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与趣味     
瞿秋白在1920年10月受聘于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担任驻莫斯科特派记者。1921年7月,在采访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时,他第一次见到了列宁,“在走廊上相遇略谈几句”。同年11月7日,苏联十月革命四周年,瞿秋白在莫斯科第三电力劳工工厂又一次见到列宁。瞿秋白第三次见到列宁,是在1922年4月,他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他不仅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还同列  相似文献   

2.
1922年1月26日列宁致维·阿·卡尔宾斯基(Вячеслав Алексеевич Карпинский,1880-1965)的信,全文仅200字,收信人是当时《贫苦农民报》主编(1918 - 1922年在岗).他在信中要求卡尔宾斯基回答四个问题:报纸接到多少读者来信、信中有什么重要的新的东西、表现出何种情绪、当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接着他要求卡氏每两个月给他写一封信,简单回答这三个问题:来信的平均字数、情绪、最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6,(17):67-69
<正>这是列宁参与处理的一起产生不良影响的消息报道事件。该事件源于1922年2月2日《消息报》刊登的一条苏俄罗斯塔社(1925年起改称塔斯社)发自华沙的电讯。这则消息中介绍了原德国社会民主党党员亚·帕尔乌斯的小册子《挽救经  相似文献   

4.
列宁热爱新闻工作,把自己列入新闻工作者的行列。1917年4月2日通过芬兰边境时,他在职业栏中填了“新闻工作者”,1918年10月要求参加新闻工作者工会。列宁始终把新闻工作同革命活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以笔为武器,用来摧毁旧世界,建设新社会。十月革命前,列宁先后参加了《火星》、《曙光》、《前进》、《浪潮》、《回声》、  相似文献   

5.
1922年3月,列宁在俄共(布)十一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搞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关键在于人,在于挑选人才”。(《列宁选集》第4卷第650页)列宁关于党报编辑部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办好党报关键也是“在于人,在于挑选人才”。正如列宁亲自审定的俄  相似文献   

6.
1922年在《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中讲到无神论的宣传工作时,列宁强调“要密切注意用各种文字出版的一切有关文献,把这方面一切多少有些价值的东西翻译出来,或者至少摘要介绍”,他同时指出“要像样的译本才能算数,但这样的译本还  相似文献   

7.
刘子欣 《今传媒》2016,(6):51-52
1922年李普曼出版了传播学著作《公共舆论》,同年他选择离开《新共和》转任《世界报》担任社论版主编科布的助理。而于1923年担任《世界报》社评版主编后,开始编撰《幻影公众》。本文通过时间上的交叉点,细究1922~1925年,李普曼在《世界报》任职期间所受到的影响,以此探究李普曼的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7,(8):103-105
<正>列宁有一篇从标题看是关于教育的文章《论教育人民委员部的工作》,但论证的主要是报刊工作,这是一篇重要的列宁新闻观文献,体现出他对新经济政策(即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新闻体制的思考。该文发表于1921年2月7日的《真理报》,中译文收入中文版《列宁全集》(第2版40卷327-337页,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约7500字)。文章前三分之一主要谈综合技术教育和专家参加工作,后三分之二论述的是报刊书籍的发行和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名绍钧,江苏苏州市人,生于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病故,终年94岁。在教育、文学、出版等方面,他一生都做了不少工作。 1922年,他和朱自清、刘延陵、俞平伯创办了我国第一种新刊物——《诗》。 1923年,他进商务印书馆,先在国文部担任编辑,编了《学生国学基本丛书》中的12本小册子。还在业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文学旬刊》和《文学》的编辑、发行工作。  相似文献   

10.
文摘     
列宁遇刺又一说1918年8月30日列宁遇刺,是谁下的毒手?看过电影《列宁在1918》的人肯定会说:“女社会革命党人卡普兰!”但事实上,“弹无虚发”地枪击列宁的卡普兰当时双目近乎失明。历史学家沙姆巴罗夫最近根据档案材料,提出了惊世骇俗的新说法:是斯维尔德洛夫下令向列宁开的枪。因为除掉列宁后,得利最多的将是斯维尔德洛夫。1918年7月,他已成为国家第二号人物,苏维埃的主席,但当时苏维埃的作用渐微,他的地位急速下降。而且,谋刺列宁的行动是极不容易策划的,党中央事先从不宣布哪位领导人到哪里去讲话,就是列宁也是前一天才知道要去工厂的。…  相似文献   

