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第一要变“课堂”为“学堂”,切实指导学生自学,认真组织课堂讨论,培养主体参与精神;第二要开辟第二课堂,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实践能力;第三要培养独立个性;第四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只有弘扬主体精神,才能搞好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2.
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精神下,信息科技教师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又掌握好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以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的学生为分析对象,在课堂中采用了“任务驱动”、“合作学习”和“分层次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尝试寻找课堂中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期望真正做到“我们的课堂我们做主”。  相似文献   

3.
“课堂、情感、生命”是教育的焦点和热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越来越受到教育的关注。教师要进一步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沟通学习与学生的经验、成长的关系,促进情感目标的有效达成,让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需求,让课堂成为师生发现、追求和分享真理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新变化与教师“教学供给”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同宏观社会发展与微观生活情境紧密相关,在认知上表现出高阶性理论需求,在认同上表现出对彰显自我意识的强烈需求,在话语上表现出感性化叙事需求。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在精准研判学生需求基础上,优化“教学供给”:以理性鲜活的观点供给满足学生高阶性理论需求,以主体交互的模式供给满足学生彰显自我意识的需求,以灵活多样的话语供给满足学生感性叙事需求。  相似文献   

5.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才能在劳动中呈现光辉与人生的魅力。”实践证明: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只有构建新型课堂。下面谈谈笔者对中学语文创新教学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摈弃了传统的“注入式阅读”和“压迫式阅读”的教学模式,致力于研究有效阅读的达成途径。达成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就是学生要有自主阅读的需求,但学生的自主阅读需求无法预设。只有尊重和关注学生的阅读心理需求,适时、灵活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综合资源,巧妙设置阅读心理栅栏,才能真正构建动态开放的有效阅读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政治教学应唤醒学生的生活品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学政治教学,大多关注科学世界,而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则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样的课堂教学,消磨了学生的生活品味,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政治教学只有回归生活,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才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才能真正掌握生活的技能,才能真正学会生活。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  相似文献   

8.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及其对成人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的注重个人存在、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等给成人教育以多方面的启示:注重个人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建立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实施合作性和民主性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做到“诗意地栖居”和进入“澄明之境”。  相似文献   

9.
优质课堂提问法是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手段。优质课堂提问法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唯有在课堂上掌握提问时机、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给学生留足分析问题的时间,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提升高中政治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李晓丽 《大学教育》2022,(3):98-100
为满足农业院校新工科、新农科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该研究以内蒙古农业大学疫情期间开展的材料力学课程雨课堂线上教学为例,系统探讨了雨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所展现出来的优势。实践表明,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根据教育部“以本为本”新的本科要求,立足培养目标,更新教育理念和改革教学方法,引入线上、线下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实现学生材料力学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的通用技术课程已经开展了8个年头,打造高效的通用技术课堂,恰恰符合广大一线教师的需求。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重点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模式,使学生从“吃鱼人”变成“渔者”。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呢?  相似文献   

12.
梁文举 《农村教育》2004,(11):46-47
新教改主旋律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课堂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救帅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课堂敦学应注重营造好的人文氛围,使教育走向“人本”化,让学生在改革与开放的课堂上.构建展示自我个性魅力与创新意识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许凤英 《文教资料》2006,(5):145-146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新课程《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本文通过在体育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分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需求,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4.
初中历史课程中包含着丰富的“四史”教育素材。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开展“四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学生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磨砺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助于学生客观评价历史,培养历史思维,进而提升综合素养,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对音乐学科的课堂数学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潜能,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音乐课堂教学学是教师和学生通过音乐这一载体进行“对话”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就是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故我们的音乐课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使课堂教学克满生机与活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探究学生如何进行课堂学习、呈现何种课堂表现以及其课堂表现背后的深层次动因,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学习投入、课堂表现,提升高校教学质量;也有助于教学管理者与教师从学生视角解读高等教育阶段“好的教学”的内涵。通过对大学生Y的叙事研究,发现其在课堂“台前”表现出“勇”“惧”“逃”三种状态,其表现的“幕后”是学生家庭资本和心理资本综合嵌套的结果。这启示本科阶段的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课程设置上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不能仅关注学生“浅表性”的课堂表现。  相似文献   

17.
要凸显学科育人,需要优化教学细节。优化教学细节,课堂才能更好地符合学习实际,满足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并渗透德育。以“力学单位制”为例,给出优化教学细节,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凸显学科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向颖 《教学月刊》2022,(Z2):71-74
“双减”背景下的“减负提质”,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站位、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课程观、课堂观和质量观。教师应重塑课程意识,让课堂生成贯穿教学始终;强化探究意识,让“对话与合作”成为课堂常态;坚持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构建者”角色真正回归;树立评价意识,让“多元评价”为教学质量保驾护航。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使课堂质量、课堂效度成为教育教学的“核心生产力”,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升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19.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技术。包含教师有效的“教”,学生有效的“学”,师生得到有效的相互促进与发展。有效的课堂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教学才能有序,  相似文献   

20.
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实践研究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模式。“自主”是指在教学的目标、内容和策略选择以及信息收集等方面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互助”是指基于学习小组的建立和小组内外的互动、合作、交往,实现学生之间的互问、互教、互评,不仅在学习上互相帮助,更在个性和人格的养成方面实现共同发展.增加学生交流和思维碰撞的机会:“学习型”课堂则实现从“教为主宰”到“学为主体”、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个体学习”到“互助学习”的转变。实践证明:自主一互助学习型课堂改革了课堂结构,调整了教与学的关系,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这种课堂模式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和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