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斯霞(1910-2004),全国著名小学教育专家。在她七十余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高举"童心母爱"大旗,为我国的小学教育事业殚精竭虑,赢得了各界人士的衷心爱戴。她长期工作生活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正在积极筹备斯霞老师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现向社会各界征集如下资料:  相似文献   

2.
<正>·背景提示·斯霞,这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也是一个感人的名字。她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先锋,听过斯霞讲课的人,无不有这样一个感受,那就是斯霞始终与学生融为一体。她播下了爱的种子,在她的身上始终流淌着慈母般的温情、洋溢着充满爱的暖流,每一个学生的冷暖温饱、所思所想,她始终放在心上。重温斯霞,让我们共同回忆斯霞那份教育的情怀、那对教育的执着、那永远的"童心母爱"。  相似文献   

3.
斯霞,对于小学教育界来说,这名字太熟悉了!她是我国当代广为人知的优秀小学教师中的一员。进入八十年代,斯霞已达古稀之年,但我们不时可从报纸、杂志上看到她写的文章或是记者采访她的报道:约请她讲学、写稿、题词的,要求和她见面、交谈的,仍连续不断。斯霞,从一个师范毕业生到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到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教育家,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热爱教育热爱儿童的赤诚之心,靠的是精益求精的教育实践,靠的是党给予她的教育和日益强化的信念。  相似文献   

4.
王莉欣 《林区教学》2020,(11):100-102
斯霞是我国著名的初等教育专家,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她的教育教学实践无不体现着她的教育大爱,对斯霞教育大爱的解读以及对其形成轨迹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斯霞教育教学中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5.
斯霞是一面旗帜,她代表着一个时代和历史,是我国小学语文教育进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是“永恒的完美存在”。斯霞教育思想是以“童心母爱”这一伟大的教育哲学为精神内核,基于语文学科教学并全方位覆盖的教育实验和研究。斯霞教育思想研究所以“童心母爱”研究为核心,以名师工程建设为载体。以基于语文学科、推动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变革为方向,完整、全面、深入地研究斯霞教育思想,提炼其核心和精髓,重视其在教育改革现实中的新发展。在理论和实践研究中不断发展和丰富斯霞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6.
李振村 《上海教育》2009,(15):58-59
【主要贡献和实践】 斯霞从事教育工作长达60余年,毕生从事小学教育的斯霞老师为教书育人倾尽心血,贡献卓著。上世纪50年代,她创造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小学语文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法,大面积、高效率地提高了识字教学的质量。她教导的学生在两年内就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读了174篇课文,在当时国内小学教育界首屈一指。上世纪60年代,经专家学者总结、论证,斯霞的“以语文教学为中心,把识字、阅读、写话三者结合起来”的小学语文教学法,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7.
斯霞的童心母爱是关怀儿童的自然情感,是关乎儿童身心人格长远发展的情感教育。斯霞的童心母爱是深具小学教育专业特质的教育爱品质。斯霞的童心母爱是人性美善之爱、职业道德之爱、公民责任之爱的集合。斯霞的精神性大爱是当前中国社会迫切呼唤的教育文化。  相似文献   

8.
江苏教育编辑部语文教学研究组,总结了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五年一贯制二年级试点班斯霞同志的语文教学经验。斯霞的经验是好的,我希望全省小学语文教师都来学习她的经验,并且在实际工柞中,丰富发展这一经验,进一步提高我省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小学是基础教育,语文是基础课,一个学生在小学学习的时候就打好主要学科的基础,这是很重要的。现在斯霞让她的学生从小就在语文学习上受严格的训练,要求他们掌握语文这工具,这是符合我们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的。  相似文献   

9.
2004年1月12日晚11时30分,一代名师斯霞永远离开了她的学生,离开了她为之奉献了一生的教育事业。1月14日,记者采访了斯霞老师的长子孙复初,在访谈中,加深了对“伟大出于平凡”这句话的理解。愿此文对读者在悲痛中纪念斯霞,在景仰中学习斯霞,在工作中弘扬斯霞精神能有所启迪。农  相似文献   

10.
记斯霞老师     
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的斯霞老师,已经是个五十开外的老年女教师,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也将近有三十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她一直和七八岁的孩子生活在一起,她和他們一同嬉戏,一同欢乐;她教他們识字、读书、算算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把孩子們从不懂教到懂,从不会教到会,使他們一个个健康地成长起来。斯霞老师可说是小学教育战线上的一名老战士了,她积累了很丰富的教学经验。可是直到今天,她对待教学工作,仍然象刚入伍的新兵似的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她常常这样说:“教育教学工作的钻研是没有底的。”她前后教过十多个一二年級,可是从来不认为自己对教材很熟悉而放松钻研,相反,从教学內容到教学  相似文献   