11.
4月8日,专程从北京赶回洛阳参加《洛阳日报》创刊60周年的人民日报记者部原副主任、著名记者纪希晨,应家乡伊川县委宣传部邀请,在县内举行了一场生动的新闻讲座。1922年出生,1938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的纪希晨,一生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从战地记者到1982年离休,在新闻工作岗位上奋战了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5,(19):69-70
<正>列宁于1903年1月6日从伦敦写给《火星报》通讯员与代办员伊万·瓦西里耶维奇·巴布什金(ИванВасильевичБабушкин)的一封信,在马克思主义党报史上比较著名,论证了培训党报通讯员的工作,全文约700字。1900-1905年列宁侨居国外,这期间他通过与国内革命者的大量书信往来指导俄国国内的社会民主运动,这批信件后来收录进《列宁全集》公开出版,其中包括列宁致伊·巴布什金的这封信。这封回信缘于巴布  相似文献   

13.
一八九五年十二月二十日晚,沙皇警察第二次逮捕了列宁。在狱中,列宁一面从事研究和著述,一面指挥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他为写作《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作准备,每天从早到晚研究统计的书籍和经济著作,在监禁的十四个月中,列宁还写了第一个党纲草案,写了小册子《论罢工》,还有许多秘密印刷的传单。一八九七年二月,列宁被判处流放西伯利亚东部三年,受警察监视。这  相似文献   

14.
1917年11月7日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 ,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中国的有识之士对此投以新奇的目光。《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1888~1941)一直注意苏联的发展 ,早在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时 ,他就曾以“一苇”笔名 ,于1月24日撰写《列宁逝世》一文发表 ,对列宁有这样的评价 :“列宁逝世之报 ,将永为人类历史上特笔大书之事 ,何则?由一种意义言之 ,彼乃千古之一人也。……历史上所谓大英雄 ,其事业往往仅代表一民族或一国家为止 ,而列宁之理想 ,则为人类的 ,其事业则世界的。”1931年9月…  相似文献   

15.
陈力丹 《新闻界》2015,(3):43-45
<正>1904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左派领导人罗莎·卢森堡(后来是德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与列宁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组织问题的论战,是国际共运史上一次著名的党的报刊论战。这年5月,列宁出版小册子《进一步,退两步》。该书传播很快,卢森堡看到后,立即写了《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一文,[1]7月13日发表于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刊物《新时代》。发表时的按语写道:"本文谈论的是俄国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东方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的《中国出版史话》(方厚枢著)一书,已在日本被译成日文,于2002年11月29日由新曜社出版发行。 译者前野昭吉是日本一家出版社的老编辑,自学了中文。在工作岗位时了解到一些有关中国出版历史的情况。他看到书店中有英国等国家出版史专著出售,认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7,(9):107-108
<正>邓小平他经历中有两次参加党的报刊工作,一次是1922-1924年在法国参加中共旅欧支部的团刊《少年》和党刊《赤光》的编辑出版工作。一次是1933年8月至1935年1月主编中国工农红军的机关报《红星报》。1922年,邓小平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起参与旅欧中国少共中央委员会机关刊物《少年》的编务工作。1924年2月中共旅欧组织和旅欧共青团的机关刊物《赤光》创办后,他继续负责刊物的编务工作。1924年周恩来回国后,邓小平  相似文献   

18.
“责任编辑”这一名称大概是50年代新中国出版事业初创时期从俄文翻译过来的.苏维埃国家出版社建立个人工作责任制是列宁倡导的.他在1920年12月11日写给国家出版局时信中要求出版每一本书时毫无例外地都要有“责任编辑”和“责任校对”签字(见《列宁全集》中文2版50卷46页).  相似文献   

19.
列宁1903-1916年期间,多次论述了党内思想交流的原则,即批评自由,行动一致。1906年6月2日(俄历5月20日),列宁在布尔什维克的公开报纸《浪潮报》上发表的《批评自由和行动一致》一文,较为集中地论述了他这方面的思想。这篇文章的写作起因,在于当时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孟什维克派委员占多数)散发的一份中央委员会决议。  相似文献   

20.
1918年5月30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消息报》编辑部接待了列宁介绍来的几位客人。列宁的介绍信上写着:“来人是叶列茨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的代表,务请把他们的谈话在报上发表。该县在建立秩序、统计和管理文明庄园以及在镇压资产阶级方面都是模范。”这一年,《真理报》也接待过列宁介绍的基层工作的同志。在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中,列宁的工作是极为繁忙的。他虽然不可能象十月革命前那样直接参加报纸的工作,却把群众工作送进了报纸编辑部。他希望社会主义报纸继承党报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