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应该充当监督政府的"看门狗",这是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对媒体民主功能的理想预期。市场自由竞争导致新闻业集中垄断,内容娱乐化;媒体所有者为追逐利润,丧失独立公正立场,使西方学者对媒体的民主"看门狗"功能产生忧虑甚至怀疑。民主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媒体"抑制和平衡"体系,信奉专业主义的新闻从业者可以抵制媒体所有者滥用私权,媒体所有者也要维护媒体的公共合法性,网络的勃兴促进了"公民新闻业"的发展,创立了媒体之于民主的一种崭新功能。这些因素的聚合,使自由新闻业在今天依然能够"看护"民主。  相似文献   

2.
《国际新闻界》2012,(1):105
2011年12月28日,刘海龙副教授参加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办的"传播革命与中国传播学:超越功能主义学术对话"的中国传播学高层论坛。作为受邀的两位青年传播学者之一,刘海龙在会上做"中国传播研究中的两种功能主义"的发言。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5,(20):69-72
<正>围绕"网络关系社会与新媒介生态"这一主题,由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中山大学全媒体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华南青年传播学者论坛于2015年10月11日在广州召开,来自中山大学、暨南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知名高校及主流媒体的学界和业界人士齐聚一堂,展开了三场共计15篇论文的研讨。本次论坛主要围绕互联网的社会影响与新闻媒介生态的变化等热点展开讨论,具体议题涉及"媒介政治、风险治理与公共传播""网络社会与新媒介  相似文献   

4.
传播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边缘地位由来已久,李金铨认为,它面临学术内卷化问题,正在走向画地自限,逐渐封闭。本文试图以雷蒙·威廉斯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一书为例,探讨传播学研究的新路径,以"泛传播"、"泛媒介"的概念重新审视传播学,认为语言、文字皆是媒介,传播是人的一部分,人不可与世界无交流,即不可无传播,传播学者可跳出狭隘的媒体观,落脚于"传播"二字,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传播学,拓展传播学的边界。  相似文献   

5.
《青年记者》2012,(31):69
10月18日,美国《新闻周刊》宣布将在明年停出印刷版,全面转向数字化。有人认为这是传统媒体业衰落的又一例证,我们必须强调,印刷媒体留给世界的是"印刷出版业"的背影,而非"新闻业"的背影。印刷媒体转向数字化并非新闻业的终  相似文献   

6.
在新媒体大量出现的现实条件下,媒体融合不断加深,各种新闻部门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新闻编辑都在进行功能的转变,将自身的结构进行重构,以实现新闻业的发展。文章在媒体融合的视角下,分析媒体融合的状况,以及在这一背景下实现的新闻编辑的转型状况,对于新闻编辑功能的转变提出独特的意见,促进新闻业的转型,促进新闻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9,(11)
本文尝试在"边界工作"和"阐释社群"的框架下,进行一项新闻社会史梳理,回溯历史上新闻业如何通过对目击内容的媒介化,将"目击者"始终置于职业边界之外的"信源"角色。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规模的"公民目击"开始打破这一边界,借助社交网络,形成独立于传统机构媒体之外的信息传播与诠释,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作为"阐释社群"的专业新闻生产者对真相的垄断和权威。在新闻业整体走向"液态"的多维度快速变迁过程中,思考和重新设计媒体自身以及公民目击者的定位,重构社交媒体时代新闻业的边界,以一种合作的思维,将目击者内容纳入参与式新闻生产逻辑,成为近年来全球媒体编辑室面临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牛力 《声屏世界》2011,(4):11-12
作为政治传播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领导人的媒体形象一直都是西方政治传播学者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但在中国政治传播学的发展进程中,领导人媒体形象研究却未能像其他分支~样得以独立发展。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最美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糟糕的时代.对整个新闻业是最美好的时代,对传统平面媒体则是最糟糕的时代.普罗大众藉手机与互联网自己也能"制造"新闻,新闻业迎来众神狂欢的自媒体时代,堪称最美好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融媒体成为新闻业研究的热门词汇.所谓融媒体就是汲取了各类媒介的传播优势,弥补自身缺陷,发掘自身潜力,从而扩大媒体的利用率.在融媒体时代,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遇到了强大的冲击,为顺应媒介融合时代的竞争需求,传统新闻业要针对专业技能进行转型和升级,运用VR技术所独有的强大"沉浸感",生产出适应新媒体发展需求的VR+新闻.研究围绕VR+新闻和传统新闻业展开,旨在分析媒介融合语境下传统新闻业转型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新闻传播学是研究“人”的学问,探讨人类与信息的关系,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推动着人类与人工智能共生的生态形成。在新闻人才培养中,需要思考技术的边界,以及面对技术革命浪潮时如何找到适合的发展方向。【方法】文章旨在结合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在新闻业的最新应用,梳理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脉络,思考ChatGPT对新闻从业者带来的挑战。【结果】ChatGPT在新闻采集、新闻生产、新闻传播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表现在高效获取信息,提供新闻写作灵感来源,助推知识生产与传播等多方面。与此同时,ChatGPT在新闻业中应用的潜在问题包括虚假新闻、内容生成“全面”却不“深入”、数据内容的风险与偏见等。【结论】新闻业人才培养的应对性改变可以基于更加强调“融通”育人思想、更加注重细分领域专业素质培养、加强人机协作能力培养等,坚持“以人为本”的逻辑与发展方向,以确保新闻业人才培养能够适应这一变革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在越来越激烈的融媒体竞争环境中,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不可小觑,成为媒体兵家必争之地。传统广电媒体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新闻资讯生产能力、强大的音频制作能力,扬长避短,打造语音类新闻资讯公众号产品?这是新闻业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玲 《传媒》2018,(13):93-95
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自媒体"内容创业"面临巨大挑战.从传播学角度看,宏观社会环境、自媒体传播者、自媒体内容生产、自媒体内容分发、自媒体用户是影响自媒体发展的五个关键点.优质自媒体往往在关键点上遵循了共通的规律,即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趋势、UGC退场PGC掌舵、建立持续供给的高品质内容生产机制、基于使用与满足的距离消解、差序格局下的多模式经营.  相似文献   

