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蓉 《东南传播》2014,(8):100-101
以真实为核心的纪录片,其叙事结构是纪录片的存在方式与意义体现,是创作者赋予材料以意义和解释的方式。本文试图从人文主义的角度,以《西藏一年》为例子,阐述和分析人文主义纪录片的叙事内容、表现方式和结构等,从最大程度上实现人文类纪录片的表现效果。  相似文献   

2.
纪录片是将现实生活作为创作的素材,将表现对象化作真人真事,并对其进行艺术展现与加工,以期引发人们思考的影视作品形式。纪录片的核心就是真实。《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使中国的纪录片界眼前一亮。该片虽是以饮食为题材,但是它始终在讲中国人的故事。作为人文纪录片中的范本,人情是其核心表现之一。本文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探析国产纪录片中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3.
黄勇军  张佳凤 《视听》2023,(5):78-81
纪录片与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的叙事策略体现着时代与人民不同的紧密程度。纪录片《这十年》以宏大叙事立意,将国家与个人命运融入细微化的微观叙事中,展示这十年里中国发展巨变中人民自我价值和梦想的实现,揭示了国家与个人命运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后续相关题材纪录片创作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鹏 《今传媒》2012,(10):78-79
从大的趋势来看,中国影视业已经迎来了纪录片的春天,但地方台纪录片由于重理性思辨,轻人文关怀,绝大多数纪录片栏目出现尴尬的生存困境。如何摆脱困境,地方台纪录片必须树立全新的创作理念,关照这个时代人的基本思想,以平民的视角、平实的内容、平和的语言,让节目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彰显出来。要用最新的纪录片创作理念把"人文关怀"贯穿于节目生产的全过程,要以观众为本,与之建立起平等对话与双向交流的关系。才能在纪录片中体现出"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怀旧是全人类的普遍情怀,每个时代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怀旧仪式。在21世纪最初的几年,几部带有怀旧趣味的电视人文纪录片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这些纪录片包括《江南》、《徽州》、《再说长江》和《新丝绸之路》等。文章以《江南》、《徽州》这两部人文纪录片为研究个案,探讨在新世纪初诞生的几部人文纪录片中怀旧的意义,从三个层面讨论在城市化、全球化和大众文化的语境中怀旧影像的多重再现。  相似文献   

6.
曹丹 《声屏世界》2011,(1):45-47
笔者以凤凰卫视的纪录片栏目——《凤凰大视野》为研究个案,对其近五年播出的近两百个专题纪录片(通常一周一个专题,连续五天播出)的选题范围、编播方式、叙事风格加以考察.分析这一栏目所呈现的“大众化”生存特色,反思其中值得借鉴的传播观念。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以多次斩获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等国家级大奖的宁波电视台节目《江南话语》为例,探讨栏目解说词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支教的日子》记录的是东阳籍女大学毕业生徐佳怡到贵州支教的生活故事。说是故事,其实看不出完整故事的痕迹,更准确地说,只是生活散乱的片断。也止是如此,这个文本超越了以前一些纪录片带给人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雷彩霞 《东南传播》2021,(11):127-129
和一般的影视作品不同,纪录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性,不论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段进行加工处理,真实性都是纪录片不可动摇的底线.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情感、真实的细节、真实的故事脉络……这些为纪录片带来了无可比拟的震撼力和冲击力,基于此,文章将以《大儒朱熹》为例,探讨人文历史纪录片创作中,如何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最大程度还原人物以及事件的本来面目,从而引发受众的共鸣,以期对人文历史纪录片真实性构建提供有益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六百年间,宏伟壮丽的紫禁城不仅见证了封建王朝的兴衰,还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由北京广播电视台和故宫博物馆联合制作的十二集纪录片《紫禁城》在多个平台播出,该纪录片具有不同的创作逻辑和视觉呈现,不仅再现了一段历史,更重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特质,是主流媒体彰显时代担当与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基于此,本文将以《紫禁城》为例,探析新时代下人文历史纪录片对传统文化表达的价值呈现和创作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王汝倩 《视听》2021,(3):65-66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用户阅读习惯发生改变.进入微时代,纪录片也走向微化,微纪录片已然成为当下短视频市场中一种常见的视频形态.微纪录片以平民化的视角向观众传递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有温度、有情怀.本文从内容和叙事方式两方面分析二更视频在微纪录片创作中所展现的人文之美.  相似文献   

