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朴通事谚解》中助动词"愿"的语义语法特征与敦煌变文和现代汉语助动词"愿"的语义语法特征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助动词"要"的语义与敦煌变文的助动词"要"语义相比,多了表示"可能"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助动词"要"语义相比,还没有出现用于比较句、表示"估计"的用法;在语法上,《朴通事谚解》用来修饰"要"的副词既有近代白话词汇系统的副词如"却、方、待"等,也有属于现代白话词汇系统的"只、也、都、还"等,呈现过渡趋势。  相似文献   

2.
授受行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产生的行为方式,在日语中使用授受动词来体现授受关系,它不仅可以表示物品的给予与接受,同样也可表示行为的授受,而行为的授受在日语中主要通过授受补助动词来实现,文中就授受补助动词"てくれる"的恩惠授受意识研究正是这种关系的体现之一,授受补助动词"てくれる"的使用,体现着日本人的授受表达方式与恩惠意识心理的关系,并对中国日语学者在使用"てくれる"时经常出现的误用现象进行纠错。  相似文献   

3.
朱丽  李明 《邢台学院学报》2012,(1):169-170,181
对《礼记》中的"为"字进行穷尽性统计,以此来观察它在上古汉语里的各种语义语法功能。"为"在《礼记》中主要有动词、介词、助动词等用法。将动词"为"、助动词"为"和介词"为"按照其在文中的具体语义语境划分为多个义项,并分类举例阐述。  相似文献   

4.
日语的语法里表示比况的助动词“~ようだ”,表示比喻和推测。但日语里还有另外两个表示推测意义的助动词:样态助动词“~そうだ”和推量助动词“~らしい”,两者翻译成汉语都有“好像……”的意思.这样就给初学者造成一定的难度。本文吸收日本多名学者的研究成果,在继承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比况助动词“~ようだ”重点是对通过五官或身体感觉所捕捉到的事作出推测、样态助动词“~そうだ”意在描述视觉印象及对预想、预感世界的推测、“~らしい”则是在外部情报(见到或听到的情报)的基础上作出的推测等三者各自最基本的用法入手.考察分析其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马莹石 《考试周刊》2010,(33):122-123
在日语中,"ために"、"ように"、"しに"、"のに"都有表示目的的用法,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对日语学习者来说一直是一项较难掌握的语法点。本论文对"ために"、"ように"、"しに"、"のに"表示目的时的异同点作一简单的分析与总结,旨在给日语学习者一些帮助,并希望可以给日语教育的同行们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6.
我们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都有自己不同的爱好和兴趣,谈论爱好和兴趣也是我们在平时交流过程中的一个主要话题。现在我们来谈论与表示"拥有"和"爱好"相关的一些常见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7.
汉语"刚"、"刚才"和韩国语的" "都足表示短时义的时间词。本文通过对它们在表达时间怠义时所表现出来的句法及语义特点来揭示其区别。  相似文献   

8.
"助动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汉语研究中相对薄弱的一环",而"能"、"可以"又是助动词的难点,留学生比较容易用错或混用。本文对留学生在学习这两个动词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分类考察、整理,并归纳偏误类型,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9.
"门客"是先秦时期独特的社会群体,论文针对"门客"为养者效力的方式、"门客"为养者效力的动机、"门客"在养者门下所处的地位等三方面对其进行分类。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种种"门客"的行为动因有趋利性和交换性,但是以客观视角来看待"门客"精神,其可贵的品质——独立人格意识和自由不羁精神、诚信意识、道义观念,仍然值得今人借鉴。  相似文献   

10.
北海白话的否定词“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海白话的单音否定词有"冇"、"未"、"不"和"无"。"冇"的使用频率最高,"不"和"无"带有书面色彩。"冇"表示没有,否定存在、已然,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副词。"冇"表示不,否定认可、当然、将然,是副词。北海白话的否定词跟广州和北京的否定词呈错综对应,北京的副词"没有"在北海要分别用"冇"和"未"。北海的"冇"、"未"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表示"追究/质询"义的语气副词"到底"为出发点,探讨其在A-not-A疑问句中的句法位置,发现其句法分布具有相对自由性。通过分析A-not-A疑问句的基本特征,本文尝试对"到底"在该句式中的句法分布重新分类,分析其句法语义属性,探寻影响其句法分布的理论机制,发现"到底"在A-not-A疑问句中有两种类型。在句法上,受到岛限制条件(island constraint)、成分统制(C-command)和并移(piped-pip-ping)的影响。基于此,当"到底"位于A-not-A疑问句的句首位置时,其句法辖域为TP;当其位于主语后时,句法辖域为T’。  相似文献   

