战,其核心是正确运用法律武器,发挥政治工作作战功能。要实现武警部队法律战研究健康发展,在部队遂行任务中成功运用,武警部队法律战应更多地从法律思维视角进行规范、统筹。  相似文献   

9.
法律思维培养是法学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包括WTO案例在内的案例教学法对于法学研究生法律思维的培养有莫大的助益。其中WTO案例内容丰富、数量充足、说理性强且易于获得,是研究生法律思维培养的宝库。对于WTO案例在教学当中的使用,首先应当在法学全部二级学科当中进行推广;其次应当注重经典案例的积累;第三应当鼓励通过模拟WTO争端解决的辩论赛的方式进行浸入式的双语教学。通过更好地在研究生教育中使用WTO案例,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维护国家利益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0.
法律思维是指法律人在学习、研究、适用法律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信仰为灵魂、以证说理能力为核心要素、以规范化法律语言为媒介、旨在面向职业和司法实践的观点、立场和价值的总和。当前我国法学教育存在不适应法律思维培养的诸多问题,需要从法学本科教育目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入手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黄宗羲的法制思想,一方面指陈和批判了专制制度下“一家之法”的种种弊端,弊端之大是保护君王一人一姓之私,成为君王专制的护身符;另一方面对“天下之法”进行了精心的构想和设计,指出真正的法律应兴“公利”、除“公害”,保护天下人的利益。黄宗羲无论是对传统法律的反思与批判,还是对新法的设计与构想,都闪烁着深刻的智慧和耀眼的光芒,散发着近现代的气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以《邓小平文选》为基础,结合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实际,分析、概括了邓小平行政法制思想的基本框架、根本目标、科学态度和邓小平的行政立法、执法及法制监督思想。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法制建设思想是毛泽东、邓小平法制建设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是伴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而逐步完善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制建设目标,并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统一的法制建设理念,创新并发展了“依法治国”理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江泽民法制建设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依法治国”方略得到确立,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政府“依法行政”的意识逐步增强。江泽民法制建设思想进一步奠定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制建设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科技法已形成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已是国内外众多法律界、科技界的共识。科技法律制度作为整个法律制度的一部分,其具有比其它法律制度更强烈的刚性特征。我国应顺应科技法律制度的刚性要求,加强科技法律制度的建设,为高科技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隐性采访作为显性采访的重要补充,在新闻界越来越受欢迎,但也同时引起了人们对其合法性的争议。隐性采访有其存在的法理支撑及法律基础,是一种合法权利,但它也有诸多法律禁区。隐性采访极易引起纠纷,其中以隐私权为最。要对隐性采访加以规范,使其更加有利于我国新闻业及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民族法制思想是一个开放的科学的民族法学理论体系,并具有非常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指导当代中国民族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实现其中国化,而且也能够使其中国化.鉴于此,对马克思主义民族法制思想中国化的价值、理论渊源和路径进行研究,以此把握马克思主义民族法制理念,弘扬时代民族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7.
作为进步教育的倡导和实践,杜威的教育思想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杜威同时又是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特别是“经验”概念,始终贯穿在其教育思想中。从教育的本质、目的到方法,无处不见“经验”概念的影子。章拟对这一问题作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8.
19.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制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经历了一个萌芽、形成和完善的过程。20世纪4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是其萌芽时期,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初期形成,在80年代中期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趋于成熟完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