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立 《中国广播》2012,(8):77-80
随着中国私家车进入快速普及期,广播的发展迎来了新一轮复兴。广播的主流听众向私家车群体转移,伴随着受众的这一结构性变化,许多广播媒体开始重点关注私家车群体的收听习惯,在内容与形式上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有些电台甚至直接锁定私家车群体。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结合近年来一些电台的实际运作经验,梳理、分析了私家车时代广播受众收听的新特征,以期对私家车时代广播媒体的新一轮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类发明的第一个电子媒介,广播曾给人类传播史上带来一次重大的革命,后来随着电视时代到来,声音与图像结合的强大冲击力使电视迅速成为大众传播的新宠,广播的收听时间急剧下降,再加上纸质媒体、网络  相似文献   

3.
孟越  刘嘉 《传媒》2019,(14):44-45
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广播电台的传播形式逐渐呈现出多样性,同时也带来了广播收听市场的巨大变革。面对网络媒体、自媒体等新媒体的挑战,广播电台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之一也在不断谋求自身改革以适应受众的需求。当前,网络音频技术以其灵活、稳定、便捷等优势被大量应用到电台音频节目制作与传输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广播媒体的信号优化,提升了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台的行业竞争力,其应用价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融媒时代广播媒体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广播电台自诞生之日起,就是音频技术不断发展的成果展示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申红 《视听界》2006,(5):95-95
网上广播不受传统广播覆盖范围、地域的限制,可以超越更广更大的地理空间,甚至进行全球化传播,不论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只要打开网络都可以随时收听。互动是网络广播的一个巨大优势,它打破了传统的“你播我听”的被动式收听模式,使听众成为收听的主体,可以随意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收听。针对这一特性,电台可以根据不同的收听群,设立不同类型的节目。网上广播的技术优势使得广播电台能够便捷地建立起自己的专业资源库,并为听众对广播节目资源的检索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网络广播彻底改变了广播稍纵即逝的劣势,使广播成为“留得住的声音”。江苏…  相似文献   

5.
随着媒体间竞争的加剧,广播媒体的市场化和产业化也在加速,收听数据作为广播媒介市场上的“通用货币”,对电台的经营管理和广告创收具有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此谁着力研究收听市场,细分受众市场,把握核心听众,做到有的放矢,谁才能在市场化的今天走在时代的前列。笔者结合AC尼尔森、赛立信两家专业调查公司,[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电台编辑工作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颜 《青年记者》2002,(6):37-37
广播是用声音传播信息的媒介。与纸质媒体编辑的工作相比,电台编辑工作有自身的特点:电台编辑不仅要注重稿件的新闻价值,还要使稿件的编审符合广播媒体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7.
广电传播媒体包括广播媒体和电视媒体.广播媒体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大众传播声音信息,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区域广、收听成本低、收听人数多等优点,如果恰当地运用广播媒介这些优点,能够以少量的投入获得良好的信息传播效果.电视媒体是指以电视宣传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或平台,与平面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户外媒体合称为六大媒体.  相似文献   

8.
在农村,广播以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拥有着自身的收听市场和收听群体.但是,广播是以"说--听"为传播接受形式的线形传播,转瞬即逝的声音也制约着受众的收听.  相似文献   

9.
<正>拥有105年历史之久的广播电台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资讯多元化的今天,广播与传统的电视、报刊媒体及新兴互联网媒体相比,其传播渠道单一,而且声音稍纵即逝的劣势尤为突出。同时,电台自身相互之间的竞争也不容忽视。以广州地区为例,可收听到的频率除了广东电台、广州电台、中央电台旗下的系列频率以外,还有周边的地级区市电台,如佛山电台、中山电台、东莞电台、番禺电台等,竞争可谓惨烈。令人欣慰的  相似文献   

10.
陈俊 《传媒》2019,(3):39-41
广播一直是和“移动”紧密相连的,广播在20世纪的复兴,靠的就是车载收听。无论是广播的“珠江模式”、还是北京交通台的发展模式,都是结合移动收听的特点,在节目、栏目上下功夫,推动了广播媒体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转型与发展。在当前移动互联时代,当声音与移动互联结合和深度融合之后,声音的价值正被重新发现与挖掘——广播不再是单向度传播,而是向可交互、场景化的音频媒体嬗变。正是在这种嬗变中,传统广播的覆盖方式、运行模式、声音属性也不断重构,广播正在向新型音频媒介转型。  相似文献   

11.
自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上海广播电视台东广新闻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将频率定位为新闻频道后,广播的新闻属性和媒体优势再次凸显,许多省市电台在新闻频率专业化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而县级台由于信息量少、时效性差、报道程式化,在新闻报道方面还是因循守旧、裹足不前。如何使县级电台也能顺应这一广播新闻发展的大趋势,办出广播新闻自己的特色,使县级电台新闻报道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贴近广播新收听群,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以声为主,直接连线采用全新的广播新闻采集模式,突破文字稿限制,以有声语言代替传统的文字稿播音模  相似文献   

12.
李亚琼 《声屏世界》2007,(12):28-28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广播的传统优势也在发生着变化,过去被大家公认的优势,可能已成为当前所有媒体都具有的手段,不再是广播的独家专利。因此,只有把握广播的当前优势,打好广播的“好牌”,才能独树一帜,办出特色。广播以声音传播,除了陪伴性、时空性、参与性和服务性,笔者以为,广播节目还有几张明白实在的“好牌”是其它媒体难以望其项背的:  相似文献   

