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闻,某学校一位女生因为发型不符合要求,被学校领导强按住头,剪掉头发,从而造成脖子某处被抓伤。乍一看,这则新闻实在算不上大新闻;新闻中的事由——“发型”,也实在是一个不起眼的生活小节,犯不着大做文章。且慢,如果这不起  相似文献   

2.
“开学了,这头发要怎么弄才好看又不会被老师训?”在一个学生论坛,一个初二女生广撒英雄帖,寻找对付学校“头发令”的良策。 “因为学校对发型的要求特别严格,平刘海不许过眉毛,斜刘海不能剪,头发两边不能挂下来。但这样的要求真让人痛苦,刘海不挂下来我的脸颊就显得太大了。而且一点也不时尚。什么发型好看又不违反学校规定?”  相似文献   

3.
一缕缕的头发在有节奏的 咔嚓 声 “ ”中落下 理发师阿姨专注地为我剪发 我 , 。疲倦地 呆呆地望着地上一缕缕的头发 、 。 可以了 阿姨清脆的声音使我回 “ !”过神来 盯着镜中那个头发极短另外配 。有既陌生又熟悉的小眼睛 大鼻子的人 、 ,这是我吗 我对这发型极不满意 因为我 ? ,的小眼睛 大鼻子是如此的暴露无遗 、 。 不错 有精神 母亲打量着我的发 , !” “型说 。 这么短 我极不礼貌 极不满意地 “ !” 、说 看着镜中的我 我越来越生气 你要 。 , 。“我剪这么短的发型干什么 难看 刚才 ? !”“我不是问你是不是要短发型吗 你又不回 ?答 我以为你要短发型 都已经剪了一 , 。”“半了 那你为什么原先不想好要剪什么 !”“发型呢 我哪能想...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应该理什么样的发型?教育部教基[2004]6号文<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对中学生的穿着和头发长短做了如下规定:"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一些学校据此进而设定"发型标准",规定男生头发"前不过眉,侧不过耳,后不过衣领",女生"发不披肩",并制作"中学生发型标准照"贴在校内,作为学生剪发参考.  相似文献   

5.
头发帘风波     
最近我迷上了吉他,想让妈妈给我报名学吉他。谁知妈妈对我说:“你学吉他可以,可是我有一个要求,就是你要把头发帘剪了,我看着别扭。” 哦,忘了说了,我有一排整齐好看的刘海,别看这不起眼的头发帘,五官有它衬托才好看呢!可是妈妈似乎却不喜欢我的这种发型……  相似文献   

6.
美丽的发髻     
中国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头发是不能随意剪去的,因此古人无论男女都有一头长发,不过相比之下,男人的发型变化不多,女子的发型却是变化无穷。  相似文献   

7.
Moon 《同学》2002,(8)
《同学》的忠实读友清美来信说:很想改变自己的发型,使形象更个性,但是选择余地实在狭窄,一是囊中羞涩,没有闲钱去最Q的美发厅,二是学校对女生发型也有严格规定,虽不强求统统剪童花头,但要求基本上是中短发,不用发胶与啫喱,基本是头发的原色,不能以染发来“一鸣惊人”。鉴于这种种限制,清美觉得“让头发来释放青春创意”很困难。此外,清美还代她的铁杆女友提了这个问题:青春期女孩的头发,不是过于粗硬倔犟,就是过于细软黄弱,这些两极分化的发质,究竟梳什么头好看? 好,我们可以从广州、成都、北京的中学生身上得到启发——看看她们是怎样对镜梳发,做自己的发型师的,同时,看她们如何依据粗细不同的发质选择不同的可爱发型。也就是说,QQ的发型不仅可以在五分钟内快速做成,无需发胶帮忙,还不着痕迹地解决了过于另类的发质,可谓一箭双雕。  相似文献   

8.
头发与发型都具有身体性,但两者的区别在于:头发是生理学的,发型是现象学的。教师在管理学生的发型中如果忽视这种差异,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冲突。学校通过制定名目繁多的发型管理策略,从"头"开始对学生的身体实行标准化管理。这种管理身体的方式旨在实现新生一代的心灵集体化,但在教育实践中受到了部分学生的抵触。双方之间的控制与抵触的本质,体现了身体的公共性与审美的主体性的较量。发型美的判断不能简化为单一审美主体的价值取向问题,其中隐含着复杂的美学解释权的分配机制。正因为此,教师在管理学生发型的教育机智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某中学制作了“中学生发型标准照”贴在校内,作为学生的剪发参考,此举引发了一场“发型风波”。有人认为,学校此举能告诉学生什么是符合自身身份的形象,很赞同。但也有同学认为,头发是自己的,每个人有自己的个性与喜好,学校无权制定统一的发型标准。  相似文献   

10.
金怡 《现代教学》2006,(12):39-39
“Care for Your Hair”是牛津高一英语教材中的一篇关于头发护理的阅读材料。韩老师从通过让学生预测“决定一个人发型的要素是什么”来引入阅读材料第一部分的内容,由于问题贴近真实的生活,学生回答十分踊跃,教师进而要求学生通过材料的阅读证实自己猜测,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了。之后,教师又有意抛出“发型和头发健康,哪个更重要”这一话题,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头发护理问题上来。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