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2006,(9):178-179
马海舟 男,汉族,1941年生,河南新郑人。一级美术师,三味书画院院士。他于1980年加入石鲁亲自命名的“长安土风书画杜”,并任副社长;兼任现代民族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石鲁生前在住院时看了马海舟的字画后,对在场的人说:“国画就应当这样画!”  相似文献   

2.
《收藏》2006,(7):174-175
马海舟 男,汉族,1941年生,河南新郑人。一级美术师,三味书画院院士,他于1980年加入石鲁亲自命名的“长安土风书画社”,并任副社长;兼任现代民族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石鲁生前在住院时看了马海舟的字画后,对在场的人说:“国画就应当这样画!”  相似文献   

3.
《收藏》2006,(10):174-175
马海舟,男,汉族,1941年生,河南新郑人,一级美术师,三味书画院院士。他于1980年加入石鲁亲自命名的“长安土风书画社”,并任副社长;兼任现代民族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4.
朱浩云 《收藏》2007,(9):170-173
历史上陕西曾涌现出不少杰出画家。1961年开始,石鲁、赵望云、何海霞、康师尧等人先后在北京、广州、杭州等地举办展览,作品突出地表现西北风情,有着强烈的艺术个性和粗犷、豪放的艺术感染力,在美术界引起轰动,“长安画派”遂逐渐形成。长安画派以赵望云、石鲁、何海霞、方济众、康师尧、李梓盛为核心,其中赵望云、石鲁、何海霞被称为“长安画派三杰”。  相似文献   

5.
一札见真情     
杨续本 《收藏》2008,(8):112-112
石鲁(1919~1982年)是长安画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将中国书画艺术推向一个全新的境界,被誉为“中国的凡·高”。“文革”时期,石鲁经历了他生命中最为悲惨的一幕。他被揪斗、游街、批判,被关“牛棚”,甚至两次被拟判死刑。残酷的人身迫害与政治压力使许多人不敢接近石鲁,真正同情他,并且敢于尽力帮助他的不过数人而已。  相似文献   

6.
《收藏》2006,(12):188-189
马海舟,男,汉族,1941年生,河南新闻人,一级美术师,三味书画院院士,他于1980年加入石山亲自命名的“长安土风书画社”,并任副社长。  相似文献   

7.
王川 《收藏》2008,(7):24-33
市场走向 石鲁是当代画坛怪杰,也是中国最具争议的画家之一。他生前就因那些惊世骇俗的作品而招致许多非议,后来又获得了“野、怪、乱、黑”的称号。石鲁一生大约留下了1000多幅画作。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石鲁的作品屡在海外拍出高价。1987年,他的一幅六尺整张山水《峨眉积雪图》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拍出了165万港元的天价。此外,他的《芙蓉鸭戏》《惜华长春册》《玉龙白雪一天清》《华岳松风》《华山一枝峰》和《华岳天高》等书画作品在拍卖会上也都有不俗的表现,价位都在数十万元,最少的价格也达数万元。  相似文献   

8.
石鲁传奇     
阎正 《收藏界》2012,(2):147-150
石鲁的“门生”与反戈“弟子” 世界是一个人心展览会,不过,这种展览会在平素安定的日子里、和睦的环境中,很难得一幸见。然而,一旦历史出现逆流、社会发生动荡的时候,它的兴办者们就会迅速露出真面,展览也就立即开幕。  相似文献   

9.
石鲁传奇     
阎正 《收藏界》2012,(3):142-144
六小时一顿饭和八小时一张画 在那批“黑画”风暴阵阵刮来的时候,石鲁又一次搁笔不画了。 台风的中心是宁静。  相似文献   

10.
张莹 《收藏界》2014,(6):94-102
石鲁(1919-1982年),原名冯亚珩,字永康,因崇拜石涛与鲁迅而改名石鲁,生于四川省仁寿县。中国现代山水、人物、花鸟画家,“长安画派”主要创始人。对于二十世纪后半叶的中国美术史来说,石鲁以其鲜明的个性张力与强烈的艺术风骨,倍受人们关注。在其短暂的艺术人生中,他以满腔热情与生命为代价,实现了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艺术创新的艰苦探索。  相似文献   

