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所谓“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以生活为中心,将抽象的形式化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方式理解、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只有充满生活气息的教育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教育才能产生真正的作用,并成为真正的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该将学生、课堂、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鲜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了解、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接触与沟通中,感受生活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理念的提出依据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我国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则说“生活即教育”。无论是杜威所提的“教育即生长”,还是陶行知先生所提的“生活即教育”,两者是相通的。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寓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思想品德课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思想品德教师要多从自己生活的周围世界寻找、收集和积累素材,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素材,为课堂教学服务,让生活情境在课堂中再现。教师应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接受课本中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教学要转变教育观念,适应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教学的实践环节,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主动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以此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6.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融入生动的生活场景,选取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话题,在实际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合理取舍教材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过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之目的。这要求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贴近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参与实践,让学生感悟生活;教学评价生活化,让学生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7.
黄斌成 《学子》2014,(10):88
正"生活化教学"在国内外教学实践中一直被广泛重视。比如美国著名的现代教育家杜威曾明确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理念;而我国的陶行知先生也倡导"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教育理念,并且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重大成果。《思想品德》课程积极倡导"生活化教学"理念,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思想品德》课程就提出了教学回归生活,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和要求。以此为指导思想,我在上八年级的一  相似文献   

8.
吴吉 《教师》2012,(29):70-70
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因此教育应该在真实而富有意义的生活情境中进行。笔者将结合课例探讨如何将鲜活的生活引入思想品德课堂。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了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中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初中教材依据新课程标准强调将“生活德育论”作为教材的理论支撑,以初中学生逐步发展的生活经验作为编写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应做到课堂、学生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将生活融入教学,让教学指导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是实现思想品德教学服务于生活、促进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途径。应从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入手,强调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注重关注学生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正>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由于学科特点、教学方式、评价手段等等诸多原因,造成了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不良局面。笔者在学习、研究了一些国内外专家学者"生活化教学"的先进理论后,借鉴了名师名校的一些做法,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效果非常喜人。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把思想品德课堂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和生活化的方式让学生对教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努力开发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并创设情境,打开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通道,知行统一,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从而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秀珍 《考试周刊》2014,(60):123-123
<正>初中是人生的特殊阶段,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重要时期,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仅是一门学科,而且承担着政治、道德思想的教化及知识的传授和塑造学生的心理健康等多重任务。传统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远离学生生活经验,这种教学实质上是道德的说教,是知识的灌输,因而常常处于晓之以理的简单认知状态,没有真正深入学生内心世界,缺乏实效性。初  相似文献   

14.
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课堂,是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贯彻新课标、实现有效课堂的有效途径。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思想品德课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教师应该从课前预习生活化、课堂学习活动化、课后作业实践化三方面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5.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脱离现实生活的现状,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采用多种方法,构建高效优质的课堂。可从品德培养,回归生活;关注生活,细节入手;以身作则,细节导行;道德形成,细节升华四个方面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6.
品德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学生过有道德、有尊严、有品位的生活。它必将穿越狭窄的课堂空间。回归到德育生成的广袤沃土之中,回归到生活中去,回归到生活的本源中去。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当然就是要回到当前青少年的现实生活中去。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品德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让思想品德教学贴进生活、回归生活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正>回归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应巧设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践行。这样做,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的针对性、实效性、趣味性和主动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回归生活,这不仅是教学的本质需求,更是教学的价值追求。回归生活实际上是要求思想品德课程从纯知识理论体系中走出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更多的关注儿童及其生活,帮助儿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力求使教学  相似文献   

19.
罗天明 《考试周刊》2014,(4):117-117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激流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向生活回归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将生活化教学应用于思想品德课堂是大势所趋。要真正落实新课改的生活化教学理念,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就必须树立起生活的外延与学习的外延相等,课程是学生生活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是这个世界的主人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教育即生活",强调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该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教学活动置于生活背景中,把真实的生活素材提供给学生去了解、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接触与沟通中,掌握教材的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自身的素质,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回归生活的世界,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生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