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重时序是历史学科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历史复杂纷纭,千变万化,但一切历史事物都是在时间长河里产生、发展、灭亡的。时间从纵向反映出历史事物的前后顺序及其演变交替的因果关系,是构成历史的要素,时序是唯一能够将一切历史事物贯穿起来的线索。时间的一维性决定了历史是既往的、不重复的。  相似文献   

2.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与2001年的实验稿相比,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强调了历史发展过程的时序性,进一步彰显了历史学科特色,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3.
陈文 《考试周刊》2014,(20):4-5
高三历史教师在进行新课程的备考中应根据学情和新史观夯实基础,注重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强化学生的历史迁移能力,整合知识结构和网络线索,分析和解决问题,渗透时序性教学意识。  相似文献   

4.
张剑 《西部素质教育》2019,(11):78-78,80
文章从重视历史的时序性,重视历史的空间性、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综合考察历史发展四方面论述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具体策略,其中重视历史的时序性包括重视历史的时序性、正确计算历史时间问题、善用历史年表。  相似文献   

5.
历史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1]。时序观是时空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序观就是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时间联系中进行认识,以观察该事物在历史演进中的特征,并认识该事物在历史长河中的意义。时序突出了历史事物发展的顺序性,它是用来归纳历史逻辑和解释历史现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先睹为快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一样,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对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另一方面,历史教育又有它的独特性,那就是:它是在学生学习人类社会按照时序发展的过程中,塑造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时间断限]世界近代史,从16世纪前后至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复习要求]了解世界近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历史进步性、野蛮性、贪婪性和扩张性;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称“2011年版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一目中写道:“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个板块内容设计上,采用‘点一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9.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历史知识的庞繁复杂。它既有历史的基础知识:年代、地点、人物、史实、历史概念;也有历史发展的时间线索:如中国和世界历史的时间线索,章节和单元的线索,重大问题的跨章节的线索等,还有历史教材中的总体和局部机构等。不管怎么样,它构成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信息源。但学生对学习历史一般较形式、离散的。  相似文献   

10.
高秋艳 《学子》2014,(7):82-83
一、背景介绍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中明确提出:"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过程与方法"中建议"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就是要善于"把大量的、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反映了历史知识间的普遍联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在历史教学中,归纳、整理和形成知识结构的过程,就是对历史进行识记、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不断深化知识的过程。"然而,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多、课时  相似文献   

12.
任何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里,离开了具体的时间,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就难以理解。而整个人类历史又是由无数历史事件和现象顺序发展而成的,它们之间存在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没有时间概念,则无从掌握它们之间的这些关系,更无法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本文将从微课程设计的角度出发,以时空概念为线索,带领同学们梳理中国古代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时序意识和通史意识。  相似文献   

13.
张云 《学子》2014,(14)
正一、背景介绍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中明确提出:"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过程与方法"中建议"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计算历  相似文献   

14.
徐懿 《时代教育》2012,(22):106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既要遵循历史课程本身的时序性和阶段性特点,又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提倡教师积极开发、利用各种历史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更好地达成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历史当中,事件与事件、现象与现象、人物与事件、人物与人物之间必然存在联系;事件或人物本身在发展变化,既有联系又有发展,必然存在线索。历史线索就是历史的联系与发展的过程,是历史有机体中的脉络。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历史发展阶段和历史发展线索,教学中一些重大的理论观点、历史背景必须讲清楚。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显得十分重要,这是高职教学实践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学章 《山东教育》2006,(10):43-44
《历史课程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是:“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有人这样比喻:倘若历史是滚滚的长河,那么时间就是长河的里程碑;倘若无数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一盘散乱的珠子,那么时间就是串起珠子的线索。可见,指导学生熟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时间,是学生牢固掌握历史知识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8.
陈晓玲 《教师》2012,(27):91-92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教材创立了模块专题体例,取代了原来的通史体例。作为一名一线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我深切感受到新教材的模块专题式体例与原来的通史体例的巨大不同:模块专题式体例按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思想科技文明三个模块进行编排,淡化了通史体系,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历史学科特殊的时序性和整体性,学生学完之后头脑中只有零散的知识点和知识块,没有明确的时间线索。而学习和掌握历史学科最重要、最基础的素养就是要有准确的时间线索。没有明确的时间线索会严重影响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一方面运用政史结合、史地结合、文史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努力探索着新的课堂教学辅助方法,即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明确的时间线索,建立知识的纵向联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经过这几年对新教材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我尝试着借用数学学科中常用的线段来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时问线索,效果很好,我姑且称之为“线段教学法”。  相似文献   

19.
徐宏 《教师》2020,(12):104-105
教师要通过制作大事年表,提升历史时序思维的逻辑认知;通过历史分期引导,提升历史时序思维的整体认知;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提升历史时序思维的形象认知。对初中生进行历史时序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每一位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探索,不断总结,这样才能让学生灵活运用时序观念理解和掌握核心史实以及历史现象的发展与演变脉络,构建更加清晰而有逻辑的知识体系,升华史实知识的认知,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再认、再现历史概念、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发展过程,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要求之一,在世界近现代史复习过程中。有效地抓住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基本线索,理解阶段特征,对于构成有层次的知识网络体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