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渗透压法是测定高聚物分子量的一种绝对方法,其主要困难在于制造合适的渗透计。本文介绍一种简易渗透计,材料简单,操作方便,可满足学生实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正> 层析法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分离和分析微量物质的有效方法。统编中学化学教材引入了纸上层析的新技术。但很多化学教师按照教材要求做纸上层析演示实验,都收效很差。主要问题是:一、现象不鲜明。层析后,滤纸下边的黄色斑点较清楚,但上边的红色斑点不明显,不便于学生观察。二、层析时间长。一般要1~4小时。最快的也要在上课开始做实验,下课后才能看到结果。不利课堂演示。针对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吕迎春 《物理教师》2007,28(1):39-39
众所周知,惠更斯(1629-1695)对碰撞问题作了系统的实验和理论上的研究,在他的论文《论碰撞作用下物体的运动》中,提出了三个基本假设,并独具匠心地设计了一个巧妙的理想实验:设想一个人站在以速度u做匀速运动的小船上,另一个人站在岸上观察,船上的人两手分别拿着挂有相同质量铁  相似文献   

4.
“渗透作用与水分流动”演示实验,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其目的是通过教师对该实验的演示、讲解以及学生观察,学生能自己分析出渗透现象发生的原因,并总结出渗透作用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教材中介绍:在一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外密封上玻璃纸,向漏斗口注入蔗糖溶液,  相似文献   

5.
浅谈课堂演示课堂演示是教师运用实物、样品、标本、图表等各种教具,通过直观形象的实验现象,使学生获得知识,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教学行为.它具有以下作用:1.课堂演示可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使感性知识和理性...  相似文献   

6.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具有直观性,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科普知识、生活现象、自然趣闻等与演示实验相关的内容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观察活动,强化学生的知识认知;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主次之分与轻重之别,放大突出关键知识点的部分,做好实验中的细节处理;应当鼓励学生尝试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7.
光电效应在物理教科书上一般是采用"带负电法"(即先给锌板带上负电荷,然后再用紫外线去照射的方法)来演示此实验的。如何使未带电的锌板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也能发射光电子,产生光电效应,并能由一般的验电器显示出来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外加电场法"。  相似文献   

8.
在没有交流电源的地方,要进行旋转磁场的实验,可以用直流电(电池组供给)通过一只转换开关得到三相方形波交流电,把它通入三相绕组,同样可取得较满意的实验效果.一、原理简述三相正弦交流电在三相绕组中所产生的旋转磁场是连续变化的,而如图一所示的三相方波交流电在三相绕组所产生的旋转磁场却是脉动改变的,但  相似文献   

9.
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生物学》教科书中,渗透作用演示实验用蔗糖溶液存在不足:由于蔗糖溶液是无色透明的.实验演示时.距离稍远的学生就看不清液面位置,观察不到液面高度变化,影响学生对渗透作用的理解。为此,我们用高锰酸钾—蔗糖溶液替代蔗糖溶液。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取清水置于大烧坏中,向里面分别加入蔗糖和2~3粒高锰酸钾颗粒。充分搅拌、静置,等高锰酸钾完全溶解后即制成紫红色的高锰酸钾一蔗糖溶液。这种改进的优点:由于实验用烧杯和长颈漏斗中的溶液都取自大烧杯中,两者浓度相等,是等渗溶液,不会影响实验效果。而该替代…  相似文献   

10.
植物细胞在形成液泡以后,主要靠渗透作用来吸收水分,为帮助学生理解渗透作用及细胞的吸水原理,我们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此实验不仅简单可行,而且直观。1材料用具20cm长的玻璃管2根(可用去了底的试管代替)、铁架台、烧杯、30%和20%...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的感性知识和认识水平远不如成年人。而语言文字这种间接的信息(第二信号),在唤起学生表象的完整性和鲜明性从而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上,往往不如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官所产生的知觉那样准确,具体和深刻。所以,有时为了使小学生认识事物的性质、形态、结构、特点或动态的变化情况,课堂上必须直接向小学生演示实物、材料和教具,进行各种实验,把事物的发展过程显示出来,使小学生容易认识和理解。这里着重谈谈常用的实物、标本、模型演示和实验的演示。  相似文献   