12.
姜扬 《考试周刊》2010,(32):143-143
在日语中,"ずに"、"ないで"与"なくて"都表示否定的意思,三个词语意义相同,用法相近,很多日语学习者对它们的用法容易混淆,本文就三者的用法与异同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对样态助动词"そうだ"的基本意义进行分析,并探讨样态助动词"そうだ"在语言交流中的引申意义以及它的否定用法。认为样态助动词"そうだ"的引申意义是:其一表示通过外观或理论来判断有可能实现的预测;其二是通过比喻、夸张的手法来增强表现效果,是一种不一定能实现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张亭立 《文教资料》2012,(13):29-31
在山西灵石方言中,"圪"字的用法十分丰富:"圪"字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可以构成名词、形容词、动词、量词、拟声词等,每种词性下"圪"字词还有多种组成格式;"圪"字不仅可以做前缀,还可以做中缀;"圪"字词表现出很浓的口语色彩和方言色彩。本文主要对灵石方言中的"圪"字词进行整理和分类,对其语体色彩作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朴通事谚解》反映明清时期汉民族共同语的状况。其中意志类助动词"敢"、"肯"与敦煌变文和普通话相对比,可见它们的语义呈从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的趋势,其中引申意义变化较大,语法特征则与现代汉语更接近。  相似文献   

16.
"由"字句、"被"字句在语义、句法、语用上都有所不同。在语义上,"由"字句指向施事成分,表达过程义、行为义,"被"字句指向受事成分,表达结果义和动作义。在句法上,"由"字句与"被"字句在动词形式、否定形式、主动被动式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在语用方面,"由"字句更倾向表示未然体、主观态度,而"被"字句更倾向表示已然体、客观事实,同时"被"字句更多地表示消极色彩。  相似文献   

17.
释“昔”     
关于"昔"的字形所表示的本义,众说不一。较有影响的观点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许慎的"干肉"说,这种说法是以小篆讹变的字形为依据,不足为信。第二种是叶玉森的"洪水之日",这一说法影响较大,但无论从构件表词功能的一致性上,还是从造字上,都有待推敲。笔者认为"昔"字的本义为"太阳落下至星出之前的那段时间",进而引申为"古昔"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詈、骂"这组同义词进行了描写,对其先秦两汉时期的使用情况做了比较:战国以前,表"恶语相加"义主要用"詈",但从西汉的《史记》开始,"骂"无论从用法还是词频都已占绝对优势,"骂"取代"詈"的过程在《汉书》时代已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9.
《古辞辨》中认为,"醬(酱)"来源于"將",因为"將"有"辅助"义,酱对主食起到辅助作用,因而得名。但是,本文从字形和饮食文化两个角度来考察,认为这种说法有待商榷。首先,从字形来看,"醬"金文的字形从"酉"、"爿"声,"爿"并无"辅助"义。其次,从饮食文化角度来看,"醬"开始是作为主食而非调味品。关于"醬"的语源,笔者认为"醬"来源于表示"稠"义的"糡"(糨)。  相似文献   

20.
文章把汉语里常用的"有"字句和泰语里的"■"字句进行对比后发现:表"存在"和"领有"的"有"字句和泰语里的"a"字句大致对应;表"估量"、"比较"的"有"字句和"■"字句不完全对应;表示"发生或出现"的"有"字句和"动词+有"用法在泰语里没有对应的形式。汉语里的"有"后可附动态助词"着"、"了"、"过",泰语里"■"的后面没有相应的动态助词,汉语里"有"的状语都在它的前面,而"■"的状语有的在前,有的在后。结合上面的结论,本文提出了促进正迁移,避免负迁移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