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工业化和信息化方法的迅速发展已经推动了下一代制造技术的巨大进步。今天,我们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高潮。在2013年,在德国政府确定作为其2020年高技术战略行动计划的一部分的10个"未来项目"中,工业4.0项目被认为是德国建立自己作为集成产业领导者的一项重大努力。2014年,中国国务院公布了十年国家计划"中国制造"2025,旨在将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制造业强国。"中国制造"2025是全面提升包括制造业在内的中国工业的一项举措。本文简要介绍了近现代工业的发展以及工业4.0中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对于锅炉制造来讲,质量是一个根本问题。质量控制是我们在一切制造业当中都必须要应用的一种技术,如果没有有效的质量控制,我们就可能生产出一大批质量不过关的产品,给企业的声誉和效益都带来不好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够将质量控制技术很好的应用到锅炉制造业当中,我们就可以创造出无比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此,我们将对锅炉制造当中存在的一些常见的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介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6,(7)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制造业的支持,随着我们国家的制造业在不断的发展,现代制造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们国家的制造技术与发达的国家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技术上面的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们国家的经济的发展。本文探究的是关顾现代制造技术对于我国制造业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诸秋南  诸晓毅 《知识窗》2010,(4X):52-53
<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世界制造大国的地位已确立,产业技术工人的素质将成为我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由于市场经济改革初期企业的短期行为及人们就业观念的影响,使得我国技工出现断层,形成"技  相似文献   

5.
企业在实施强化管理的过程中,就要有针对性地不断完善企业管理立法,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职工行为科学地利用法规形式加以确定。加强管理要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活力为目标,这就必须推进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因此,抓管理,主要是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制造技术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它渗透到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以及企业的管理等各个方面,贯穿着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而不是简单的有几台电脑就能实现的。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锻炼一批人才,形成一支推进制造业信息化  相似文献   

7.
跟踪研究发达国家实施制造业振兴战略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造企业创新产生的政策效果及影响机制.从逆向技术溢出的视角,将发达国家制造业振兴战略的政策冲击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7年"走出去"的中国上市制造公司样本,主要采用双重差分法、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制造业振兴战略总体上对中国制造企...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低技术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需求侧,是科技创新转移和扩散的对象。中低技术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依靠吸收新技术提升技术能力,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组织、制造企业的知识基础和发展路径等特征共同决定了依靠非研发创新为技术能力提升提供互补性资源的重要性。从新颖性、知识类型和创新方式3个角度,对"非研发创新"的内涵进行界定,并提出培育中低技术制造企业非研发创新能力的渠道。  相似文献   

9.
正"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面对全球经济发展的最新态势,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保证国内大循环畅通的基础,也是实现"双循环"战略的根基。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不断涌现,成为制造企业发展的最新驱动力。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也强调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结合,不断提高数字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加快传统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创新。数字化驱动制造企业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一轮的工业革命浪潮下,基于互联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驱动传统制造业变革的主导力量,制造业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国际趋势。博世"慧联制造"和谷歌"Google for work"作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典型案例是以制造业、互联网企业主导的"双中心"结构。文中通过对案例的描述性分析和差异对比,旨在总结出制造业企业与互联网的融合特点与路径。结果表明:以制造业企业为核心的融合方案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连接各个智能装备,逐步形成柔性制造、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并形成内部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以互联网企业为核心的融合方案是制造业企业向互联网企业寻求帮助,在制造业的管理和生产流程中嵌入智能系统,以形成内部信息共享。此外,文中结合我国制造业企业实际情况,针对我国的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提出了企业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效率提升、提高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人才培养以及优惠政策利用方面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划时代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给所有的制造企业都带来了一个质的变化,我国的各种制造企业,都要适应这样一个变革。在2015年,李克强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就是以此为契机来完成中国制造业的革命和升级。工厂生产自动化改造是制造业在工业4.0推动下的必由之路。不断地提升企业自动化生产的水平,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成本,增加生产效率,特别是生产车间的物料运输就显得至关重要。在企业的自动化改造之中,最关键的就是AGV运输装置及其调度系统。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在企业中,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劳动者的积极性能否充分调动,将最终决定企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中国制造企业如何从全球价值链低端以制造业外包"承接方"为主,向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外包的"发包方"和"承接方"转变,以推动制造企业的价值链升级。基于以上分析,构建了利用外包组织间知识流动实现制造企业价值链提升的路径选择模型。  相似文献   