11.
全南海 《收藏》2007,(11):171-171
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联、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于无画处笔生花——石鲁艺术大展”于9月有4至11月4日在广东美术馆举行。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雄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12.
王永林 《收藏》2008,(7):176-177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嘉德2008年春季拍卖会上,“长安画派”创始人,书画大家石鲁先生的作品《芙蓉荷花行书四言联》以616万元的高价成交,在当前这初显回暖势头,并不十分火爆的书画市场上,确是可喜的成绩。但与这一件高价成交怍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石鲁书画作品这些年来的市场行情一直不景气(主要指没有广泛稳定的行情)。据雅昌艺术网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4月底,  相似文献   

13.
石鲁传奇     
阎正 《收藏界》2012,(7):136-139
平民之交一九七三年,洛阳一位叫李冷文的同志带了一个书法代表团去西安学习,李抽空一个人找到了石鲁的家,敲响了他的房门。石鲁开开门劈头就问:"你是什么人?"李冷文笑着说:"我是一个平民。"石鲁高兴了:"好,进来,我最愿意接待平民。"当时那些"新贵"们扬威耀武,不可一世,但在石鲁眼里他们就如同粪  相似文献   

14.
方玖骅 《收藏》2006,(12):52-59
著名美术评论家程征说过:“艺术家在艺术史上取得地位,是由于他做出了别人无法重复和取代的贡献。至少这样两类画家的贡献是不可重复和代替的,一类是开山鼻祖,另一类是登峰造极者。前者的功绩在于从原先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后者的功绩在于把某些方面推达到极致。”(《从学徒到大师——画家赵望云》序)20世纪60年代初,轰动中国画坛的“长安画派”,就是以赵望云和石鲁为领袖人物,引领长安艺术家“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一个创作群体。石鲁先生以旗帜鲜明的口号,比较系统的理论,所向披靡的独创精神,成为“长安画派”的开山鼻祖,因此确立了他作为20世纪中国伟大艺术家之一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1986年的一天,我去拜访一位朋友。朋友知我痴迷字画收藏,于是翻出他珍藏的一幅石鲁的斗方。因印章是手画的画印,我当时怀疑画是赝品,但盛情难却,我只好把画带回。有画印的石鲁画作是石鲁的真迹吗?为了解开疑团,搞清问题,我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翻阅了有关石鲁的大量资  相似文献   

16.
石鲁传奇     
阎正 《收藏界》2012,(12):132-137
(接十期)"失败了的英雄"一般都说国画家容易长寿,六十岁以后见成果,石鲁偏偏在将要出成果的年岁,怀着未酬的壮志陨殁了,不能不说这是一件令人痛心而又遗憾的事情。有的同志在石鲁生前曾善意地指出:"从他文化大革命以后的作品看,缺乏传统功夫,有一些画甚至不易看出画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陈蓓露 《收藏》2012,(18):82-87
2012年是石鲁先生逝世30周年。8月8日,"风神兼彩——石鲁的创作与写生(1959~1964)"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的举办无疑是对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画家最好的纪念。石鲁出生于四川仁寿一个大地主家庭,原名冯亚珩,因敬慕清代画家石涛和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而改名"石鲁"。这位从延安走来的革命艺术家,建国后留在西安,继续保留着与黄土高原血脉相连的情愫,他和一批西北画家一起创立了"长安画派",为中国绘画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次展览共展出石鲁先生在1959~1964年个人艺术创作高峰期的主题创作及相关写生画稿等近两百幅作品,其中涉及《转战陕北》《延河饮马》《东方欲晓》等重要作品。北京画院美术馆吴洪亮馆长,也就本次展览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18.
《收藏界》2007,(9)
在北京开会,与书画鉴定家鲁力先生,谈起了书画评论,更具体谈到石鲁,观点颇为契合,鲁先生说:"你对石鲁的这番见解,公诸于众,会有好处。"其实,早在十年前,我在《收藏》主持书画栏目时就曾发表过《走近石鲁》一文,在业内引起了反响。多年来,看到许多关于石鲁书画的评价和真伪争议的文章,使我想到了一句成语,"以管窥豹"。古代的管不外  相似文献   

19.
刘寰 《收藏》2007,(7):79-79
1972年5月21日,我乘车北上探亲,车过西安,猛然感到应该去看看这座古城,便下了车。在一家电影院,我与一名美工谈起了石鲁和赵望云先生,并顺便问他美协在哪里,他说就在钟楼旁边,赵望云、石鲁都在那儿住。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09,(12):181-181
苗墨,又名苗三太,1940年生于河南滑县。师从赵望云、石鲁先生。陕西国画院专业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