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学史的现有状貌,归根结底是由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造成的,论文立足文学史实践,力倡一种复杂性整体思维,来取代目前文学史研究的简单性还原思维,从而,在一种新的历史视野中,建构文学史的新结构、新形态。  相似文献   

2.
一百多年来,各种版本、体例的《中国文学史》相关著作已有一千多部,但总体质量却不容乐观。文学与文化历来就是水乳交融的,文化是文学的根,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自然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所以如果削弱、忽视甚至离开了中国传统文化,要想真正读懂中国古代文学那是不可想象的,而这正是目前大多数《中国文学史》著作的致命缺陷。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初第一部国人自撰的《中国文学史》产生以来,文学史学逐渐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独立学科。伴随着此学科的出现,学者们对它的研究也步入正轨。回顾一百年的研究历程,可以将其划分为初创、发展、转变和开拓四个时期。综观各时期的研究状况可以发现,研究特点鲜明突出,基本呈现出良莠并存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实证论对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影响雪临文学是一种历史的现象,甚至研究文学的人就处在历史中。他的观念、思想.无论他是持历史主义还是反历史主义的观点,都是历史的产物。思考文学这一行为使我们不断超越既有文学史的地位。从俄国形式主义到英美的新批评,从捷克布拉格学派...  相似文献   

5.
民族院校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学史是高校语言学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它所承载的教学任务并不因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却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新的探讨和调整。民族院校中国古代学史的教学,必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化的特点,正确理解中国古代学史及涉及的民族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日记体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克 《天中学刊》2002,17(1):58-61
日记体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展现了多种文体形态。日记体小说作为第一人称的变格,忠实于真实的人生感受,在对心理真实深入开掘、执著于心理宣泄功能的同时,又不断将触角伸向更深广的现实生活,从而形成了文体记忆与现实人生形态之间极为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从史学史的角度,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书写应该秉持历史叙述所必须的史笔精神,同时,作者应具非凡的洞察力和鉴别力。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分期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呼吁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撰写要力求找出新文学发展中的具有民族品质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初第一部国人自撰的《中国文学史》产生以来,文学史学逐渐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独立学科。伴随着此学科的出现,学者们对它的研究也步入正轨。回顾一百年的研究历程,可以将其划分为初创、发展、转变和开拓四个时期。综观各时期的研究状况可以发现,研究特点鲜明突出。基本呈现出良莠并存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初第一部国人自撰的《中国文学史》产生以来,文学史学逐渐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独立学科。伴随着此学科的出现,学者们对它的研究也步入正轨。回顾一百年的研究历程,可以将其划分为初创、发展、转变和开拓四个时期。综观各时期的研究状况可以发现,研究特点鲜明突出,呈现出良莠并存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宗益 《中国考试》2005,(2):40-52
一、认识文学史课程的特点1.文学史内容广泛而丰富,这是特点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史包括了各种文学运动、文学思潮的发展演变,众多文学社团流派的兴衰更替,各种文学思想的论争,许多重大的文学事件,数量很大的重要的和比较重要的作家和作品,等等。以作品而言,文学史不仅要涉及到重要而优秀的作品,还要涉及到那些思想和艺术都算不上优秀但在文学史上具有意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马华文学定义的溯源探究,其与中国(大陆)华文文学的比较,并考察《马华新文学简史》等几部已有的马华文学史论述,结合部分马华代表作家和作品,初步梳理了马华文学在华(中)文文学史之内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2.
回顾与展望 二十世纪是中国社会大变革并获得巨大进步的世纪,也是中国文学大发展大进步的世纪。为了使我们的民族在下一个世纪里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功,我们似乎应该对本世纪的历  相似文献   

13.
谢无量的《中国大文学史》是一部得失兼具的早期文学史论著。该书内容丰富、分期合理、材料翔实,充分体现了文学史编写内容由宽而泛向纯而专过渡的积极意义;但也明显存在着结构有失均衡,资料引证过繁,未能谨守“纯文学观”而出现的偏颇。  相似文献   

14.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在每卷后均附有《文学史年表》,以时间为线索,为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等系年,对于使用者大有裨益。但是《文学史年表》中也存在一些疏漏之处,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加以辨别。  相似文献   

15.
在学史研究中,论选编不仅是信息载体,而且也体现了选编的学术眼光和治学风格。王锺陵教授以独到的眼光对20世纪中国学史研究的论进行了选编,阅读其《二十世纪中国学史论精粹》,可以引起我们对学史论集的编纂方式和特色等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的问题是:(1)古希腊悲剧之所以缺少“观众”与其本质特征有关.它根本上是一种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在那里没有演员与观众之间明确的分野。(2)埃斯库罗斯通过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神话表现出了一种人对命运或神的抗争而又注定要失败的悲剧性体验.因此悲剧诗人本质上并非让人们对盗火者表达敬意.而是更鲜明地表现了人类世界与众神世界无法沟通的事实。(3)愚公与赫拉克勒斯代表了中西文化精神中两种不尽相同的英雄基型.同是体现人民意志力量的英雄,前者由于儒家文化的影响而强调勤劳和毅力.后者因其希腊文化的源头影响而特别强调力量和智慧。(4)“贫贱”和“平贱”二词带有鲜明的文化色彩.前者指因物质经济上的贫穷而导致出身的低微和地位的卑贱.后者指因出身于经济上并非一贫如洗、甚至比较富有的平民阶层而导致的政治权力方面的卑微,是相对于贵族特权阶层而言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作者研究诗歌形式系统的又一组论札,包括:(1)中西诗歌形式的主导美学特征;(2)中西诗歌的语符系统及其差异特征;(3)中西诗歌的诗体构成与群类构成及其美学表现功能;(4)中西诗学对诗歌形式的研究概观等等。  相似文献   

18.
文学史的分期问题实际上是对文学本质理解的问题,从文学是人的本质物化对象化过程中的感受、体验、人的情感、精神的表现这一观念出发,中国文学可作为如下的分期:1.远古至战国,是中国人意识的第一次大觉醒——“我在”;2.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人意识的第二次大觉醒——“存我”;3.隋唐到五四运动前,是中国人意识的第三次大觉醒——“保我性灵”;4.五四至现在,是中国人意识的第四次大觉醒“唯我”与“超我”之性并生。  相似文献   

19.
《河北自学考试》2007,(10):41-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文中所提倡的“人的文学”,原话是[]A.以人的生活为材料的文字B.视人的一切生活本能都  相似文献   

20.
"伊宁",当地民族语称"固尔札",这个地名的起源,并非起于清代,并非源为准噶尔蒙古语,而是起源于唐代通行西域的商业用语,古波斯语中亚方言粟特语:"苦日则儿—金乳香",陆路香药贸易衰落后,粟特人或突厥人将其讹变为"固勒札—花园",到清代再演变为"固尔札—盘羊"和"金顶寺"。海努克的起源亦非准噶尔蒙古语,而是粟特语:"哈纳努克—银房子",准噶尔时期演变为"海努克—犏牛"和"银顶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