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了一次重大的革新运动,这就是明代的张居正改革。明神宗隆庆、万历年间,以张居正为代表的地主阶级革新派,在农民起义的推动下,推行了法家路线,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批林批孔运动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张居正及其改革进行剖析,对于正确评价封建社会后期法家的历史作用,正确认识法家的阶级属性,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
2010~2015年国内张居正研究成果颇丰。这些研究主要围绕张居正改革、教育思想及其用人之道,以及张居正的比较研究等方面展开。与之前的研究相比,2010~2015年国内张居正研究产生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与视角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拓展。  相似文献   

3.
熊召政的《张居正》使我们有可能借助于一个虚构性的文本来思考关于改革的话题。对于改革家的张居正而言,何以“成于改革,毁于改革”?对于由张居正所推动的这场改革运动来说,又何以“成于张居正,毁于张居正”?这里是否包含着千百年来困扰中国改革的死结?《张居正》揭示了张居正改革最终未能完成制度性的设计,使体制有一种自我适应和调整的能力,而仅仅依赖于体制内个人的良知与威权,则难免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长河中每朝每代都有程度不同的改革,而明王朝张居正的改革与以往改革相比颇具特色,本通过对张居正集权与改革关系的论述,揭示出张居正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都是在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挽救统治阶级的统治,缓和各种矛盾.但他们采取的措施和策略有所不同:王安石变法重在整顿财政却忽视了吏治,变法中障碍重重;张居正改革则先行改革吏治,然后再推行经济、军事诸方面的改革,改革顺利进行.改革者的地位和权限、改革者的用人制度对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的成败至关重要.当今的改革,要加大用人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6.
"考成法"是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呈请明神宗批准,向全国颁行的旨在整顿吏治及各项弊政的一项制度法令。实施以来,明朝中央政权得到了加强,政府澄清了吏治,提高了行政效率,国库得以充实,民负减轻,边防力量增强,学风得到整饬,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成效。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既有张居正个人意志、智慧、人格等方面原因,也有当时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因素。研究分析张居正改革取得的成效及其原因,对当今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无疑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明朝隆庆、万历初年,张居正针对时弊,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场全面的改革。后人曾高度评价这次改革:“故辅居正,受遗辅政,事皇祖者十年。肩劳任怨,举废饬弛,弼成万历初年之治。其时中外又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显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然而,改革的成果来之不易,张居正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阻力,同反对派进  相似文献   

8.
近五年来,出现了“张居正研究热”,有关论著明显增加,主要涉及到张居正改革、张居正的人生悲剧、学术思想及比较研究等。近年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也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新见家谱资料、地方志和文集等,从张居正恩师、同年、门生等社会关系对张居正研究中所存相关问题进行考辨,认为有徐阶给张居正书信,初幼嘉非张居正乡试同年,张少渠为张师载,梁梦龙、陈瑞、庞尚鹏等为张居正门生,刘台未出任过江陵知县等,厘清学界对张居正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明代隆庆、万历时期的内阁大学士、首辅张居正,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张居正改革能取得成效,固然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的基因,但其主观因素也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更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本文拟对张居正的意志、性格与思维方式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近三十年来,国内学界研究张居正的论著颇多,形成了新的研究热点和一定的研究群体。这些研究主要围绕张居正改革的措施、评价、思想及人物比较等方面展开,研究领域与方法有较大的拓展,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今后,应在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加以创新。  相似文献   

12.
张居正为明代杰出的内阁首辅,在嘉靖、隆庆二朝,他针砭时弊,励志改革,但都未能引起皇帝重视,万历初年,他升任内阁首辅,神宗年幼这一特殊环境给张居正一个施展才略的机会,神宗委大柄于居正,对居正毕恭毕敬,言听计从,张居正得以推行改革。但是万历十年,张居正死后遭到明神宗清算,万历新政因此毁于一旦,神宗对张居正改革给予了很大支持,但万历新政也断送于他手中。  相似文献   

13.
张居正(1525——1582年)是明朝后期留名史册的一位大政治家,也是一位勇于改革创新的实干家,在他的仕途生涯中,大部分时间,致力于改革,除军事,经济方面的改革以外,他尤其着力于政治、人事方面的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隆庆元年(1567年)张居正被遴选入阁时,由于嘉靖帝昏庸,国势日下,经济上趋于崩溃边缘,政治上内阁明争暗斗,官  相似文献   

14.
明王朝以伦理作为其合法性基础。张居正为了顺利实施其改革计划而采取的与李太后、冯保结盟,用人及“夺情”等手段,客观上触犯和践踏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伦理,侵蚀了明王朝的合法性基础。张居正强国富民、稳定王朝统治的改革目标,虽然能获得合法性认可,但他为达致这一目标所采取的改革手段却不具有合法性。目标与手段的合法性悖论正是张居正改革的悲剧性所在。  相似文献   

15.
明朝中期统治者发起过一场深刻的改革运动,而目前学术界对这场改革运动却有三种不同的称呼,即"张居正改革"、"隆万改革"和"嘉隆万改革"。"张居正改革"为传统提法,至今仍为主流。"隆万改革"是比较稳重的叫法,但论述不够深入系统,尚未取得普遍认可。至于改称"嘉隆万改革",似有牵强成分。  相似文献   

16.
杨浩 《华章》2012,(31)
张居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历经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担任万历朝的内阁首辅.担任首辅期间,张居正的行政改革使得大明王朝重换生机,对于明史来说张居正的“江陵柄政”作为了一个独立的历史阶段而标榜史册,可见张居正行政改革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北宋王安石变法与明朝张居正改革是我国古代两次重要的改革运动。这两次改革都是统治者针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现实压力。被迫在不触动其所有制的前提下,力求调节和革新已落后的陈腐社会关系而进行的。两次改革都围绕经济、吏治、武备等尖锐的社会问题展开,改革的目的相同,但实施的内容、结果却有差异。两次重大改革的成败对今天也不乏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北宋和明朝进入中叶后,都面临着"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和张居正就是在这种相近的背景下各自进行了变法与改革.但是,我们将王安石的变法与张居正的改革进行比较,就会发现王安石变法的成就不能与张居正的改革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9.
张居正夺情事件作为张居正政治生涯的转折点,对张居正后期的政治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从礼与政治的角度分析夺情的缘由和朝中官员对夺情的不同态度,并分析了夺情对张居正改革事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居正是明中后期久负盛名的改革家,被时人誉为“救时宰相”。他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度考量,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无与伦比的才干和胆识,在万历初年主导了一场关乎衰败与振兴的历史活剧。本文以史实为依据。从五个方面对张居正经济改革思想做一系统探析,以期对今天的改革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