14.
从"集体失语"到"媒体盛宴",中国新闻灾难报道完成了一个美丽的转身,有关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验证了这一点。不过,转身背后依然存在许多"次生灾害",危及着新闻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7,(12):26-33
社交媒体应用拓展了公关策划事件的传播渠道与内容格式,使公关业进入了强势时代。新闻媒体在公关战略中的地位陡降,但并不意味着新闻与公关的场域关系发生了实质性洗牌。一个重要因素是我国新闻媒体的事业属性与意识形态功能保护了新闻场域免受过度侵蚀。新闻业者强调与公关业者的身份与行为区隔,矛盾的是部分地方媒体涉足企业活动策划,反噬公关业,使得两个场域的关系有异于"公关领舞"、"对立共生"等西方模式。  相似文献   

16.
区块链媒体是区块链技术给新闻业带来颠覆式重塑的产物,主要在新闻产制、媒体运营以及新闻治理三大板块发力,给媒介融合进程中的新闻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本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核心机制,对去中心化新闻网络平台的形成、数字版权库的构建、网络谣言防护体系的建立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之上对区块链媒体的未来应用进行了路径省思,以期望为未来新闻业发展带来新的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发展确实面临一些困难.针对新闻业对数字媒体威胁行业生存的担忧,美国新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默多克却认为:"我的观点恰恰相反.新闻业的未来前所未有地充满希望,如果编辑和制作人可以为读者和观众提供优质内容,新闻业可以兴旺发达."为了应对新媒体竞争,一些同行开始发展"一专多能"的全能型记者,也称"背包记者",不仅要会写,还要会拍摄照片,会制作视频、音频,会编辑整合各种信息,将一条新闻多元化处理.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8.
去年10月28日至30日,我们应邀出席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亚太地区媒体研讨会。这是一次了解亚太地区媒体发展现状和趋势、扩大我国新闻业影响的难得的机会。会议虽然不到三天,但是我们同与会的各国代表广泛接触后,感触颇深。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中国新闻业...  相似文献   

19.
朱春阳  毛天婵 《新闻大学》2022,(8):61-77+123
数字技术介入新闻业后,行动者网络替代机构媒体成为数字新闻业新的实践主体。在“液态化”新闻工作边界中,尽管既有以机构媒体为主体的新闻业基础上所形成的行业共识继续成为回应行业冲突的知识来源,但由于不同行动主体在数字新闻业所处的新方位而导致阐释共同体捉襟见肘,实践共同体无法达成。本文基于对《甘柴劣火》事件的系统考察提出,多元行动主体之间以“积极行动者”身份开展协商沟通,有助于数字新闻业新边界与新共识的形成,这是数字新闻业共同体建构的新路径所在。  相似文献   

20.
李京 《编辑之友》2018,(5):55-60
新闻传播学视野中的媒体公信力研究多专注于媒体信度测量,鲜有从"公信力"这一概念出发溯源.媒体公信力不仅仅是指媒体可信度的测量指数,还包含着公众对媒体的信任,而媒体信任是受众对媒体专业性的一种认知与评估,是社会信任的一种.文章将传播学研究进路与社会学研究视角相结合,归纳我国媒体公信力研究的理论依据与现实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