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传播》2007,(5):56-56
在8月24日举行的第三届体育电视国际论坛上,央视体育频道负责人首次对外披露央视北京奥运会的转播计划。8月24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在  相似文献   

2.
中央电视台7个频道在奥运会17天里的表现,将决定普通老百姓能拥有一届怎样的奥运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我不是体育迷,甚至说不上是体育爱好者。虽然喜欢跑步、游泳、登山之类的运动,但从未达到迷恋的程度。对于电视里的体育比赛,即使是国际顶级赛事,也不是非看不可;对于许多人倒背如流的体育明星,也总是记不住他们的姓名,因而当身边的朋友为某位国际球星的新闻争论不休时,我常常为自己插不上话而感到自卑。  相似文献   

4.
奥运会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多个频道报道奥运赛事,新闻频道在奥运期间定位为"奥运资讯频道",对准目标受众群体,着力打造赛事资讯最快发布、奥运新闻集纳的第一平台,开辟出全新收视细分市场,在传播技术和内容上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5.
关于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传播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传播如何发展,本文从体育传播的主要任务、人才培养、交流合作与学术研究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电视媒体走向频道化时代的过程中,体育频道无疑是较为成熟的代表,而CCTV5则是其中当之无愧的“老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体育报道略显尴尬。虽然新闻频道每天有两档《体育新闻》(13:30和0:30播出),多档整点新闻也零星播出一些重要体育消息,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各种体育赛事消息并未成为新闻频道的报道重点,当然也不可能成为收视的有力拉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江苏体育休闲频道自开播以来高速成长,虽然目前综合实力已跻身全国数十家省级体育频道前4位,但随着频道的发展,其在栏目设置和栏目内容方面的弊端日渐显现。体育节目报道时长不足而休闲节目过多,违背了频道"以重大赛事为龙头,以休闲健康节目为补充"的原则,报道方式的不专业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问题1.节目的实际受众到达率不高虽然江苏体育休闲频道有效覆盖了江苏高消费力人群,但节目的实际受众到达率处于一个非理想状态。而在江苏体育频道实现网上同步播出之后,表面上看提高了受众到达率,但是仍有33%的受众并不清楚江苏体育休闲频道的网络直播情况。  相似文献   

8.
曹江漫 《青年记者》2012,(35):50-51
对于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和新闻频道首次并机直播,相同内容不同视角,相较于体育频道庄严典雅的"文言版"解说,新闻频道白岩松娓娓道来的"白话版"解说为受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中央电视台再次使用两班人马进行解说。新闻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2005年6月对北京高校大学生奥运信息意识抽样调查结果的分析,以期为媒介奥运宣传的影响研究提供基础性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北京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媒介奥运信息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北京大学生具备重视媒介奥运信息的观念和态度。  相似文献   

10.
融媒体与体育新闻领域的融合,大大拓展了信息的传播渠道,并丰富节目的制作模式.而传统媒介与新媒体的融合,令体育新闻的传播展现出多维度与交互性特征.而当互联网技术、融媒体技术不断升级与完善的过程中,未来的体育新闻传播将会更加的多元化、跨区域性.即受众中心理念会发生较大的转变,且更趋向全球化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1.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央电视台为我们打造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奥运视觉传播盛宴。它不仅以10个频道的规模对28个大项、302个小项的赛事进行了全程转播.其几乎遍布所有场馆的单边注入点.还为观众带来了对选手赛后第一时间的现场采访。无论是就时效性、传真性.还是就运动员的情绪浓度、观众的关注度.这赛后第一时间的采访都堪称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赛事电视采访。决定采访质量及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则是记者的提问。可以说.记者在赛后第一时间的提问像放大镜一样放大着记者的优点或缺点.像显微镜一样彰显着记者的素养及其采访策略.是衡量记者及其媒体水平的重要标准.历来受到关注。那么,赛后第一时间的提问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原则?中央电视台对北京奥运选手赛后第一时间的提问质量及其效果如何呢?本文拟从有效性、人文性、专业性、个性四个方面尝试对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陈娟 《新闻通讯》2014,(4):26-28
事件回顾 2013年10月20日,中央电视台13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发了“星巴克咖啡全球市场调查”节目,节目中该调查结论为“与英国伦敦、美国芝加哥、印度孟买相比,一杯354毫升拿铁在北京星巴克售价最贵。”  相似文献   

13.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都市报报的同质化一般是指同一城市的几家都市报的定位、风格、受众定位以及版面、编排手法、价值标准、新闻内容等方面都趋同的现象.<'①>我国新闻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已近10年.之前对北京、广州、成都、武汉、重庆、江西等地同城都市撤的研究表明,这种现象的确存在.本文感兴趣的地方在于,现在这一现象是否依然存在?如果存在的话,为什么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同质化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如果不存在的话,上海的经验义能给我们哪些借鉴?为此,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方法,以上海市五家都市报作为研究对象,以内容分析法作为规整资料的工具手段,分析其受众定位、版面风格,尤其是同质化的典型外现:新闻内容重合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还将对现有新传媒管理制与都市报同质化现象、报业竞争与同质化的关系作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众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传统大众媒体的优势也在日渐丧失。尤其是对于电视新闻来说,粗放的传播方式以及高昂的制播成本,让其影响力和关注度逐渐下降。因此,如何吸引受众、锁定收视群体,成为了电视新闻亟待解决的难题。激烈的竞争和对收视率的追求,使电视新闻的感官主义色彩越来越浓厚。以灾难性新闻报道为例,由于其发生的突然性、涉及的范围广以及巨大的破坏性,很容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新闻媒体运用感官刺激手法的吸引,更能够汇聚眼球、拉高收视率。就此看来,电视新闻感官主义化的进程似乎已经不可逆。然而在感官主义新闻当中,被过度包装,甚至是过度策划的新闻案例比比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学界的诟病以及观众的反感。本文以灾难性报道为例,通过分析两家国际主流电视新闻媒体CCTV"5.12"地震报道和NHK"3.11"地震报道,来分析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新闻感官主义的体现方式,以及作者对新闻感官主义利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此研究全融媒体背景之下的新闻采编流程再造工作,以期待所得内容可以为相关的新闻媒体行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肖灵 《编辑之友》2010,(2):89-91
一引言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除了互联网自身的新闻网站外,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在互联网上开辟了各自的新闻网站并报道体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这是一篇来自新闻一线决策者的实践与思考所得。一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以“频率专业化,管理频率化”为理念,以节目取向突出新闻,新闻性专题类节目、综合类专题节目作补充为节目改版的总体思路在节目中得到了凸显和张扬,并硕果累累。读完它,您应会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