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脸谱     
“中国广播云平台”项目启动
  1月23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科学院签署协议,以建设“中国广播云平台”项目为先导,开展战略合作。“中国广播云平台”是中央人民广
  播电台媒体融合的重要项目,面向全国广播电台、行业机构、个体用户开放资源共享与定制化服务。同时,以“中国广播Radio.cn”为基础,构建中国移动互联网(车载)网络广播平台,并搭建国家级音频素材库--中华音库。  相似文献   

2.
人类进入21世纪,中国广播也面临发展路途上又一个新的起点。谁都无法否认,面对社会的不断进步、传播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和媒体间日益趋向白热化的激烈竞争,中国广播在新的世纪里依然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但同样无可否认中国广播所面对的生存压力也是空前巨天的。中国广播要在新世纪里有所作为,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必须在数字化、计算机化广播的技术平台上,进一步挖掘广播从业人员的潜能和动力,积极培养一批“全天候”复合型广播人才,以更充分地开发和发挥广播自身所有的传播优势,在媒体竞争中增强实力,抢占先机。  相似文献   

3.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携手中科院打造中国广播云平台2015年1月2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中国科学院在北京签署协议,以建设"中国广播云平台"项目为先导,开展全面长期战略合作。国家主流媒体与国家最高学术研究机构强强联合,全新开启传统广播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大门。  相似文献   

4.
“重新定义的数据广播将是第五媒体”,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李幼平院士这样形容3月20日开通的中国数据广播平台。这个通过300万公里有线电视网络联接1亿用户的“第五媒体”,可以提供股票实时行情、实时音频视频股评、娱乐节目、科普节目、各类远程教育、电子报刊、网站内容、游戏信息、体彩足彩信息、电子节目单等。不过,用户需要增加一个接收盒子,来获得这  相似文献   

5.
现如今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把小平台变成大平台,让信息进一步放大,这就需要广播人以联盟促进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提升中国广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池玲 《东南传播》2023,(4):28-30
本文以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业务的两种模式推断出广播可视化趋势,结合广播可视化的发展优势,提出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可视化的对策。主要包括:一是与小屏互动接轨,建立融媒体内容生产平台实现生产和内容的融合;二是与移动数据接轨,建立新媒体广播发布平台,实现IP通道的融合;三是与现场平台接轨,搭建互动中介,实现广播可视化多渠道媒体互动;四是秉持兼容开放与广播安全原则,实现广播可视化经营融合;五是追求发展理念,与商业化管理接轨,实现广播型MCN模式运作。文章对广播可视化发展趋势、优点、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午夜拍案惊奇》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广播的一档创新型的小说连播节目,以恐怖悬疑类型小说为内容在午夜档播出,自1999年开播以后,在北京的广播市场异军突起,深受青少年听众的追捧,收听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前列。同时,作为广播栏目,《午夜拍案惊奇》不仅为中国本土原创恐怖类型小说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更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类型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说汽车是传统广播的第一个救世主,那么智能手机很可能就是下一位。如果说前几年传统广播的新媒体还停留在互联网站平台建设的阶段,那么自从苹果和安卓改变了智能手机的世界后,基于手机的新媒体业务平台已经变成了一个个手机应用客户端。本文以目前泉州广播电视台正逐步搭建的基于智能手持设备的手机广播平台,从用户需求角度,尝试性对新一代的电台新媒体智能手机平台的构筑提出一些思路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林邃 《中国广播》2014,(8):75-78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传媒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受众需求多元化的今天,传统媒体的广播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如何借助大数据搜集、分析、挖掘平台,创新传播形态和营利模式,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成为眼下广播人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播》2008,(1):44-44
近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表示,已实现全部在播节目向DAB数字多媒体广播平台平移,这标志着北京地区广播已进入全数字音频及数据广播时代。  相似文献   

11.
当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已成为全国新闻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实践,新形势下中国广播联盟的作用,既是“桥梁”——一座全国广播界消弭隔阂、精诚合作,联手打造“中国广播”品牌的重要桥梁;也是“平台”——一个全国广播界齐心协力、凝聚力量,携手开展“走转改”活动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2.
目前,时代互动媒体技术有限公司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H.26L压缩技术的视频广播、点播系统,媒体制作、存储转码软件已经开发完成,即将在中国数据广播平台上运行,从而为我国的宽带流媒体技术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详情可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播产业创新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了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广播产业以大幅增长的广告额和不断扩大的产业规模成为媒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类型化频率、数字化平台、跨媒体合作、产业政策不断放开也为广播产业的创新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条件。可以说,广播产业正处在创新的关键时刻。对于中国广播产业的创新来说,首  相似文献   

14.
很幸运,第一次向《中国广播》投稿,便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是我的第一个中国新闻奖,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能亲手触摸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对一位城市电台新闻工作者来说很不容易,《中国广播》给了我这个平台,在我的新闻职业生涯中写下了最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5.
薛琦 《中国广播》2014,(4):35-3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利用微信创新广播媒体新闻报道模式,成为主流传统媒体中借助微信这一新媒体寻求突围的先行者。本文试图以中国之声的微信平台报道实践为主要样本,探究广播媒体如何借助微信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三网融合"是当下广播电视界的热门话题。三网融合后,将给中国广播的生存带来哪些方面的变化呢?首先是内容的融合,改变了广播的生存状态。三网融合后,各种形态的内容都可以在一个平台上运营,内容提供商与内容集成商在这一平台上共生,公共传播进入一个全媒体化的时代,传媒生态将会有一个巨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播》2017,(9):前插4-前插4
8月24日,由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BIRTV)组委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联盟主办,中广互联、中国广播联盟秘书处、中国广播杂志社承办的"2017中国广播大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会议主题为"最有价值的声音".与会嘉宾围绕打造融媒体生产与传播平台,突破和放大广播的传播力、影响力;寻求体制、机制突破,以"工作室"方式创新广播产品产销模式;以"工匠精神"雕琢具有时代价值的广播产品等问题,结合实际操作案例进行大会交流.来自包括中央电台、上海、天津、山东、浙江、湖北、广东、广西等11个媒体单位的嘉宾发表主旨演讲.  相似文献   

18.
李新建  郭璇 《中国广播》2011,(9):2-F0002
中国广播联盟组建“大运全国广播联盟”,组织20家成员台100多名记者,整合采编资源,共享报道平台,共发出文字消息261篇、录音报道293条、评论163篇。深圳广播电台等中国广播联盟成员台全程转播了中央电台开闭幕式直播信号。《大运联盟秀》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通过中国广播网和中国时刻网进行视频直播与点播。延展了宣传平台,为中国广播联盟大运会报道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
林晓云 《传媒》2022,(9):56-58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讲好中国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本文结合福州广播电视台左海之声多年来开展对侨传播的工作实践,论述新时代地方广播在国际传播中的有效作用。地方广播要秉持国家站位,以“中国梦”作为引领,立足本地特色精准定位传播对象,以本土文化建构对外传播内容,多平台拓展对外传播渠道,用地方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用地方形象丰富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20.
彰显广播特色 发展广播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常荣幸能走进2004’(中国)广播发展论坛暨全球华语广播协作会议这个国际化交流的平台,与各位一起探讨中国广播业持续发展的途径,展望全球华语广播共同繁荣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