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本乃教学之“本”。语文课本是由一篇篇课文组成的,它们是语文教学的依据和凭借。因此,学好、教好每一篇课文当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读书并不在于读的数量多少,一个人一生,能认真地读上几本好书,比囫囵吞枣地读上许多书要好得多。就像人生需要时时回顾一样,好书也是需要不断地重读的。好书是那种读后能让我们思索的书,它可以是一本故事书,可以是漫画,可以是小说,甚至可以是工具书,一切因人而异。总之,好书就像一座矿山,里面有无尽的矿藏;好书就如一片深海,里面蕴藏着许多有待我们去寻找的珍奇。古语说"涉深水者见蛟龙,涉浅水者见泥沙",道理和读书极为相通。它告诉我们,对一本好书,需要我们深深地读进去。  相似文献   

3.
论及香港散文,总得提到小思。小思,原名卢玮銮,1939年生于香港,1964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现在该系任教。从1973年以来,她的散文创作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迄今出版的散文集有《丰子恺漫画选绎》、《叶叶的心愿》、《彤云笺》、《小思散文》等十余本。她的散文以独特的风格和鲜活的特色而受到好评。《香港文学》1985年第三期曾出版“卢玮銮特辑”,多位香港、台湾与大陆的评论家就小思的散文发表过很好的意见。概而言之,或许可以用以下文字综述小思散文之特点:小思散文“内中有人有事有  相似文献   

4.
钟嵘《诗品序》中说:“动天地,泣鬼神,莫近于诗。”它诉诸读者以神思飞越的情感和想象,以其特有的魅力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心灵得到净化。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本中收入的古诗意蕴深刻,语言贴切生动、凝练而富于音乐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妙趣横生,不愧是古诗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审美价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推行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它的现实意义中最迫切的一条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5.
问:进入初中后,我们要学习不少古代诗歌和古文,这些都是古人写的东西。今天的我们要学习这些“老古董”,其中不少还要会背默,这究竟有多大必要呢?答: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宝藏。我们中学课本中所选编的古诗文名篇,其实还只是这丰富宝藏的很小一部分。我们今天仍然要学习它们,是因为这些名篇因其精辟、生动而百口交诵,千古流传,至今仍可以为我们在口头  相似文献   

6.
周远喜 《初中生》2015,(9):50-51
考生档案 刘迎睿,湖北省宜都市外国语学校学生.语文课代表.喜爱读书,尤爱写作.2014年中考语文109分,作文得满分,为宜都市语文中考第一高分考生. 写作感悟:旧文不厌百回读,巧妙梳理美文出. 考生专访 周老师:刘迎睿,你好!祝贺你中考作文获得满分,成为宜都市中考语文最高分考生. 刘迎睿:谢谢您,周老师. 周老师:中考作文得满分,肯定得益于平时扎实系统的训练.但我更想知道,你在临近中考两三周内,面对作文,还在临阵磨枪吗?  相似文献   

7.
<正>朗读可以让学生从声音世界过渡到文字世界,它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朗读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非常推崇朗读教学,他把朗读称之为"美读"。但在大力倡导"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课程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很多时候把"文"看得十分重要,却贬低了"语",甚至把它给忽略掉,朗读似乎越来越不被语文教师所看重。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8.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这两句可见熟读的好处。下面以朱自清的《春》为例,谈谈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一、略读全文,了解全貌。读完朱自清的《春》后我们的第一个印象是春天太美了,美不胜收,而这一切得力于朱自清先生细致入微的描写:第二个印象是这  相似文献   

9.
10.
反复听赏音乐,产生不同的心理感觉,在层层递进中触摸作者心扉,在不断探索中陶冶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1.
<正>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从古到今,修改都是成就好文章的必备环节。可是大多学生却只会以较快的速度写作文,却不会改,以至于写作处于较低的水平而难以提高。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呢?笔者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尝试:一、着眼材料,从审题立意开始进行修改一提到作文修改,有的学生可能简单地认为就是看文中有没有错别字和病句。于是一动笔就埋头于词句的修改中,对作文整体的失误却没有察觉,这样做是本末倒置,无益于作文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前都在实行新课改,在这一背景下,语文这门学科将会伴随着新课改的加强在教学中的地位也随之加重,由此对同学们的一些要求也愈加提高,要求学生们将一种比较单一的知识转化为多维的运用,由此来提高其综合水平。作文这一板块在语文这门学科中占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将结合自身初中语文的教学经验,从二次作文这一概念来试着分析应如何利用这一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学习文言文对职中学生来说有重要意义,它是培养职中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但一直以来,职中文言文教学模式僵化,执教者往往将教学的焦点放在讲授和检查学生的背诵、翻译上面,从而不由自主地走入“灌入式”的教学误区。学生感觉文言文学起来很吃力。诚然,学习文言文必须对字词加以掌握,必须对课文加以背诵,懂得课文表达之意。  相似文献   

14.
陆煜萍 《语文天地》2012,(17):37-38
学习文言文对职中学生来说有重要意义,它是培养职中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但一直以来,职中文言文教学模式僵化,执教者往往将教学的焦点放在讲授和检查学生的背诵、翻译上面,从而不由自主地走入"灌入式"的教学误区。学生感觉文言文学起来很吃力。诚然,学习文言文必须对字词加以掌握,必须对课文加以背诵,懂得课文表达之意。但这种灌入式的教学违背了新课程学习的要求。笔者认为,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自己体会文章思想内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苏东坡说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确实为经典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语文教学地位日益提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随之提高,由单一的知识记忆转变为多元运用,促进其认知的深化,有效培养其综合能力。其中,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课堂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次作文模式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输出,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有效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在不断的训练中提升思维能力,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通过读让学生体悟《论语》的感情美,再现《论语》的形象美,理解作者的思想美,感受《论语》的语言美,体会《论语》的口语化特点。  相似文献   

17.
吴娟 《语文天地》2010,(4):46-47
每当提到文言文.大部分高中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甚至会放弃对它的学习。思考其原因。主要是平常接触文言文较少,对文言文的句式和语法不够熟悉。文言文是汉民族母语历史长河中最重要的部分.文言文也是中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它作为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组成部分,重要性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8.
[名师画板]大家都知道,好文章是反复修改雕琢出来的。即使是名家也是这样做的。我们写完文章时,要先找出句子中用得不恰当的词语,并适当他进行修改;再检查语句的条理性,注意语句前后的衔接与过渡;最后,整体感知全文,体会一下文章是否做到了详略安排得当,突出了重点。  相似文献   

19.
一、现象对于高年级孩子来说,完成习作是经常的事,但发现一个不容乐观的问题:孩子们总是把作文写完就往那一扔,似乎写完就万事大吉了,结果发现孩子们的习作中有很多低级的小错误。比如:很明显的添字漏字、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等。其实这些基本的小失误,如果孩子们静下心来仔细研读自己的作文草稿,那是绝对能改出来的。二、思考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那到底该如何引导学生放下浮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本来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千古美文被肢解掉了。整个语文课堂只剩下字词句的解析和作者情感的分析,一篇文章往往弄得七零八落,缺乏整体感,就更谈不上审美了,所以文言文学习成了很多高中生心中永远的痛。只有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让他们被文学形象所感动进而产生向往,让他们对文本的内容多体会进而升华自己的情感,让他们的语文素养真正得到提高,这才算得上是真正成功的文言文教学。而文言文的诵读教学就是达到这些目标的最好、最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