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路易十四(LouisXIV ,1638~1715年) ,法国国王(1643~1715年在位) ,路易十三之子 ,史称路易大王。5岁即位 ,亲政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中央集权 ,巩固专制统治 ,宣称“朕即国家” ,集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大权于一身。路易十四把法国绝对君主制度推到顶峰 ,但在他统治后期 ,国库空虚 ,起义频繁 ,引起各阶级的强烈不满 ,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始走向衰落封面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2.
宫廷与路易十四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凤 《文教资料》2006,(14):25-26
路易十四时代是法国历史上一段重要时期,专制王权达到顶峰。路易十四把他的宫廷作为展示王权的舞台,建立了一套具有相当魅力的宫廷制度,使得宫廷成为当时时尚的风向标,影响了欧洲的文明和精神。同时,宫廷奢侈的消费在某种程度上也推进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3.
路易十四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专制君主,为加强封建君主专制和巩固中央集权,路易十四采取了一系列文化政策,如实施宗教统一政策,推行古典主义,扶植“官方”艺术等等,对当时的法国社会以及欧洲文化并对后世的法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要讨论的是中古盛、晚期的英国王权,时间约为十一世纪中期——十六世纪末期。英国封建王权具有一个最显著最典型的特征:既强大又有限。这种特征不仅与中国封建专制王权截然不同,而且也区别于产生在同一封建基础之上的西欧大陆请王权。以往对这方面的探讨较少,且多把王权特征的产生和演进简单地归结为某个原因。  相似文献   

5.
路易十四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专制君主,为加强封建君主专制和巩固中央集权,路易十四采取了一系列文化政策,如实施宗教统一政策,推行古典主义,扶植“官方“艺术等等,对当时的法国社会以及欧洲文化并对后世的法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虽然荷兰和英国在16世纪和17世纪相继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但是,欧洲大陆的绝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封建专制的统治下。1789年7月,法国人民通过革命手段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1792年又废除君主政体,建立共和国。一个强大的革命的法国,不仅使整个欧洲封建制度受到威胁,而且必将成为资本主义英国的竞争对手。因此,在1793--1815年间,英国与欧洲封建诸国先后七次组织反法同盟,发动对法国的战争。  相似文献   

7.
古典主义文学是17世纪欧洲文学的高潮。它最初形成、繁荣于法国,后在其它一些土要国家蔓延、播扬。由于这种文学在理论导向上和创作实践中推崇古代,把古希腊罗马文学奉为典范,故有古典主义文学之称。古典主义文学是法国新兴资产阶级与中央专制王权妥协的产物,也是资产阶级借助王权的实力同封建贵族进行较量的工具,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  相似文献   

8.
卢梭的性教育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梭(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及教育思想家。在卢梭的教育言论中,有关性教育的论述堪称其精华的一部分,并具有开拓创新的历史意义及可资借鉴的现实意义。然而历来似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议及者寥寥且语焉不详。本文拟在此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卢梭对青春期及性教育的重视卢梭出生在瑞士,但主要以18世纪中叶前后的法国为其社会活动的舞台。当时法国是一个腐朽的封建专制国家。天主教僧侣及贵族等一、二等级享有各种特权,并残酷压迫第三等级。第三等级则在资产阶级领导下,正酝酿着一场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巨大革命。这场革命以启蒙思想家发动的启蒙运动为先  相似文献   

9.
一、哲学的矛盾法矛盾法应用于导入新课能使学生辩证地认识历史事件、增加思维深度。例如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时,我先提问学生:“17世纪中期的法国路易十四改革有哪些影响?”学生回答:“一方面强化了封建专制,另一方面又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再问:“封建专制的强化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否是一对矛盾?”学生回答:“是。”然后小结:“封建专制的强化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就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由此引出法国大革命一节。二、史料阅读法运用史料导入新课,再认再现历史知识,能有效地运用、发挥其价值,同…  相似文献   

