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课前预习好,适应讲课方式课前预习是学好各科的一大法宝,养成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学习内容之前,利用课下时间提前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首先,预习不是先学一篇,而是要从总体上把握即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必要的时候可以借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粗略地进行了解;如果时间充裕,基础不错,又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自学更好。其次,一是要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紧跟老师的教学思绪,把握并适应老师的讲课节奏;二是要理清老师的讲课思路,  相似文献   

2.
一、课前预习不可少 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浏览一遍讲课内容,在浏览时,应用笔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划出来,将自己看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将浏览后产生的问题记下来,有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自己做出预习笔记。通过预习,为听讲奠定基础,有的放矢.抓住重点,加深印象。同时.和老师的讲解做一下对比,做到心中有数。对于预习不懂的问题,则是听讲的重点,一定要当堂弄清楚。  相似文献   

3.
一听 "听"指听课,它是同学们复习旧知、获取新知的主要途径,是学习的重要环节。 虽然每天都在听课,殊不知,"听"也是有讲究的。首先,听课要注意同步性。所谓"同步",就是使自己的"听"与老师的"讲"保持一致,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顺着老师的引导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当出现部分听不懂被"卡"住时,要舍得放手,先做记号,留待课后再去解决,应立即跟上讲课步伐,这样才不至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相似文献   

4.
进行语文教学,采用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重视课前预习  每当老师讲课,学生们还在云里雾中,不知道老师讲什么,学生会学好吗?要克服这种弊病,就要让学生多预习课文。先让学生自己先看一遍,了解课文内容、中心、社会背景,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的写法,然后再由老师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掌握方法。预习要分组,引进竞争机制。哪一组答得对,就给加分;哪一组答错了,就扣分。这样会调动学生预习课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课堂中老师的讲课时间将会逐渐缩短,学生将拥有更多的时间先学、先做,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以突出生本课堂,追求学习的高效。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及以学来定教,已经成为课改方向的必然趋势,这是前置性学习模式的特点。本文着重从前置性学习的内容、方式方法、设计及评价等方面来阐述,来提高老师的导学效果,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成就感。  相似文献   

6.
正新学期伊始,我接到新任务,代两个高三班的化学课。可是半个月不到,我的嗓子造反了,又哑又疼得出不了声,不能正常上课,而关键问题是高三的学生马上就要参加高考,根本耽搁不起呀!挑战就摆在眼前,我该如何办,如何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呢?办法总比困难多。反复思考之后,我决定挑选一些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代替我上课,紧接着我就选了几个学习好、思维敏捷、口齿伶俐的学生,找他们谈话,商量出一套方案。刚开始先让他们互相讨论、交流,个性问题他们之间相互解决,共性问题罗列出来,我和他们一起解决。上课之前他们中间要讲课的学生先给我讲,我觉得不妥的地方再让他们做必要的补充和修正。然后他们轮流上讲台讲课,基本上每节课的小老师都不同,有时一节课就有好几个小老师轮流讲课。小老师们在教室前边讲课,我就站在教室  相似文献   

7.
预习是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对课文内容或教师要讲的内容进行自己学习,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课时,学生可以有准备有选择地进行学习。然而,预习这一习惯不是很好养成的,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预习,为此,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进行预习,从而引导他们逐渐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8.
我是八四级电大工科学员,我采用的学习方法是“三步法”。实践证明效果明显。在三年的学习中,我的考试成绩平均八十分以上,没有出现不及格。下面我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大家。 第一步 听记做 在课堂上认真听主讲老师讲课,并随手记记笔记,特别要注意重点问题的记录。课后立即把老师讲的内容看一遍,要对主讲老师要求掌握的内容有比较明晰的认识。然后参考例题独立完成作业。这是我学习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9.
蔡睿 《地理教育》2009,(5):68-69
一、重视基础 地理基础知识从宏观层面分就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微观层面分包括地球运动、气候、区域、区位等。老师讲课是分板块逐步讲起,所以学习是一个先分后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农村新生管理工作的成败,不仅关系到班主任工作的顺利与否,更关系到学生是否能成人成才。一、培养自理能力,打好扎实基础先从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入手。夸这个同学衣服穿得干净,夸那个同学床铺整洁,同学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我不断的夸奖中不知不觉地增强了。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和科任老师达成共识,给学生们讲明初中课程的特点,向学生阐明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然后指导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笔记的整理等  相似文献   

