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佛典》有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意即从一朵花里就可以看出整个世界,用一片叶子就能代表整颗菩提.而数学思想、数学思维则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在具备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等条件,以及“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本文通过“一题一探究”的教学活动方式,促使学生的思维从低阶思维向深度思维迈进,从而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是训练、培养学生灵活患维的一种良好手段。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能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学会举一反三的本领:例初中数学教材第三册《线段中垂线性质》一节中有一例:  相似文献   

3.
探索性问题,就是告诉题设而不告诉结论或结论不确定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作答.《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近年来各地中考数学试题更加重视了对探索性试题的设计,且大部分都在最后的压轴题上,探索性试题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作为教师或学生都应该重视对探索性试题的研究.本把此类题的解答策略归纳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学生所接触的大多是条件完备、答案固定的“封闭题”,这些经过人为处理与编制的格式化、理想化的数学问题.训练学生从模仿到逐步熟练,形成技能。无疑对学生掌握“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阻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扼杀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更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为了改变以上状况,我选择了数学开放题作为切入口,论述数学开放题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所具有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5.
1 数学开放题的概念 数学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数学中的“封闭性问题”一般是指问题的条件和结论都是完全确定的,而且是不多不少的.关于什么是数学开放题,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学生在解决开放性问题时,可以有较强的选择性,选择不同的方法,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我们可以给出开放题的描述性定义:数学开放题是指那些答案不唯一确定,并且要求学生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探索的一类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数学通报》1988年第1期上曾发表《编拟几何题初探》一文.此后,又先后在《数学通报》、《中等数学》、《数学教学》等刊物上发表了自编几何题100多道;《全国首届数学竞赛命题比赛》一书共收录了73道题(从1200多道参赛题精选出来)中,有笔者3题;近三年来,国家集训队培训考试共用过笔者编的5道几何题.  相似文献   

7.
笔者学习贵刊2007年8月上半月刊《强化题后反思,提升数学能力》后,颇受启发.诫如其言,在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强化学生进行题后反思,确实是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也被很多教育学者所推崇.“习题是数学的心脏(美国P.R.Halmos)”,而“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荷兰H.Freudenthal)”.  相似文献   

8.
2007年4月1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数学周报》杯”2007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最后一题(第14题)为:  相似文献   

9.
禤德锋 《中学文科》2009,(14):16-17
长期以来,学生所接触的大多是条件完备、答案固定的“封闭题”,这些经过人为处理与编制的格式化、理想化的数学问题.训练学生从模仿到逐步熟练,形成技能。无疑对学生掌握“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阻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扼杀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更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为了改变以上状况,我选择了数学开放题作为切入口,论述数学开放题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所具有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0.
《数学通报》2005年第11期“数学问题解答”栏第1583题是:设x〉y〉0,xy=1,求3x^3+125y^3/x-c的最小值. 本给出另一种解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育学导论》一书中这样写道:“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些教学故事,说以前的名教授、名教师,往往会在课堂上讲一些“题外话”,令人印象十分深刻,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人生道路.这种优良的传统,现在很少有人提倡,也乏人继承了.”的确,当前处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夹缝之中的初中数学课堂,确实很少能听到这方面的声音.为此,我追踪自己的一些数学课堂教学故事,谈一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题外话”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堂是灵动的,即便教师再怎样精心预设,学生也会冒出一些“奇思妙想”.如何处理这种教学的意外生成,把“奇思妙想”转化为一种逻辑的必然?现笔者就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一节中P.123第14题的教学过程展示给大家,期望能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13.
【教材与学生分析】《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新教材数学广角新增加的内容。“重叠问题”以前是属于数学兴趣课的内容,所以学生对它的掌握程度允许有差异性,即学生能掌握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而现在是放在数学教材里。因此,在设计教案前,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何使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去解决重叠问题,使学生不是在模式上会做,而是在理解上会做。所以,本节课在设计时以一个故事情境贯穿始终,让学生经历集台图的产生过程,并充分感知体验集合图。  相似文献   

14.
著名的数学家,莫斯科大学教授C.A雅洁卡娅曾在一次向数学奥林匹克参赛者发表《什么叫解题》的演讲时提出:“解题就是把要解的题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数学的解题过程,就是从未知向已知、从复杂到简单的化归转换过程.转化的方法有很多,这里通过例题,谈几种常见转化.  相似文献   

15.
1.原题与溯源《中等数学》08年第6期数学奥林匹克高中训练题(13)一试第5题:设抛物线的顶点为A,焦点为F.过点F作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点P、Q,直线AP、AQ分别与抛物线的准线交于点M、N,问:直线l满足什么条件时,三直线PN、QM、FA恒交于一点?  相似文献   

16.
李昭华 《学周刊C版》2011,(10):134-134
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是笔者于2010年6月撰写的《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2010年9月发表于东北师大《数学学习与研究》)中提出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即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要紧抓四个步骤:牢固掌握基本数量关系:学会分析方法;一题多解:顺利完成初学列方程过渡。”  相似文献   

17.
俄国画家波路丹洛夫·别列斯基的名画《难题》展示了一群学生围着黑板上的难题(10^2+11^2+12^2+13^2+14^2/365=?)各自思考时不同的神态.这道题也出现在了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59页中,数学兴趣小组的组长小明决定“老题新做”,把它作为今天活动的第一题.  相似文献   

18.
数学开放题是相对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封闭题条件完备,结论确定。而开放题的条件不完备或解决问题的思路灵活多样,或结论不确定。巧设开放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1.条件开放①条件多余型。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过剩,将有用条件和无用条件混杂在一起出现,形成干扰因素,让学生有的放矢地选择使用。例如:“兴华文具厂有2700只乒乓球,每30只装一盒,每500只装一箱,可装几箱?还剩多少只?”此题让学生从问题入手,寻找解决“可装多少箱?还剩多少只”所需要的合适条件是“2700只与5…  相似文献   

19.
盛登  何霞  希忠 《理科爱好者》2003,(24):23-24
江泽民同志说:“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目前,教育的要求是培养21世纪公民的基本素质.近现代研究表明,“数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民族兴衰的标志.世界各国在数学教育改革中都十分强调本民族的“数学素养”能力培养.它包括了推理、交流、概括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把数学开放题作为一个切入口引进数学课堂是有益的.但是,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和《学科单元形成性评估题》中,均有一些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扩展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为目的的分层题,我们俗称"聪明题"。其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深受师生的重视,这些让人"痛并快乐着"的聪明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资源,其中整体思考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