14.
汪燕 《科技风》2012,(18):93-94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已成为现代制造企业的主要特征。特别是互联网技术成本的降低及信息传输的标准化使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为RFID技术在现代制造业的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使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成了当前制造企业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从两个方面研究了RFID技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第一方面:研究R FID技术在制造企业库存管理的运作;第二方面:研究R FID技术在制造业生产管理的运作;最后总结R FID在制造业中的优势并给出企业应用RFID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制造业是在一个关键时期的结构调整和升级,以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地位在全球价值链中,不仅增加的技术内容,中国的制造业,增加附加值的产品,并改变中国的制造业的制造工艺得到足够的重视。运用工业工程(IE)中运筹学,生产计划与控制,项目管理等灵活的生产是一个重要的制造技术和理念,以适应全球竞争和不断变化的业务环境。提高生产的柔性制造技术,秉承柔性制造的理念,为了更好的提高我们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客户变化的适应能力,在全球价值链和国际贸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本文介绍了柔性制造的概念和要求,灵活的制造优势的传统制造业中的现代商业环境和值,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为中国的制造业灵活的制造系统的建立,中国的制造业的发展,以提高有用的经验教训。并在企业推广机械制造科学技术的同时实施绿色环保制造技术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是十三五时期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智能制造是工业4.0的核心,而大数据、云计算及互联网+是其发展的起点,云制造模式作为一种先进制造模式正在一些大型制造企业中试用。根据动态能力研究框架提出了云制造对制造业集团企业绩效影响的机理模型,通过跨案例分析云制造模式应用效果,验证模型并提出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德国的制造业在当前阶段发展的可谓如火如荼,其中汽车制造业已经成为德国制造行业的标签和模板。在德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德国制造"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品牌效应,被世界各国的汽车制造业借鉴与采纳。本文就以"汽车制造业的模式特点为切口,对德国制造的形成原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马晶梅 《科学学研究》2016,34(9):1397-1403
本文基于行业增加值数据,构建技术复杂度指数,将我国制造业划分为高技术行业及低技术行业。结果显示,仪器仪表、通用及专用机械设备制造业等通常意义的"高端"行业在我国实际上属于低技术行业。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别对2004-2011年全国、美国及日本外包企业技术优势及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估计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与国内非外包企业相比,外包企业拥有明显的技术优势。美国外包企业优势大于日本外包企业。此外,在低技术行业,美国、日本外包企业技术优势低于其它国家外包企业;但在高技术行业优势却更强。(2)总体上,我国外包企业技术溢出效应为正,且美国外包企业效应低于日本外包企业。在低技术行业,两国外包企业技术溢出效应为正;其它国家外包企业效应为负,对非外包企业生产起到"挤出"作用。(3)我国外包企业技术优势与技术溢出效应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且在低技术行业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在德国工业4.0背景下,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这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不仅是弯道超越的机遇,而且这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由于大多核心技术被国外掌控着,再加上中国在国际上的知名品牌少之又少,使得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笔者就目前国内制造业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及中国制造业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改革路径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20.
制造业企业究竟是怎样成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特定服务化战略的?其服务化战略的成功选择需要何种企业能力?既往研究对此没有做出说服性的解释。本文以三家服务化战略成功转型的传统制造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的程序与方法以深入剖析所选案例企业,发掘出"支持顾客行为的服务提供"、"支持顾客产品的服务提供"、"顾客知识获取能力"、"顾客服务操作能力"、"制造业服务化绩效"五个范畴以及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由此构建了制造业服务化战略生成逻辑与作用机制的理论模型。我们发现,制造业企业特定服务化战略的选择并不是企业随身所欲的经济行为,它是受企业特定的内外部环境条件、自身业务属性和顾客业务需求特征等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结果。同时,理论模型也表明:制造业服务化绩效的获取和改善与制造企业开发或培植与服务化战略性质保持相对匹配的特定企业能力存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