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忆中的李夫同志,篮球队长般的身材在面包车低矮的顶篷下艰难地弓着,俯身倾听一位老比丘尼的絮语。那一头银丝,随着车轮的颠簸而簌簌抖动。那是前年,在成都郊区,他听说附近有个尼众佛学院,是全国唯一的,便悄悄溜出游览队伍,搭车去采访。当晚写稿电传回天津,次日,通讯就见报了,抢在我们几个小伙子前面。两年过去了。创刊两年半,发行50万份的《今晚报》,频繁见报的独家新闻、最快新闻,屡被转载,令新闻界同行刮目相看。这使对晚报素感兴趣的我赶忙跑到天津,向李夫讨教。  相似文献   

2.
“没有上过大学,没有耀眼的招牌,没有什么显赫的后台……”似乎此人“一无所有”了。其实不然,他有着坚强的“意志和信念”。此人就是新闻出版报副总编辑张芬之。张芬之同他的“背景材料”一样,没什么特别之处。但热情、直率、朴实,让人一见如故。许多当记者当得无色的  相似文献   

3.
采访喻国明,最为突出的感受是他的忙碌。身为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有许多会议要参加,有很多外地来京的客人要会见,有许多的课题要研究……我们的电话采访,最终在他刚刚飞抵成都之后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4.
周敏  马银 《新闻前哨》2009,(7):F0002-F0002
5月14日下午4时许,在台中市水口机场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新闻发布会。“安利心印宝岛万人行”活动宣告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5.
吴飞 《河北广播》2007,(6):4-10
受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委派,金秋十月吴飞等两名记者专程来我台调研,根据对台和一些部门的深入采访,采写了访谈录,着重阐述了我台加快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刊发在《中国广播报》和《交通广播月刊》等媒体。现予转载。  相似文献   

6.
7.
岑边  吟春 《中国编辑》2011,(5):14-22
书籍设计师、插图画家、视觉艺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版协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世界最美的书"获奖者……这些头衔足以看出吕敬人是书籍设计界令人尊敬的响当当的大家。但是正如吕敬人的一次演讲主题"留住书籍阅读温和的回声"一样,其本人留给我们的印象却是温和、谦虚、低调。对吕敬人的采访,就在敬人工作室里很自然地展开了。  相似文献   

8.
她的通讯《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获第16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她参加了杨业功先进事迹报告团,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的亲切接见,其报告受到胡锦涛同志的表扬;她还受新华社党组委托撰写了《穆青传》一书……  相似文献   

9.
广播,众媒体中唯一的非视觉媒体,经历了近百年的沧桑变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它曾被视为宣传战中最锐利的武器;电视出现之时,它又被人预言,“电视终将使广播像古代的骑兵一样为人们所淘汰”……时过境迁,广播似乎已失去了昔日耀眼的光环,但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钱岳林总工程师与本刊记者的一席言谈中,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在网络化、数字化飞速发展的当今传媒界,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几乎都有一段曲折的故事。作为一个著名女记者,柏生走过了一条什么样的成才之路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访问了柏生。一个风和景明的下午,我走进柏生的办公  相似文献   

11.
他曾参与华盛顿特区中央火车站改造、迈阿密海滩具有历史意义的林肯路改造。作为上海最昂贵的、以“整旧如旧”为概念的“新天地”的总设计师,伍德的理念是:“保留旧的建筑,改造旧的建筑,在旧围墙后面建新建筑,让人看到:历史是怎样前进的。”  相似文献   

12.
“东方电台,东方新闻!”“东方新闻,东方电台!” 1992年10月28日清晨6点,空中电波载着一个人们从未听过的呼号,传遍了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很快,东方电台的节目磁石般吸引了上海和周边省、市的广大听众。电话、信件潮水一样涌来,在电台开播后的十多天时间里,每天平均收到听众来信2500多封。东方电台是一个什么样的电台,它对听众为什么能有如此的吸引力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于去年11月中旬访问了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台长陈圣来。这位受命于改革大潮之中、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台长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了电台的有关情况。他首先介绍了东方广播电台建立的背景  相似文献   

13.
记者:2000年,期刊界乃至出版界的一个奇迹就是《青年文摘》的“喜马拉雅”崛起——在一个很高的水准上的崛起。月发行量从105万册“疯长”到现在的235万,由此,被业界人士称为“《青年文摘》现象”。与此同时,也使个别业内人士产生了疑惑:说中青社走的是不是“弃书求刊”的策略,甚至有人议论,中青社不再看中做书了,似乎也做不出什么好书来了,确实如此吗? 胡守文社长:(笑)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其原因就是因中青社于1999年提出了在“经营管理上实现由书向刊的重点转移”,这个战略转移的结果怎样已经有目共睹。这里  相似文献   

14.
元旦前夕,我刚踏进杨沫同志的家门,一下就愣了,只见桌子上摆满了稿纸书刊,床头上堆着衣服鞋袜,看来她准备出远门了。我还未开口问,她就说:“元旦过后,我去广州。真巧,正想给你打电话,你就来了。”她放下手里的活儿,倒水沏茶……前些日子,我们在一次交谈中,她颇有感触地说:“写作中,没有情感是很难写出好东西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次,我正是专程来访问她的。阅读杨沫同志的作品,常常使我的心随着她的文字跳跃,流露出各种各样的情感:时而激动不已,时而满腔愤怒,时而捧腹  相似文献   

15.
当一名出色的英语翻译,是王刚最初的理想。中学时,他常看英语读物,收听英语广播。“文革”折断了他理想的翅膀,进外语学院成了泡影,只好关上门来朗诵小说。不知不觉王刚戴上了眼镜,却练出了好口才,提高了文学修养。1969年,他从知青点中参了军,最初当警卫战士,1973年调入沈阳军区政治部宣传队,成了专业相声演员。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闻周刊:近几年,去南沙的渔船有减少的趋势,原因是什么?赵中社: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距离遥远,而这几年柴油价格又上涨。国家有柴油补贴,但补贴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海南是按照11000艘船补贴的,  相似文献   

17.
"‘走出去’不单单是产品的‘走出去’,而是用国际化的视野做出版,把控好复杂多样、不确定性强的国际出版市场,进而自我提升为具有真正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中国化的国际出版社。"  相似文献   

18.
近来,书市本土财经读物虽然越来越火,但作为出版者仍无法坦然地告诉业内外,中国本土财经读物的春天就要来了。因为本土财经读物的出版还面临许多问题,而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形成一种“机制”,靠这种机制促使诸多学者、观察家从单纯的研究转变为研究成果迅速市场化的意识,靠这种机制促使诸多经济界成功人士从只注重实干转变为边实践边及时总结经验使之规律化、理论化的意识。我们出版者要做什么?要做的就是通过自己对出版物市场的观察和对受众心理的把握,塑造这样一种  相似文献   

19.
杨浪是新闻界的传奇人物,他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荣立三等功;他在上世纪80年代编辑的中国青年报“三色报道”进入教材成为经典,特写《奉献》被收入80年代全国初中语文教学辅导教材,《秋天我们发起进攻》被评为新华社好稿一等奖.他是最早一批媒体市场化的倡导者、探索者和推动者,参与了不少知名报刊的创办,如《三联生活周刊》《财经》...  相似文献   

20.
射阳县临海镇新闻报道员邹德萍,是一九八二年开始搞新闻报道工作的。他连续四年被县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一九八三年还被盐城市评为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有人问他,在一个镇的范围内怎么会搞出好报道?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