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专业课教师的角度,分析目前中职学校的发展现状与社会需求,阐述开发专业英语校本教材的意义,在校企合作视域下进行教材改革,结合本校实际,以数控车工专业英语教材开发为案例,提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的开发策略。以凸显本门课程的职业教育特点,使专业英语教学更具时代感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蔡红梅 《科教文汇》2013,(30):148-148,153
新课改背景下,培智教育也应转换教育理念,“生活化”课程成了大势所趋,培智学校课堂教学应结合学生实际,以开发“生活化”课程为核心。本文通过在生活中精心挑选、创编教材和营造和谐的教学空间以及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形成多样的学习方式等几方面对培智学校的课堂教学进行阐述,对培智学校的课堂教学生活化进行了探讨。培智学校的课堂教学只有生活化,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陈启梅 《科教文汇》2008,(30):48-48
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依赖的是器材、人才、教材。我校在多年的办学经验中,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教育教学的改革的关键问题是课程设置的改革,课程教材的改革,因为它直接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特色,向学生提供最迫切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微型课程是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微型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的有效方式,它可以有效利用教学时间,开拓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增长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同时还可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保持主动适应的趋势,让课程更适合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费添林 《内江科技》2009,30(2):183-183
本文在时当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育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中职计算机教育应在专业定位、师资队伍建设、教材课程设置、教学设施及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以及社会的需求,这样才能促进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创新,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应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本,中学化学的教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终身教育对学校教育和学校教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教育是适应当代及未来社会需要的教育策略。种种迹象表明,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与终身教育思想的主张相一致的,可以肯定,这个概念最终必将改变全世界的教育面貌。实施终身教育,将使学校教育的作用、目的、课程和教学发生深刻的变化,学校教师的作用也将产生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内江科技》2016,(10):127-128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生源的不断变化,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困惑,这就要求我们对课程作出相应的改革,教师必须在教学行为及角色上进行重新定位。学习领域课程是把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的要求,根据学校和学生的自身条件,而内化为适合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发展的课程。这就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不仅要有本专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经验,而且必须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教师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9.
五年制高职《数学》是高职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五年制高职数学教材是办好五年制教育的基本条件,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因素之一,是学生系统地获取数学知识和能力、养成科学的世界观及优良的道德情操的重要工具,更是学校深入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迫切需要编写一本体现五年制高职教育特点、符合五年制高职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发展要求的《数学》教材。  相似文献   

10.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我校在完成国家课程基本需要的同时,立足本镇诚信的优良传统,以诚信教育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方面凸现学校诚信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1,(28)
各地高校充分利用各大社会课程平台上的线上资源开展教学,客观上导致地方院校在线开放课程无论在质或者量上在短期内产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本文结合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对在线开放课程的类型重新进行选择。并对标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标准,对地方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应用中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建设原则、激励制度、学分认定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做出相应的制度性调整,全面推进学校一流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2.
贾丽娜  张园 《科教文汇》2007,(10S):137-137
我国学校体育课程问题的研究始于建国后。其特点是把学校体育、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等这些不同范畴、不同层次的问题混为一谈。缺乏对体育课程的思想、概念、本质、目标、类型结构、教材和评价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在诸多的所谓的“体育课程体系的研究”文章中,也没有表述体育课程是以怎样的形式表现,它与体育教学的关系如何,对体育课程的概念、性质、功能和形态等诸方面的认识比较模糊。由于这方面认识上的缺陷,已成为当前制约学校体育课程深层次改革和发展的“瓶颈”。为此,本文根据现代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基本观点,对学校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进行初步的论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学生经过二至三年的理论和实践学习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如何才能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平稳过渡,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学校对市场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解决专业课教学内容的滞后性,提高专业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主要从调整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及实作教学的角度,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学生缺乏相应的职业能力及职业发展能力、高校缺乏相应的就业能力培养课程、社会供求关系的变化等是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据此,我们从学生、学校和国家这三个层面提出了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刘珍 《科教文汇》2014,(29):164-165
校本课程是社会文化变迁在学校课程领域的反映,是一种文化开发,需植入文化因子。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既是一项崭新的课程,又是一项个性化的工作,充分体现学校的智慧与特色、精神与活力。文化开发是校本课程的立足点,校本课程的实施应内化成学生的一种文化心理,推动校本课程的持续发展,为学校文化建设奠定深厚基础,使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更具有内涵,两者可以互相作用,互相推动。我校根据学校实际,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实施校本课程的文化开发,加强校本课程建设,营造特色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以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我国新的课程管理模式正在逐步完善中。由于青少年科技活动具有良好的实践性、探索性、继承性、传播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因此,许多地方、学校都根据本地或本校的教育主旨,正在进行科技活动的地方或校本课程开发,并着手编写与该课程相适宜的教材。怎样才能编写出适应本地或本校教育主旨、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深受师生欢迎的科技活动地方或校本教材呢?通过与相关课程及教材设计专家的交流、与一线教师及学生长时间的实践探讨,笔者认为,教…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大多数学校基本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计算机学习每一阶段都存在不同的标准,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中等职业学校根据相关课程开设计算机课程教学。根据目前的课程安排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计算机教学的质量。本文主要是通过探讨课堂中的一些实际的做法,活学活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德育问题越来越成为了学校教学的重点,所以为了有效落实德育课堂,加强课程教学内容实效性,我们首先要加强德育课堂教学的专业化,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德育课教学要结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及充实德育教育内容;德育课教学要结合中职生法制观念淡薄状况,利用经典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立足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校本课程研制的必要性,提出了职业学校校本课程研制的理论范型,并以会计专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指导思想上,力图打破传统人本主义和社会本位主义的不足,在学生个体社会化及个体职业化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塑造完美的个性。  相似文献   

20.
段朝霞 《科教文汇》2010,(24):135-136
目前,全国各类中职学校教学用的教材都是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简称《职业指导》)教材。同以往教材相比,这本教材的体例新颖,增强了可读性,理论难度有所降低。尽管如此,我们发现目前所用的这本教材虽然适用于全国所有专业的中职学校,但它对各地区、各专业的中职学校也就相应地缺乏个别针对性。教材中案例选取的题材、事件发生的地域范围都受到限制,使学生难以产生真实的情绪体验,学生对此不仅理解起来困难,而且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不信任感。因此,根据200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指出"地方、行业和学校可根据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依据建构主义、认知目标分类、能力本位的教育理论,设计出大连卫生学校职业指导课校本教材实用、有效的校本教材,并对其进行了试用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