11.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会议上,教育部为过去批判所谓"母爱教育"问题,公开宣布予以平反.这使我想起了全国教育战线上的一面红旗,著名的模范教师——斯霞同志.因为,那次"批判"就是由于报刊上发表了(《育苗人》、《斯霞和孩子》两篇报道引起的.此刻,摆在我案头的是介绍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一年级班主任——特级教师斯霞同志的事迹材料.斯霞同志在她从事了半个世纪的教育工作中,精心哺育着一代新苗,把一个教师为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月12日,我国当代著名的小学教育家、著名特级教师斯霞以94岁高龄仙逝,离开了她终生追求着的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离开了她挚爱的学生。斯霞逝世的消息迅速占据了各大媒体的重要版面和位置: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国内重量级媒体都以极大的篇幅或在重要时段报道了斯  相似文献   

13.
斯霞是一面旗帜,代表着一个时代和历史,是中国小学语文教育进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是“永恒的完美存在”。成立斯霞教育思想研究所,是纪念斯霞老师、学习斯霞老师的一种有意义而有意蕴的方式,是一种基于现实、走向未来的内在的理性召唤,它旨在通过研究斯霞老师的人格特征,引导更多的教师从文化底蕴、生活视野、人格魅力、精神风貌和人生意义等方面努力走在“斯霞式教师”的路上。  相似文献   

14.
斯霞的意义     
在斯霞老师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相聚在一起,追思缅怀这位伟大的人民教师,诉说对她的挚爱和敬仰,阐说她丰富的教育思想,论述在当下中国学习斯霞的价值所在。我想,各位  相似文献   

15.
班华 《教育》2010,(9):18-19
上个世纪60年代,“童心母爱”伴着斯霞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在斯霞近70年的教学生涯中,一方面有报道、有镜头、有荣誉、有官职:另一方面有颠沛、有压力、有苦难、有抗争。她有面对光环时的淡定,更有面对坎坷时的从容。这力量来自她的朴实平和,来自她的知行合一,来自她“一辈子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的矢志不渝。在第2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本刊推出此组报道,不仅是对斯霞的怀念,更有对当今教坛的期盼,期盼有更多矢志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践行者,期盼有更多像斯霞这样的大师出现……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重新审视斯霞"童心母爱"的语文教育思想。整体思维作为斯霞语文教育思想的特质,契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精神内核,具体表现为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中心,蕴涵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相统一的教育理念。揭示斯霞"童心母爱"在新时代教育发展中的价值与启示,能够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斯霞的语文教育思想并且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提供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7.
记忆     
金一民 《江苏教育》2014,(1):M0003-M0003
<正>照片中正在执教《我们爱老师》的斯霞老师精神矍铄、神采奕奕,那年她已经68岁。就在这一年她被任命为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可是她不愿离开校园、离开她深爱的学生。《我们爱老师》也成为我国小学界第一部教学电影。孩子们在课堂上反复诵读"我们爱老师,老师关心我们"这句话,因  相似文献   

18.
《斯霞教育文集》就要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江苏教育出版社为迎接和庆祝我国第一个教师节而奉献给读者的一份极有意义的礼物。斯霞是一位广大读者熟知而又敬重的小学教师。她五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成功地教育了我们三代人!她积累的宝贵经验,丰富了我国儿童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理论。这本文集搜集了  相似文献   

19.
一、斯霞老师长期使用的"分散识字法" 我国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南京师范附小语文教师斯霞在教低年级儿童识字时,长期采用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方法,即把生字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通过一篇篇具体的课文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她归纳了几种不同的字词出现的方式:按照课文内容顺次出现生字词;结合讲读时提出生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以后再出现生字词.这就是说,分散识字注重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地位,也充分考虑了学生是否便于学,是否学有兴趣.斯霞老师认为:"小学语文以语体文为主,采用边识字、边阅读,寓识字于阅读之中"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相似文献   

20.
怀念斯霞     
本期独家报道是为斯霞百年而作。斯霞是普通的,她一生只“为做一件事来”:做一名自己喜欢的小学老师。斯霞是真实的,她说“为一辈子当小学老师感到自豪”,这是肺腑之言,她用她一生的表现作了有力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