12.
张茧  李辞  龚化 《新闻战线》2022,(4):111-114
新闻是信息传递、价值关怀与文化判断的集合体,很多爆款产品,都是以一种温柔的力量,触及了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一篇极具魅力的新闻,要在字里行间洋溢着丰富情感才能与受众产生共鸣,因此,新闻报道体现出人文情怀,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当下社会发展和人文建设的内在要求。感动是最好的影响力,心怀感动,便能够影响他人,拥有力量。  相似文献   

13.
历史人文纪录片担负着传承精神价值和历史文化解释权等重要使命。随着新的传播手段出现,纪录片有了更广泛的平台和受众。在新的受众群体和时代语境下,历史人文纪录片不仅延续了之前的主流价值体系,也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和创造力。本文以获得第3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纪录片提名、福建省广播电视艺术奖一等奖的纪录片《李焕之与国歌》为例,探究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历史人文纪录片如何运用两极手法,将“小”和“大”交替结合,贯穿始终,在纪录片的选题、叙事、影像、主题各个层面,为新时代历史人文纪录片表现手法的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张涯路 《新闻前哨》2022,(21):65-66
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传播技术的不断升级与传播平台的持续扩大,为多元化讲述人物故事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和强大的创新动力。依托于网络平台制作播出的人文纪录片,不仅以纪实画面展现了影片的真实,还通过发挥故事情节和叙事手段的优势,增强了纪录片的可视性和传播效果。在哔哩哔哩平台播出的系列人文纪录片《小小少年》讲述了六个痴迷于自然、科技、艺术、运动等不同领域天赋异禀少年的成长故事。本文从第一集《那夺云》入手,分析其中的真实性与故事性呈现,从而得出纪录片创作的系列启示。  相似文献   

15.
《熟悉的味道》是一档由浙江卫视和千足传媒共同打造的美食传情类明星故事型真人秀节目,该节目打破了2016年综艺市场上美食类节目中美食+明星+竞技或美食+明星+娱乐的固有模式,以熟悉的味道,爱要你知道为主旨,主打用心、用情。本文在分析《熟悉的味道》节目特色的基础上,深入解读该节目对人文情怀元素的体现和运用,以期为我国美食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李佳咪 《传媒》2023,(14):53-55
我国纪录片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网生化转向”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彻底地迎合网络审美,因为纪录片的创作既要创新表达手段,更要坚持正确价值引领。本文以人文纪录片“人生”系列(《人生第一次》和《人生第二次》)为例,从叙事方式、视听呈现、精准传播三方面分析网生纪录片的创新实践策略,以期为其他网生纪录片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翔 《东南传播》2014,(3):50-53
在全球化格局的大背景下,有效的对外传播是提升国家形象、增加软实力竞争的重要手段。纪录片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传播方式,也担当着对外传播的重要使命,而以西藏为题材的纪录片则是防止大家"误读"西藏和与"藏独"等反华势力争夺话语权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将以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反响的纪录片《西藏一年》为例,寻求我国藏区纪录片对外传播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马梦怡 《东南传播》2014,(10):36-37
纪录片的发展需要一个独特的空间:真实,并且具有人文情怀。纪录片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是对当下生活的深入观察,是具有人文关怀的社会艺术。在社会现实题材纪录片中,有创作者的观察与思考,也有农民的自我表达,这种来自于农民工群体的影像与声音尤为珍贵。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农民工在城市就业随之而来的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农民工面临着同一种困境:一方面因为与故土文化的深刻联系使他们对新环境文化充满疑惑和困扰;另一方面是常年在外而回归故土文化后感到陌生与不安。本文将通过对《归途列车》的分析来试探社会现实类纪录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丹 《新闻前哨》2009,(3):59-61
在纪录片创作领域,一直有不同创作流派的探讨和争议。很多人说纪录片的创作者应该用纯粹的旁观者的视角,应该不干预被拍摄者的生活的自然状态。但是从《生命的延伸》这部纪录片来看,恰恰创作者之一也是亲身经历者,而且创作者的介入还推动了事情的发展。这会不会与过去我们接受的“纪录片客观记录生活的”观念产生冲突呢?  相似文献   

20.
李心洁 《东南传播》2021,(12):116-118
纪录片仪式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态,起着凝聚社会集体、传承历史记忆、增进民族团结、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仪式功能.从历史重现、记忆再现、符号表现、情感凝聚四个方面分析纪录片《大国仪仗》中的仪式传播,能够清晰看出,在社交媒体时代下,中国仪仗兵在执行各项仪式任务时所进行的仪式传播,在构建仪式场景,强化观众意义认同感,塑造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