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神七任务概述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任务主要包括乘载3名航天员、飞行3至5天、航天员执行空间出舱活动、舱外活动时间约30分钟四项任务。与神五、神六任务相比,神五是“单人单舱一天”,神六是“两人两舱多天”.神七是”三人三天、出舱活动”。相对神六.神七的技术状态变化包括轨道舱配置两套舱外航天服;改造轨道舱,使其具有生活舱和气闸舱功能:选拔训练出能执行出舱活动飞行乘组:增加智利站和远五船.调整远一和远六船位;搭载伴随卫星和固体润滑材料试验装置等。  相似文献   

2.
派克 《科学生活》2008,(11):22-23
中国人的"飞天"梦由来已久,9月28日,我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安全返回,取得圆满成功,使得这一梦想终于实现。在"神七"的任务中,我国航天员首次身穿国产舱外航天服"漫步"太空, "迈出了历史性一步",我国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我国载人航天又传来了一个喜讯,继"神五"、"神六"之后,我国的"神七"要上天了。这次"神七"任务中,航天员不仅在座舱中,而且要进入危机四伏的太空,在茫茫的太空中完成舱外活动任务。这时,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航天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聚焦神七     
科苑 《今日科苑》2008,(9):38-39
神七将在341公里高度的绕地轨道飞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体室主任李剑近日做客北京天文馆,讲述了即将在今年年底发射的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的过程。他透露,航天员出舱后将活动将近一个小时,并放飞飞船携带的一颗小卫星。  相似文献   

5.
聚焦神七     
科苑 《金秋科苑》2008,(9):38-39
神七将在341公里高度的绕地轨道飞行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体室主任李剑近日做客北京天文馆,讲述了即将在今年年底发射的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的过程。他透露,航天员出舱后将活动将近一个小时,并放飞飞船携带的一颗小卫星。  相似文献   

6.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共有”三步走”,第一步是从”神舟一号”走到“神舟七号”;计划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我们正在进入二期计划。第三步就是建立中国自己的空间站.  相似文献   

7.
2003年10月16日,杨利伟身着李潭秋设计的航天服走出神五飞船,顺利地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李潭秋的心里格外激动,因为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件我们自主研制的航天服。现在,这套航天服已经被收藏到中国军事博物馆,成为记录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历程的珍贵的文物。当杨利伟的航天服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国宝后,神舟七号的航天员们身穿中国人自己研制的航天服出舱了,这标志着我国飞天舱外服整体技术性已达到国际在用舱外服系统的先进水平,并具有多项独创性技术。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出舱核心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当迎接神舟五号、六号航天员安全返回的笑脸和欢呼还依然鲜亮如昨,神舟七号已浩然出征,去刷新中国航天史上一项新的纪录——3人,3天,出舱活动。  相似文献   

9.
魏岳江 《今日科苑》2007,(13):25-26
据美国《航空技术周刊》等媒体报道,2008年,中国"神舟七号"飞船将升入太空。它与"神六"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航天员的人数上升到3人,还要首次完成太空行走,而且每名航天员可能都要在舱外行走几十分钟。西方专业媒体分析了"神七"的航天服等一系列技术细节,认为它的设计不仅达到了美俄的先进水平,而且还有许多独特的设计亮点。  相似文献   

