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倩 《科教文汇》2008,(23):227-227
《诗经》中的意象,绝大多数都是零散的,不能成为独立审美对象。这些意象对后世的影响也必然不成片断。只有情胚与景媒交融契合,才能产生诗的意境。《泰风·蒹葭》艺术技巧成熟、圆融,是《国风》乃至《诗经》中唯一具有完整、统一意象群的作品,可以上升到意境和风格的高度。它是中国第一篇成熟的抒情作品。它的艺术手法连同诗中那些意象及由此形成的幽远意境已经成为古典美的代名词,至今,并将长久地拥有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的意象,绝大多数都是零散的,不能成为独立审美对象。这些意象对后世的影响也必然不成片断。只有情胚与景媒交融契合,才能产生诗的意境。《秦风·蒹葭》艺术技巧成熟、圆融,是《国风》乃至《诗经》中唯一具有完整、统一意象群的作品,可以上升到意境和风格的高度。它是中国第一篇成熟的抒情作品。它的艺术手法连同诗中那些意象及由此形成的幽远意境已经成为古典美的代名词,至今,并将长久地拥有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朱熹的《诗集传》以训释简明而著称,这与朱氏善于运用训诂术语有关。通过集中研究训诂术语"见"在《诗集传》注释中的运用情况,探讨其作用。"见"的使用较好地处理了《诗经》相同词句等方面的注释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平 《科教文汇》2009,(6):245-245
朱熹的《诗集传》以训释简明而著称,这与朱氏善于运用训诂术语有关。通过集中研究训诂术语“见”在《诗集传》注释中的运用情况,探讨其作用。“见”的使用较好地处理了《诗经》相同词旬等方面的注释问题。  相似文献   

5.
回敬娴 《科教文汇》2009,(22):236-236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总的创作时间大体可以确定为西周初年到春秋末期,可以与西周春秋时期的金文以及《尚书》中的可靠篇哥相参证,是研究汉语发展的重要材料。由于《诗经》特殊的文体,其中大量出现的叠音词成为了很多学者研究的对象。本文试将从叠音词的语法分类、结构分类以及词义特点等方面对《诗经》中的叠音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模糊语翻译在《蒹葭》两英译本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海霞 《科教文汇》2009,(21):253-253
《蒹葭》以其优美明快的音韵,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诗经翻译的热点,译者的宠儿。原诗中的模糊语言更是要求译者在翻译时把握中国文化,深刻了解原诗意境。本文旨在比较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两名译者的《蒹葭》译本中的模糊语翻译,欣赏其优美的译文同时,探出中西思维差异乃是模糊语翻译的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7.
《蒹葭》以其优美明快的音韵,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诗经翻译的热点,译者的宠儿。原诗中的模糊语言更是要求译者在翻译时把握中国文化,深刻了解原诗意境。本文旨在比较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两名译者的《蒹葭》译本中的模糊语翻译,欣赏其优美的译文同时,探出中西思维差异乃是模糊语翻译的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8.
文载洲 《百科知识》2022,(33):13-14+20
<正>根据现存的资料来看,没有任何一部诗歌总集早于《诗经》,它产生于商周之交,到春秋中叶或稍后约五六百年漫长的时代。从已经考证过的《诗经》诸诗的作者来看,也能佐证这一观点。如《诗经》大雅篇的《文王》,这是一首政治诗,为周公旦所作。按照这种观点,该诗成诗于西周。另一方面,从内容上来看,《诗经》诸诗的内容也反映了从商到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荀子》等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也大量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这些证据都能大致证明《诗经》一书的成书时间。  相似文献   

9.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他物”与“所咏之辞”之间的关系有:(1)比喻。(2)象征、联想、映衬。(3)创设意境、烘托气氛。(4)提示渲染等。兴,即起兴,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诗的开头。它之所以往往用于开头,无非为了起到引人联想的作用。或有些起兴的事物,对于诗篇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也常常起着比喻、象征、烘托、暗示等作用,并有助于创造动人的形象和美好的意境。如果只是“先言它物”而没有其后的“所咏之辞”,也就不成其为“兴”了。  相似文献   