10.
西方英、法两国在15世纪都先后进入了专制王权的统治时期。在三百多年的王权统治时期,正是中国明清两代专制王权统治时期。由于中国专制王权在完备性,典型性和经济基础方面都与西方专制王权截然不同,因而其工商业发展大相径庭:明清两朝因长期沿用历代专制王权的“重本抑末”政策,从而扼杀了这一时期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使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成长为推翻封建制度的强大力量;西方专制王权由于顺应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采取了“重商主义”政策,结果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向前发展,使之成为摧毁封建统治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1.
雷慧清 《新高考》2008,(3):29-33
一、主题知识整合 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猛烈冲击,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动摇。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经过艰苦的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  相似文献   

12.
世界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然而世界各国具体历史进程却不尽相同,表现出异彩纷呈的多样化特色。即以封建专制制度的发生、发展与衰亡的过程而言,在世界各国其情况就多有不同。封建专制制度在各国占统治地位的时间长短相差很多。在有的国家时间漫长,如中国的中央集权封建专制制度,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确立对全国的统治,到1911年辛亥革命,共存在2100多年;而在欧洲各国,到建专制制度的统治时间就短促得多,如法国从148年停止召开三级会议,建立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到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只有301  相似文献   

13.
亨利四世是法国封建社会波旁王朝的奠基者,同时也是法国封建专制王权“中兴”的开拓者。在他没有登上法国王位之前,原是法国南部那瓦尔王国的国王。为什么亨利四世能由一个区区小国之王,一跃而成为全法兰西王国公认的合法国王,而且还使曾经  相似文献   

14.
西方“三权分立”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政治学说及政治体制,是适应十七八世纪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夺取国家权力的斗争需要而产生的。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说,早期的资产阶级理论家们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的真实动机与目的,是设想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分割,打破封建专制独裁;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分享,使新兴资产阶级合法地取得部分国家权,  相似文献   

15.
雨果(1802—1885)是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小说以15世纪的巴黎为背景,通过描写吉卜赛少女的悲惨命运,揭露封建专制制度  相似文献   

16.
黄牧航 《中学历史教学》2012,(11):64-64,F0003
1661—1715的法国史是以“路易十四时代”之名而载人史册的,给人们的感觉就是这一时期的法国历史似乎就是一本路易十四的个人传记。尽管这样的提法有失片面,但确实可以突出路易十四在这段历史中的特殊地位。路易十四在政治上大权独揽,独断专行,自称“太阳王”,被看作是神的化身,国王的意志就是法令,路易十四的名言是“朕即国家”。...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历史上,有三个国家发生的大革命,使各自的皇宫变为博物馆。 1789年7月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又称“法国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1792年9月成立了法兰西共和国。1793年,共和国政府将昔日故宫——罗浮宫(又译“卢佛尔宫”、“鲁佛尔宫”)辟为国家博物馆。这是法国的第一个国家公共博物馆。  相似文献   

18.
在封建时代,东西方都曾确立过封建专制制度。对东方,特别是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我们了解较多。对西方的封建专制制度,我们则研究得不够。本文试图通过对英国封建专制制度鼎盛时期的伊丽莎白一世专制统治的分析,并与中国专制制度作粗略比较,探讨英国封建专制制度的过渡性特征。一英国和中国专制制度虽然在本质上有其共同性,但由于多因素的影响,两者之间又有许多差异,形成各自的特点。首先,两者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这里只强调两点:  相似文献   

19.
秦的速亡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出现的第一次大危机,中华民族统一国家又处在历史的岔路口。西汉皇朝主导的一方,总结并完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理论,加强并完善专制皇权,延续2000多年。《淮南子》否定君主专制,提出以法约束君权,依法治国,主张以统一的法制指导的中央君主地方分治。已涉及当代君主立宪国家体制的某些因素,被“边缘化”了2000年。  相似文献   

20.
法国路易十四的霸权兴起之盛、衰落之剧,颇引世人和学者瞩目。其最终失败,原因在于外患内忧。路易十四贪得无厌的对外扩张政策导致欧洲其他国家的联合反对。而封建君主专制的弊病、不妥协的宗教政策和封建制度对国家发展的阻碍,也使法国的内政和经济无法支撑和维持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和计划,路易十四的霸权必然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