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形式正义属于法律适用中的正义,实质正义是立法中的正义。实质正义的实现机制多种多样,可以通过价值选择或制度安排等措施进行权利倾斜性配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对经济法中实质正义的典型体现,第55条继承和发展了原49条的规定,区分情况确立了三倍和二倍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进一步加大了对消费者的保护,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  相似文献   

2.
传统私法得益于法律的形式正义的理念在商品经济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形式正义这一理念也出现了局限、困境。这也为经济法的实质正义提供了舞台和契机。经济法的实质正义的内涵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有着高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我国基础教育不公平现象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基础教育中城乡,地区之间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影响到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进而加剧了城乡,地区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差别。为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重视并力争消除教育不公平现象,提高中央政府对基础教育的宏观调控,加强国家对经济不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和政策倾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改善经济落后地区师资条件,落实相关的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的政策,是实现基础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对考试公平问题普遍重视,在推进考试公平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目前对考试公平在认识上很不全面,在实务上出现严重偏颇,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改进工作。不仅追求形式公平,而且要追求实质公平。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国考试水准,发展健康的考试文化,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基础。本文就此理出一个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合同义务从程序公平走向重视实质公平,使合同义务本身得到扬弃--即合同义务走向理性化.它不仅要求合同义务在产生的程序上体现公平,更要求结果公平、实质公平,这种公平不仅体现个人之间内部所谓的公平,还要顾及社会.合同义务理性化要求国家对合同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高考竞争的加剧,“倾斜的高考分数线”渐趋显露。对此,考试公平论者认为应该实行统一考试、统一录取的制度;而区域公平论者则认为应兼顾省区之间入学机会的大致均衡。其实,两者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公正观,考试公平代表了个体主义的公正观;区域公平则代表了社群主义的公正观。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的争论,既是不同地域集团竞争教育资源的利益纷争,也是不同公正理论对分配入学机会的价值分歧;既是因人们理性自觉水平的提高而产生的更高水平的公正性期待,也反映了依凭有限理性建构的录取制度滞后于改革实践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成效显著,覆盖全体国民的养老保险三支柱体系已基本建成。但在当前养老保险制度框架下,不同人群制度适用有别、待遇差距悬殊,意味着当前仅做到了形式普惠,远未达到实质公平。作为养老保险制度最根本的价值追求,能否做到实质公平关乎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更关乎制度效能的有效发挥。养老保险应更加注重价值追求,在实质公平的导向下,探索养老保险制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道。在理顺制度定位和厘清体系划分的基础上,实施渐进式的养老保险制度变革,最终实现基本保障平等化、补充保障公平化以及管理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8.
冯静  王建 《考试周刊》2013,(70):174-175
教育公平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包括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效果公平三个方面。只有做到这三个方面的公平,才能真正地体现教育的公平。为此,要加强对教育的立法与监督,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法律保障;改变社会中的单向流动,鼓励不发达地区的人才引进;增加对教育的财政投入,确保资金合理、有效的利用;变革现行的教育体制和结构,优化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公平,促进其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成都统筹城乡改革所涉及的方面较多,文章围绕统筹城乡改革重点内容的权利倾斜性配置,从土地流转、户籍改革、就业和社会保障出发,对成都统筹城乡改革中权利倾斜性配置相关对策行为与未预期后果进行分析。针对改革中存在的道德风险、生存风险及效率问题,找出在此过程影响权利倾斜性配置的关联主体、改革周期、利益保护方式等因素。最后,针对上述分析,结合利益关联主体的种类、利益关联者的对策行为、各级政府的干预困境进行梳理,以期避免在改革中出现一味倾斜于农村居民的权利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在欢呼社会进步的同时,越来越为社会不公平和腐败现象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所困扰,并由此而导致社会各界对社会公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广泛关注。因此,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以及实现社会公平的途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论经济法价值中的公平与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是规范国家调节社会经济 ,保障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的法律。经济法的价值追求不是效率和公平 ,而是经济公平与经济和谐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日趋发展,法律的日渐完善,实体法与程序法的正确定位日显必要。合理区分实体法和程序法两对范畴,分析他们的价值关系,廓清当前的一些错误认识,促进我国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3.
法应当以实现实质公正作为其根本追求目标和价值标准。虽然形式公正确实具有保护人权等独立的价值功能,但是片面追求形式公正,用形式公正无条件地取代实质公正,那么在二者发生矛盾的时候,就有可能用形式上的公正来掩盖实质上的不公正。戏剧《威尼斯商人》即通过文学的浪漫与虚构性,采用充满诗性的理想正义观来阐释这一寓意,其对今天我们树立正确的法的公正观念及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仍然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已将推进“终身学习法”立法列入日程,考察各国各地已颁之终身学习法,虽有内容设计简明扼要,相关法规连贯、配套,教育措施刚性,细化政府职能等特点,但也存在对终身学习主体的权利义务规定较少,对法律责任的规定不很明确等缺陷。为此,建议我国终身学习法应扬长避短,在终身性、多样性、社会性、统一性等原则基础上,准确选择和安排终身学习法立法内容,以促进终身学习立法体系的构建和终身学习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际经济法的每一项制度或具体实践都能体现其基本原则,其中公平互利原则作为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主要体现了国际经济法理论的基本价值取向,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能够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导。然而学界对于公平互利原则一直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国际经济法应该适用平等互利原则,前者强调公平,后者强调平等。在具体国际经济交往活动中,公平互利比平等互利更具有普适价值,公平互利原则作为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更合适。  相似文献   

16.
论罗尔斯公平正义的普适性及启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尊鑫 《太原大学学报》2009,10(3):22-26,40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公平的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义两原则和优先性充分体现了罗尔斯对平等的价值追求。正义价值具有普适性的理论品质,使公平正义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价值目标,并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公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教育公平问题是制约教育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综合了教育公平问题的基本现状,提出了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经历了20多年时间,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代,中国长期坚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理念,造成了的效率优先强化的观念,这种过度的市场性取向已经严重地导致了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的失衡,损害了地方政府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这给正在试行阶段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基础上,运用Rubinstein(1982)的轮流出价博弈模型研究了地方政府社会保障中的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同时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平是一个古老的理念,它是社会公平价值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通过对东西方古典哲学家教育公平理念的追溯,对西方社会学理论流派教育公平思想的分析,结合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公平思想的论述,探讨教育公平理念在时代长河的演进历程,并结合时代特性探讨教育公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政理论课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担忧.昔遍存在着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问题。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影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