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踔 《中国培训》2010,(7):51-52
一、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面临的困难 (一)政府和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重要性认识不充分。一是在政府层面。一方面地方政府未切实贯彻中央有关精神,农民工培训落实不力。二是在企业层面。企业未认识到员工培训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所具有的长效性,缺乏参与农民工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制度和运行环境具有高度不稳定的大背景下,企业和农民工之间往往缺乏长期稳定的合约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军刚  王巍 《成人教育》2012,32(6):37-39
政府在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中担负着法律制定、政策供给、资源整合、资金支持等方面的责任和作用,面对当前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法律缺失、二元体制障碍、资源不足等问题,政府应该从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实际状况出发,采取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构建城乡统一的教育培训制度、动员整合社会资源、增加教育培训资金投入等对策,支持引导农民工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岗位技能和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欠缺、市民化能力较弱是阻碍农民工市民化过程的关键因素.通 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教育培训对农民工经济、社会和文化这三个层面的市民化过程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使教育培训能够更好的提升农民工的市民化能力,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在进行农民工教育培训内容的设计和实施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同时,农民工要充分认识到教育培训对于他们顺利实现市民化的重要意义,努力提升自己的市民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升其人力资本,是推进这一群体融入城市生活的有效途径,但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培训信息、资金、人脉、教育等社会资源的获取上处于不利地位,教育培训的社会支持网络较为薄弱。原因在于政府职责缺失,没有发挥教育培训的主导作用,企业缺乏培训主体意识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利用度较低。因此,在实践上构建政府、企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四位一体的外部社会支持体系和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自我支持系统,开展服务渠道和机制建设,对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民工的教育培训问题一直受到党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文章从四川这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欠发达地区的基本情况入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深入研究欠发达地区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企业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动机、改革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加大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经费投入、提高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意识、加强政府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管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政府责任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教育培训是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农民工技能和素质,以及对新时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至关重要.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供给者,在农民工培训和提高农民素质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文章试图从经济、政治、人口等多学科角度对农民工教育培训进行必要性分析,探讨政府在农民工教育培训中的相关责任,并从现实角度对农民工培训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金融危机等综合因素导致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是解决农民工就业乃至其他一系列相关问题最根本的途径.目前,我国农民工教育培训面临着经费、质量、监管等一系列问题.为此,需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农民工教育培训领域的主导性作用,建立多元化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投入,切实满足农民工多样化的教育培训需求.  相似文献   

8.
对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实际上是为了造就新一代产业工人,其意义非常重大.目前我国农民工教育培训还面临诸多困境,因此要在全社会树立平等对待农民工、重视农民工职业培训理念的基础上,制定并落实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具体措施,使农民工教育培训走出困境,农民工素质不断提高.具体来说,要理顺政府管理体制;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多渠道筹措培训资金;建立激励机制;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在对2007-2016年以来有关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外部环境和农民工自身两个视角,回顾和评述了政府扶持、企业内训、机构参与、自我教育四个方面的农民工教育培训研究。在此基础上,从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开放教育与终身教育融合、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跨学科研究三个方向,提出了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教育培训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障农民工教育培训权利,必须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立法,构建农民工教育培训责任承担机制;经费筹措、使用和管理机制;培训监督机制。当前,农民工教育培训立法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法制基础和政策基础。《农民工教育培训法》应该实现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和现代文化素质,保障农民工教育培训权利的实现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立法目的。遵循义务教育培训、三位一体的义务承担主体、教育培训信息互通以及教育培训资金承担与教育培训实施相分离且相互监督的原则等。在上述立法目的和原则的指导下,制定《农民工教育培训法》,构筑多层次的制度保障体系,分层分级实施农民工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生代农民工陆续进入城市并成为农民工的主体。文章从教育理念和内容、政府资金投入、教育培训机制及教育管理体制等方面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不仅要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内在动机和主体意识,而且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供教育培训条件和保障,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关乎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在我国特定的国情和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社会需求也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分别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探索农民工教育培训社会需求的特殊性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问题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结合宁波市江北区的实际,当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接受教育存在种种障碍。要通过政府引领、经费投入、完善服务、课程培训等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视域下农民工教育培训人性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永磊 《成人教育》2012,32(6):70-71
文章结合教育培训人性化的内涵,在分析农民工教育培训人性化的现状基础上,从政府主动作为、多元化培训形式及营造人性化的环境三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下农民工教育培训人性化体系,促进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学界关于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研究主要涉及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现状和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重大意义、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对策、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研究视角、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国外做法和经验等数个方面。文章对学界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工教育培训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16.
受金融危机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的影响,农民工返乡后面临着生存、再就业和创业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受双重排斥而陷入游离等方面的问题,结合返乡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返乡的原因,文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扩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渠道和创业路径。  相似文献   

17.
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重要途径。目前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着体制不完善、投入不足等问题,我们应更新观念,加强宣传力度,明确政府的主导地位和主要责任,强化企业培训责任,创新农民工培训模式,以提高农民工培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教育培训关系到国家现代化战略的落实、推进,影响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国家社会公平与和谐环境的建设.远程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可以满足农民工群体量大、素质差异明显、学习需求个性化强等学习要求.文章介绍了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意义和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开展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的有利因素,探讨了实施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沈央儿 《职教论坛》2012,(36):44-4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然而由于农民工数量庞大、从事的职业工种复杂、流动性大、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加快农民工培训俨然成为城市化建设必然选择,而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在农民工培训工作中有着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政府须对农民工素质的优化与能力的提升采取非常之道,突破体制壁垒,开展协同创新,全面提升农民工教育培训,推动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随着第二代农民工群体规模的越来越庞大,农民工群体内部的代际差异越来越凸显.两代农民工在参加教育培训的现状、作用、教育培训需求、希望获得的教育培训内容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在对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时,必须加大教育培训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发挥政府、企业、个人三方的共同作用,充分考虑到农民工群体内部的代际差异,更加有效的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