13.
朱沙 《青年记者》2012,(3):73-75
近年来,新兴媒体得以不断发展,人们把手机、摄像机、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等同互联网连接在一起,组成了网络化媒体.这些新媒体对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的冲击是巨大的.但是,传统媒体已经开始借助网络发展,我们既可以在网站和手机上面浏览报纸新闻,也可以收听电台广播,更可以收看电视台的视频.所有这些,标志着数字化传播的融媒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4.
张荔 《新闻世界》2013,(3):24-25
近年来广播创新一直与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2011年新浪微博推出全新应用,网友在浏览微博的同时,不用传统收音机在网络上就可以收听自己喜欢的电台,它是传统的广播和新媒体的深度结合,它打破了传统广播媒体地域和终端限制,实现边听边聊的交互传播。微博这种新兴的自媒体平台受到网民推崇,用户数爆发式增长,同时为广播与新媒体进一步融合提供了新的载体,“微电台”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赵钰 《新闻世界》2011,(12):57-58
广播是以电波进行声音信号的线性转播,具有传播快速、互动性广、感染力强、伴随性等特色。近年来,随着广播频率数量的增加,各类专业化电台不断涌现,受众市场也在不断细分。同时,广播媒体还面临着来自越来越多新媒体的冲击。作为专业新闻广播,如何找准目标受众群,确定频率的整体定位,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形成自己专业的核心价值,成为各专业新闻广播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围绕专业新闻广播的受众定位、节目定位和品牌定位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6.
广播是声音的媒体,在多媒体的发展中,声音永远是广播的核心竞争力。在全媒体大竞争的背景下,广播一定要把握“声音”这个市场,特别是蓬勃发展的车载收听市场,笔者认为一个中国式的大交通领域、大车载收听市场的类型化广播格局正在形成。广播与互联网的融合核心是:把互联网的精华内容变成广播的音频;把广播的优质音频用互联网扩大传播。  相似文献   

17.
急剧膨胀的微博用户正在改变着互联网的舆论格局,百余字的"微言"蕴藏着不可小觑的力量,正在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徽"时代,在传统强势媒体与新媒体的双重夹击下,作为传统、弱势媒体的广播,应该选择怎样的突围路径,从而实现逆势上扬呢?这是每一个广播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所必须思考并做出积极回应的问题.路径之一:无须成为新媒体,但要尽量新媒体化所谓新媒体化,就是借助新媒体技术及其媒介形态,使广播在符合新媒介趋势的平台上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例如广播进入网络新媒体领域,不但可以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大大增加频率数量,培育并细分市场,同时还可以借助网络的富媒体技术和互动特性,实现由单一音频的单向传播升级为音视频同步和双向传播的广播新形态.再如,广播进入移动新媒体,借助移动新媒体的移动互联技术实现随时随地在线收听或离线点播收听,从而突破传统广播的地域局限,使广播进入细分与聚合的巨大市场.到那时作为传统、弱势媒体的广播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自豪地宣称:广播摆脱了窘境,进入了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的全媒体时代.  相似文献   

18.
类型化电台,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算是舶来品。这几年伴随着移动收听时代在中国的崛起,凭借自身个性化,风格化的特点,迅速锁定了一批移动收听群体。就内容上看,如今收听群体的知识结构更完整,文化水平更高,信息需求更加多元。知性收听、理性收听的趋势更加要求一个类型化音乐电台在把握全天统一风格的前提下,要更符合收听情绪上的需要。注重声音的使用,坚持人文关怀,形成文艺气质,是类型化音乐电台的一件美丽外衣。而如何有效并且高效地达到传播效果,则是类型化音乐电台节目规划的主心骨。  相似文献   

19.
任春燕 《视听界》2012,(6):104-105
在众多媒体中,广播以声音传播的优势成为惟一可以让受众一心二用的媒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能将不同声音的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播出制作水平的提高,也为广播剧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广播剧发挥广播特点,运用戏剧技巧,在声音的世界中塑造人物、铺陈场景、展开剧情、描绘主题,人声、音效、音乐在剧中达到完美的结合,将广播的声音特征展现到极致。收听广播剧如同读一本小说或一部戏剧,听众在收听时拥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一部广播剧的完美呈现可以说是由编剧、导演、演员和听众依托各自的想象共同创作完成的。无论文化高低、阅历深浅,每位听众都可以伴随着剧情对似曾相识的感受产生联想,引发共鸣,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20.
随着媒体竞争的深层次、全方位展开,媒体间的合纵连横日趋频繁,跨区域、跨行业、跨媒体扩张已成雏形,一个媒体“整合时代”已依稀可辨。因此,本文将从打造现代广播,增强广播竞争力的角度来探讨广播媒体实施跨区域合作的现实意义、探讨广播媒体跨区域之路如何走等问题。跨区域合作是打造现代广播的时代要求目前,很多省级电台虽然都号称卫星广播,但基本上还只是在本省区范围内传播自己的声音,传播内容缺乏广度和深度,受众影响力有限。广播必须以开放的思维,延伸广播宣传触角,拓展报道的时空领域,力求取得最好的传播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借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