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一直羡慕记者这个职业,一直为不能成为这个队伍中的一员而遗撼。笔者想起了1998年紧张的长江抗洪前线上,一位摄影记者为了能在高处拍摄抢险场景,便向一位农民借梯子,当他掏记者证给这位农民看时,这位农民却说:“不用掏证了,这会儿到这里来的,绝不会是冒牌的,除了解放军,就是你们记者了。”一句话,说得这位记者热泪盈眶。人们这样爱护和信任我们的记者,是因为  相似文献   

2.
交出一篇今日新闻,好一阵轻松。然而,今日复今日,就象喜剧大师卓别林扮演的那个敲旋转的机器搅得不知所从的人物,随着快节奏的进行,已经由不得自己……这比喻只适用于我。不幸,圈内的同行直呼我为“会议记  相似文献   

3.
白修德,一个不该忘记的外国记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白求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在中国的知名度可能超过任何一个外国人.20多年前我在豫西乡下跟着生产队的大人们在农业社的土地上磨洋工时,就常听那些饿得腹胃紧贴一起但心情却异常舒畅的社员们总爱把一句自编的歇后语挂在嘴边:"白求恩的弟弟--白求(球)了"由此可见,尽管在他的家乡,白求恩的名字百分之七八十的人不知道,但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有着极高声望的.  相似文献   

4.
张家琳 《新闻世界》2003,(12):41-41,43
提起怎样做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高尚的品德、优良的作风、渊博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力、高超的采访本领和熟练的写作技巧等。  相似文献   

5.
6.
王北镇 《新闻三昧》2008,(11):40-41
据9月8日广州日报报道:国务院山西娄烦尖山铁矿“8.1”垮塌事故调查组组长王德学近日说,这起事故并非当初所认为的是一起自然灾害,而是重大责任事故。之所以出现如此巨大的逆转,是源自一位记者在其博客上发表的举报信,这封信惊动了温家宝总理。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震发生后,黑龙江电视台的几名记者奔赴灾区。他们在地震前方经历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呢?近日,笔者采访了他们,听他们讲述在灾区的真切的内心体验。  相似文献   

8.
我热爱冬天,在我的许多文字和作品集的后记里,我都表达过对冬天那种执著的爱。其实我热爱的是北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北京亚都人工环境科技公司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希望兼并亏损企业。广告登出以后,亚都公司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封信件。对此,有十多家新闻机构进行了报道。新华社6月20日的报道说:“北京亚都人工环境科技公司上月在北京几家报纸登出准备兼并亏损企业的广告,一个月里引来了500多封请求兼并的信函。”光明日报6月14日报道说:“5月12日,北京亚都人工环境科技公司在报纸上刊出一则欲兼并亏损企  相似文献   

10.
孟文的手机铃声是那首脍炙人口的“赚钱啦,赚钱啦。”目前他的月收入大概平均在5000元左右,就是说在过去一年,他大概赚了6万元钱。  相似文献   

11.
问:可否向大家介绍一下您与博物馆的渊源包括主持《中国博物馆》杂志。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面前,传统的新闻宣传工作如何改革才能适应?这里面,包含着一个全新的理论思路,亦是一个相当实际的现实命题;社会主义的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努力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知识,使我们的新闻记者成为市场经济类专家,从而使新闻改革在一个重要的方面具有了内在的动力;培养、造就一支谙熟市场经济的新闻记者队伍,与新闻改革之内在的必然联系,不可等闲视之。如何培养和造就一支堪称市场经  相似文献   

13.
“我天生就是干新闻的料,我感谢这个职业。”问起刘雅鸣干新闻的体会,她的回答坦率而自信。 1989年,刘雅鸣自西北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新华社河南分社工作,至今已有近十个年头了。这十年来,她尽心尽贵,兢兢业业,把自己的对外报道业务搞得有声有色,多次受到总社和分社的表扬,最近又被评为“省优秀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4.
不该疏忽     
护士节那天,听人议论,说叶欣等10名中国护士获南丁格尔奖章,可惜不知道究竟是哪10位护士获此殊荣。有朋友发牢骚:“这些护士的名字为什么不能在报上露露脸?要是那些头头脑脑在国际上得个什么勋章,能不登出名字?”  相似文献   

15.
拜读了贵珍同志《我是一个新闻“导演》一文,深思再三,对此观点也不敢苟同。“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是新闻界公认的。这就是说,别人做的新闻事实,通过记者和传播手段(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等)告诉读者,听  相似文献   

16.
记者,记者     
吴元栋同志打电话来约稿,他说我很久没有为《新 闻记者》写文章了。看来此债是非还不可了。 我这个人,对于“新闻记者”这四个字,情有独钟。我1932年参加新闻工作,到1993年奉命离休,在这个岗位上整整干了60多年。记得1938年我们在汉口办的刊物,也叫《新闻记者》,那四个字,还是于右任老先生的手笔。往事历历,怎么可以不写文章呢, 但现在写文章确也很难。前不久,报上多了江西乐平一个摄影记者和浙江富阳一个记者被“整”的故事,我觉得作为一个名叫《新闻记者》的刊物,是不能不发表一点意见的,但一问,编辑部却给…  相似文献   

17.
不该冷落阿地力早行想当初——1995年10月28日,美籍加拿大人科克伦挟“世界空中王子”美誉之电闪雷鸣,气宇轩昂地来到我国三峡夔门作空中表演。立时,我们的新闻传媒便开足了马力,展开了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又是连篇累牍的报道,又是反复播放广告,再加上争分...  相似文献   

18.
在往昔的岁月里,人们兜里没 有几个钱,可真挚、纯朴的 人情却装满一肚子。人与人之间悉心关怀,照顾体贴,人情浓如血,甜如蜜。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袭卷而来,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在一些地方,一些人身上,情淡如水,意薄如纸,所谓人情再不是往昔的那一种味道了。这大潮冲击下的人情,是咸?是酸?是辛辣?是苦涩?想必稍有味觉就可品尝出来。  相似文献   

19.
“同行是冤家”、“文人相轻”,这是旧社会常见的一种风气。可是,我们新闻界也有人沾染了这一庸俗作风。有些人以报纸“具有商品属性”为借口,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抢新闻、争广告、夺发行。他们对“老一辈”不尊重,对“同一辈”不服气,对“新一辈”看不起。难怪有人谈起新闻界的某些人士叹之曰:八月十五吃饺子——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属于不同国家和阶级(党派)的新闻摄影事业,尽管它们诞生迟早不同,规模有大小之分,但是都受着共同规律的支配。正由于这种共性(一般规律)的存在,才使得世界各国的新闻摄影有了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互相促进的必要与可能。中国无产阶级的新闻摄影,是按照新闻摄影的一般规律,在吸收资产阶级新闻摄影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当它初具规模,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之后,仍然不断地吸取和借鉴别的国家、别的阶级的技术和经验,来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在改革开放的80年代,中外新闻摄影的交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世界新闻摄影展览在中国各地的巡回展出,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在中国新闻摄影界产生了一次强烈的冲击波。面对一幅幅世界优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