10.
张婷 《科教文汇》2008,(21):216-216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奇葩。它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并且从古乐府和民歌中广泛吸取营养元素,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语言的自然朴实,叠字的运用,以及诗歌韵律美等视角试述《古诗十九首》的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11.
散文有三美:美在如诗如画般的意境,美在精巧的构思,美在生动传神的语言,《海滨仲夏夜》、《春》、《荔枝蜜》等散文名篇就体现了散文的意境美,构思美,语言美。  相似文献   

12.
正《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的300多篇诗歌。不仅如此,《诗经》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植物辞典,在一赋一比、一比一兴中穿插了诸多香草花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桃  相似文献   

13.
正丹顶鹤打扮清秀、舞姿优美、风神秀爽、雅致天成,而且鸣声格外高昂嘹亮、音调和谐、意境优美。"丹砂结顶煜有辉,咳唾璀错生珠玑。"在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的眼中,丹顶鹤的鸣唱可以跟它赖以成名的丹顶媲美。戛然长鸣九霄闻《诗经·小雅·鹤鸣》说:"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丹顶鹤鸣叫声的传播力、穿透  相似文献   

14.
陈梅 《今日科苑》2009,(12):189-190
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基本特征。产生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我国第一部诗歌点集《诗经》,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上达天子,下至黎庶,反映了约500年间人类生活和社会风貌。其中《诗经》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最为传神,对后世文学中女性形象刻画起到了极大的影响。《诗经》刻画女性形象的手法主要有言行刻画、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对比与反衬、心理描写等。  相似文献   

15.
正婚礼上进行的"六礼"等仪式及"女主内"伦理观念对传统的女性角色赋予了一定程度的尊重,体现了妇女对家庭生活的重要性,而妇德教育使女性扮演顺从的角色,制度也在强化着男尊女卑思想。这些都可以从儒家十三经中的《诗经》和《仪礼》里看出。《诗经》中的弃妇诗体现了男性对女性的支配地位,内在和外在的束缚让女性逐步失去了独立人格,凸显了传统妇女身份的卑下。《仪礼·士昏礼》和《诗经》弃妇诗体现了传统妇女地位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6.
正说起霜降,人们不禁会想起《诗经》中的那首《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首据说采录于2500年前西北秦地的民歌,以蒹葭配露霜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意境,再通过主人公回环复沓式的真情告白,把他追寻伊人却不得的情感完美地释放了出来。《蒹葭》因此被后人奉为古代爱情诗的绝唱,"白露为霜"作为表现深秋节候的习用语也被沿用了下来。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在古人看来,"天气下降而为露,清风薄之而成霜"。"白露为霜"意味着天气渐冷、初霜已至,霜降节气到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内容和艺术两个方面对《诗经》弃妇诗和汉乐府弃妇诗进行比较,发现两个时代的社会氛围之差异.《诗经》时代虽已有礼教的约束,但较之后世,婚姻较少受到家长的干涉和约束.汉乐府时代传统礼教受到冲击,弃妇诗多体现传统礼教与新思想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8.
罗高兴 《科教文汇》2009,(32):245-246
1《诗经》——女性美的源头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女性主义长河中,《诗经》无疑是水之源头,在305篇诗歌中,涉及女性的占1/3以上,它第一次广泛描述了与女性有关的内容,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周代女性生活的面面观。  相似文献   

19.
《关雎》是一首赞美纯情真爱的地方歌谣,其意境丰富,音韵和谐,结构匀称,大为后世流传。要使译文充分传达出原诗的神韵,则需要在意境、音韵和形式方面达到意境美、音律美和形式美。本文以《关雎》为原本,从"三美"角度对许渊冲和理雅各的英译本进行对比赏析。  相似文献   

20.
全文分别对艺术歌曲的产生、舒曼音乐观、《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作品第42号)的创作背景以及套曲中的八首歌曲加以论述和分析。在创作手法上,笔者主要从曲式结构、调式调性、艺术处理等几个方面为切入点来展开论述,并由此为演唱这部套曲的技巧运用、艺术处理、作品风格和真实再现歌曲意境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