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任务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考核与评价四个方面分析了传统翻译教学和基于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之间的差异,并指出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辅助翻译教学必将有力促进翻译人才的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辅助翻译(CAT)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还没有在中国高校教学中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区分了机器翻译与计算机辅助翻译,梳理了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流程,指出了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存在的不足。文章认为,翻译教学应与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教学相结合,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培训应在高校的课程设置里占一席之地,这样才有利于培养面向市场、面向职业的外语和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3.
李家霞  王丽丽 《现代英语》2023,(17):123-126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翻译的需求量不断增多,计算机辅助翻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探寻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以翻译伦理学指导译者的翻译实践、让翻译回归伦理和道德、促进翻译行业良性循环发展,是目前计算机辅助翻译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就翻译伦理学和计算机辅助翻译进行了简要讨论,总结了目前几种翻译伦理模式,呼吁翻译工作者以翻译伦理学指导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践,以期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译者的传统工作方式。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译者的工作效率,提升了译文的质量。本文在简要介绍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发展后,通过分析法律翻译的特点、我国法律法规英译面临的任务和存在的问题、立法文本的特点以及法在发展过程中的借鉴与吸收,指出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在立法文本英译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外影视剧纷纷涌入国内市场,影视制作和字幕翻译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字幕翻译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字幕翻译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然后阐述了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如何提高作品翻译效率。最后指出,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对于影视制作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对促进文化传播和丰富字幕翻译也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机器翻译是人类用计算机进行的自然语言间的相互翻译,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个研究分支,其发展应建立在完善的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目前,计算机在翻译的过程中只是处于"辅助"的地位,但从长远来看作为机器的计算机也永远不可能替代人的位置。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概念,并介绍了目前常见的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工具,分析了其优势和不足,进而提出只有将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相结合才能译出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是从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或计算机翻译发展而来的,在人们从事整个翻译的过程中,计算机通过提供翻译记忆(Translation Memory)、术语库等辅助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成为一个翻译助手[1]。本文旨在通过介绍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功能和用途来揭示其在翻译课堂中重要性的研究,为高校翻译教学提供新的方法和启发。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急需专业的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优秀翻译人才,作为高校翻译专业中非常重要的学科计算机辅助翻译也需要结合市场的需求,努力培养出优秀的翻译人才。本文笔者主要从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的产生背景及优势方面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将计算机辅助翻译应用于高校翻译教学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促进了翻译方式和翻译工具的革新,计算机辅助翻译(简称CAT)技术的应用逐渐得到了普及。当前,国内外CAT教学日趋成熟,同时国内民办高校英语专业既面临着挑战又面临着机遇,只有准确定位,抓紧展开CAT教学,优化其培养模式,并及时分析解决CAT教学面临的问题民办高校才能...  相似文献   

10.
以塔多思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为例,探讨如何将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应用于商务翻译课堂教学,可为提高翻译教学效果提供参考。采用"TM+PPT"模式可以实现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能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考察国内外翻译质量相关的研究,本文发现从技术角度研究翻译质量的文章屈指可数。文章首先阐述了翻译错误的概念及分类,讨论了计算机辅助翻译质量控制工具的类型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作用,并对其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文章指出,翻译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对于推动和拓展翻译质量评估研究、提高翻译效率以及促进行业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何凤霞 《考试周刊》2013,(72):157-158
结合多年从事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际工作及翻译专业教学工作的经验,作者分析了现阶段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特征及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的特点,发现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学科。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教学开展的目标、方法、重点、难点等问题,总结了教学方法和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为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规范有效开展及高水平合格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技术为翻译实践教学的信息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基于翻译实验室的信息化翻译实践教学,依托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将翻译工作坊教学法、对比与批评教学法、语料库教学法,以及任务教学法相融合,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和协作学习的需求,体现了教育技术与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实现深刻却不死板、热闹却不浮躁的翻译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辅助翻译充分运用数据库功能,将已翻译的文本内容加以储存,当日后遇到相似或相同的翻译文句时,电脑自动比对并建议翻译人员使用数据库原有译文。简而言之,就是打好框架,译者按框架来微调或由此联想出更优化的词句。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日益成为一种新型的翻译手段。本文将以威廉·叶芝(William Yeats,1865-1939)的When You Are Old为例,分析市面上常见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辅助翻译在国内外翻译界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语言服务行业本身发生巨大变化,新的时代需要掌握先进技术的语言服务人才。本文通过分析机器翻译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尝试提出一些意见和应对策略,指出新时代的译者应该关注翻译市场,熟练掌握各种翻译工具,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探究高校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新模式,通过阐释计算机辅助翻译理论和介绍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基本功能,分析了计算机辅助翻译理论用于高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指出计算机辅助翻译理论和相关翻译软件的应用不仅可以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的翻译领域,也可以作为一种新的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模式被高校采用,特别是在专门用途英语的词汇积累和提高阅读能力方面,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可以发挥极大的效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翻译市场的信息化变革,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已经成为翻译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翻译专业的发展、翻译人才的培养和产学研协同创新都需要建设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结合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特点,从课程结构、教学体系和教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实验室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并从实验室功能、软硬件环境和支持保障方面对实验室建设进行了经验总结。最后对实验室的应用提出建议,包括翻译师资培养、教学应用模式、教育资源共享、校企合作创新和职业资格认证方面等,以充分发挥实验室建设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外对翻译技术教学的研究已日趋成熟,而国内某些地区对翻译技术教学,特别是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认为计算机辅助翻译只是使用计算机来做翻译,所使用的只有几款计算机辅助软件,并将其等同于机器翻译。从教学性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三个方面重新认识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是加强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信息时代的翻译实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翻译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论述了信息时代职业翻译的某些重要特征,特别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辅助翻译的广泛运用以及对翻译时效性和协同作业的要求,并探讨了如何在翻译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做出相应的改变,培养适应翻译市场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际上学术交流日益频繁,英语是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各领域研究者要想了解本专业前沿知识或分享自己研究成果,必须具备一定英语翻译能力。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翻译相结合模式逐渐被业内人士所青睐。调查分析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使用情况并介绍各类翻译工具优势、特点及辅助翻译原理,让目标人群在英语翻译和写作过程中能够根据需要合理选择辅助翻译工具,从而更加快捷的进行双语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