11.
上课了,语徐老师捏着一把白纸条神秘地说:“今天,开展‘换角色’活动,方法是先抽签,然后读给大家听,再按照上面的要求去做。”  相似文献   

12.
寒假过去,新学期开始,马上要开学上课了。我们在校学习,最主要、最多的方式是听老师讲课。要学习好,首先要认真听讲,把老师讲的都能听得进,听明白,记得住。要养成能把注意力集中的习惯。上课铃一响,就把思想收拢,不再想刚才欢乐的事,静下心先把书本打开,想想老师今天可能讲些什么,做好思想准备,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了。还有个好办法:带着问题听课。课前把要学的功课提前预习,能做的事,先试试看。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3.
地理绘图课     
学习湘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的“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部分,是地理课程的一个难点,以前的做法往往是先讲解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图,让学生弄清楚座标图的基本表示方法,并能够从图上读出相关的数据,然后再做练习巩固和提高。课改工作开展后,我改变了这种做法:以教师讲课为主变为学生以绘图为主,最后再学习座标图的表示内容,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够较快学到新知识。  相似文献   

14.
课后复习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再巩固,是优化整理的过程。课后复习需要学生主动思考,运用回忆的方式再现课堂老师的重点讲解,然后进行知识梳理,落实细节内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最后用"复盘"的方式,静态思考课内外知识链接,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兴趣则是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家长要培养和爱护孩子这种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享受成功喜悦。孩子有成功的需求,在学习中首先应让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因一旦灰心失望,就永远不会进步。例如:孩子的语文好,但数学差,那么做功课时,应让他先做语文,然后做数学,如果次序相反,不但数学做不好,连语文也不会有进步。做数学时,还要注意先做那些简易的题目,增加其信心,然后再做些较难的题。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如果问一位老师,在他今天或整个学期所要上的这门课程当中,在课堂上要教些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要那样教?也许他会很惊讶,因为在他看来答案太简单、太明显了,哪个老师不是照着课本的内容和顺序讲课呢,无非是在课堂上多举例和学生多做练习,以便让学生能顺利应付各项考试。有些老师或许会说,因为班上学生普遍来说成绩不是很好,因此他们会从课本中挑出一些重点,自己加以整理;另外再补充一些说明和练习题,把这些要点和例题都写在黑板上,好让学生抄下来,以便课后复习和日后准备考试之用。还有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说其实他们在上课之前并…  相似文献   

17.
学习写字,要从楷书学起。这是学习写字的基本法则。楷书要求笔画横平竖直,结构端正,重心平稳,这是写字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才可以讲究变化、气势、神韵,才可以继续学习行书和草书。这就好比一个孩子要先学站立,再学走路,然后才能学会跑跳一样,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硬笔字与软笔字有密切的关系,二最大的不同就是书写工具不同、执笔方法与书写姿势不同。  相似文献   

18.
从来不曾想过自己会有这种运气,在高考中成为吉林省2002年文科状元。而当我成为这个头衔的拥有者时,很多人都来问我是如何学习的。其实,学习是没有捷径的,只有方法,而这种方法要靠自己去摸索。一、勤学好问有一位哲学家说过,学习就是发现未知,然后诠释它,然后再发现,再诠释。这句话道出了学习的关键是“质疑”。学问,学问,我的老师告诉我就是学着问。在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决不能放在心里一定要向老师、同学、亲人,甚至无生命的书本、网络去请教。我就很喜欢问,在与老师同学沟通中,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  相似文献   

19.
“文化大革命”以前的“理力”习题课,是在学生听了大课以后,让他们先在小课上做习题,教师再根据学生做题情况进行讨论和讲解。这种做法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束缚了拔尖学生的主动发展过去的讲课与习题课安排,要求各类学生在做题上都要经过“三步曲”,即大课上先看老师解例题;习题课上由老师带着做题;习题课后才能独立做题。这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限制。另外,习题课的次数安排太多,每讲一章大课,至少就要安  相似文献   

20.
刘玉琴 《广西教育》2013,(45):87-87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先生说:“学习数学做习题,要边做边思考,先知其然,然后再知其所以然。”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遵循苏老的这一教学理念,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解题,使学生数学思维的正能量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