12.
张丽京 《新疆教育》2013,(11):124-124
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化学实验一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一示范性。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以便日后独立进行实验时能使用或容易学会使用这些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因此,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从演示实验的目的看,可以把演示实验分成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验证或巩固所学知识的演示实验及指导性演示实验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所谓课堂演示实验,就是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而进行的化学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以便日后独立进行实验时能使用或容易学会使用这些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因此,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从演示实验的目的看,可以把演示实验分成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验证或巩固所学知识的演示实验及指导性演示实验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课堂中的演示实验对于说明物理现象、讲清物理原理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学物理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的演示实验,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清晰的了解,启发思维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学习一门学科,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学习动机诸因素中最活跃、最直接的因素。”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这么说过,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多做一些演示实验。然而,如果单纯依靠现成的仪器是远远满足不了教学需要的。为此,我们必须自力更生,采取因陋就简的办法,自制各种演示实验仪器。怎样才能使这些“土仪器”既能花钱少又  相似文献   

15.
演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 ,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 ,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作用在于能把许多复杂的事物简单化 ,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使学生易于理解 ,易于接受。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一、明确目的 ,精心选择演示是一种教学活动 ,其目的是给学生看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演示前必须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 ,明确每个演示要达到的目的和提出的要求。弄清楚为什么要安排这个演示 ,要达到什么目的 ,它说明什么问题 ,要解决什么…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化学课本中谈到浓度、温度、压力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只介绍了两种演示实验.一是利用氯化铁溶液和硫氰化钾溶液反应演示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FeCl_3 3KCNS(?)Fe(CNS)_3 3KCl(1)黄色 无色 深红色 无色二是利用下列反应演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NO_2(?)N_2O_4 热量(2)棕色 无色(参看本省一九七三年高一化学课本——编者)但是,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却没有介绍适当的演示实验.现在介绍一种我在教学实践中曾使用过的并有一定效果的方法.演示是利用反应前后全体体积有变化的反应(2).用一个大的打针用的针筒,先把筒心抽出,在装针头的那个洞上用一个眼药水瓶前面的小橡皮帽把它套住.套好后,在针筒内装入用硝酸铅加热分解制得的二氧化氮(不用铜和浓硝酸反应  相似文献   

17.
现行初三物理课本第79页水的降压沸腾的实验装置是用烧瓶、抽气筒和细管组成,实验演示时细管与瓶橡皮塞,橡皮塞与烧瓶口之间连接密封比较困难;整个装置又不便在课间移动,可见度比较小。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医用注射器(50毫升)和小橡皮帽,进行演示,简单易做,且效果很好。现介绍下: 用一只50毫升注射器,找一只眼药水瓶小  相似文献   

18.
1 设计思想长期以来,高、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固体分子之间吸引力的J2252内聚力演示器,一直不易演示成功,《中学物理仪器》一书(北京出版社出版)介绍此仪器也说:“这一实验往往不容易成功”,两铅体吸合  相似文献   

19.
20.
胡蓉 《物理教师》2009,30(11):17-17
在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2册第242页,有图18—8讲述的电磁振荡产生电磁波;第245和246页图18—12和图18—13讲述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这些内容都比较抽象,一般都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几个图讲述得头头是道,学生兴趣不高。对于振荡电路、电磁振荡的产生、空间存在电磁波、电磁波的发射和开放电路、电磁波的接收和调谐电路等基本知识和物理现象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半信半疑,教学效果不理想.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了一种用感应圈做好这一系列演示实验的方法,其实验取材容易、装配简单、可见度好、趣味性强.现介绍如下,以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