10.
<正>航天服(space suit),又称宇航服,是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最重要的个人救生设备。航天服可分为舱内航天服(IVA spacesuit)、舱外航天服(EVA spacesuit)和舱内舱外航天服(IEVA spacesuit)三大类。舱内航天服又称为救生航天服、救生全压服、发射航天服或再入航天服,主要用于发射段和返回段,保障航天员在座舱发生失压情况下的生命安全。舱外航天服主要用途是保障航天员在母航天器外的工作,可分为在零重力轨道出舱的舱外航天服和在星球表面出舱的舱外航天服。舱内舱外航天服同时兼具了舱外航天服和舱内航天服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正>航天服(space suit),也被称为宇航服,是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最重要个人救生设备。航天服可分为三大类:舱内航天服(IVA spacesuit)、舱外航天服(EVA spacesuit)和舱内舱外航天服(IEVA spacesuit)。舱内航天服又被称为救生航天服、救生全压服、发射航天服或再入航天服,主要用于发射段和返回段,确保航天员在座舱失压情况下的生命安全。舱外航天服的主要用途是保障航天员在母航天器外进行工作,分为在零重力轨道出舱的舱外航天服和在星球表面出舱的舱外航天服。舱内舱外航天服同时具备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地面,航天员杨利伟出舱的画面经过现场直播传到全世界,至今让人难以忘怀。从此,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快速发展,备受世人瞩目。2008年9月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今天,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实现  相似文献   

13.
美好的愿景     
《科学中国人》2022,(23):49-49
从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到这次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密集实施11次发射、两次飞船返回、7次航天员出舱,4个飞行乘组12名航天员接续在轨驻留,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如期完成,跑出了新时代中国航天发展的加速度。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中国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以后,将转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航天员将长期在轨驻留,开展更加深入的空间科学研究和宇宙空间探索。  相似文献   

14.
"依靠自主创新,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工艺技术集成实现OLED技术的产业化。"16年前,博士毕业留校工作的邱勇在清华大学启动了OLED项目;16年后,以该项目组为基础成立的维信诺公司,以其雄厚的科研实力在行业内独树一帜,产业化应用成果喜人。产业化应用是终极目标 2008年,神七飞天,举世瞩目。在航天员顺利出舱完成太空行走之时,清华大学、维信诺公司OLED项目团队的成员们比国人更多了几分激动和喜悦。因为,由他们研制的神七舱外航天服显示器正在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来,关于我国将于今年下半年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消息屡现新闻媒体,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关注。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拟于今年9月底、10月初发射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将搭载3名航天员升空。按照预定计划。神七飞船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在近地顺行轨道飞行期间,将进行航天员出舱即太空行走活动,进行空  相似文献   

16.
活动花絮     
《科学中国人》2009,(2):32-33
参观:亲临现场 感同身受 据陈善广主任介绍,出舱活动包括四个阶段:舱外服组装检测和在轨训练阶段段、出舱准备与过闸阶段、舱外活动阶段、返回过闸与整理阶段。其中固定机任务训练模拟器的任务是把所有的发射上升.返回的所有正常程序、故障程序进行模拟训练。  相似文献   

17.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会释放一颗伴飞小卫星。据透露,这颗小卫星或将通过操作指令自动弹出飞船,或将由太空人出舱活动时人工释放。除可近距离监测“神七”飞船外,小卫星还安装有CCD立体相机,可提供飞船在轨飞行时的首张三维立体外景照片和太空人出舱活动的即时画面。而“神七”的具体发射日期则需“天公作美”了。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地面,航天员杨利伟出舱的画面经过现场直播传到全世界,至今让人难以忘怀.从此,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快速发展,备受世人瞩目.2008年9月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1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5):I0018-I0018
昨天,一款为航天员训练及太空飞行期间饮用专门设计的功能饮料配方实现了专利转让,配方转让后将投入生产,预计明年普通百姓将可以和航天员一样喝到这种功能饮料。此次转让的功能饮料配方是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应“神七”任务要求而研发的,含有钾、钠、钙、镁等电解质,成分与人体体液相似,饮用后能够迅速被人体吸收,及时补充人体所损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使体液达到平衡状态,主要针对航天员在训练及出舱活动期间体能消耗大、体液丢失、需及时补充体内电解质的情况,饮用功能饮料后可尽快恢复体能,在航天员出舱活动及正常返回后的恢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峰 《知识窗》2008,(11):40-41
“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和飞行成功,航天员完成出舱活动后顺利回到地面,为下一步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也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树起了又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