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科普模式的内涵和不同机构主导的轨道交通科普模式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新常态"科普模式,并提出了创新机制、营造氛围、激励多元参与等城市轨道交通科普模式的实施路径,有助于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科普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课程资源的视角,可以将科普剧理解为以物为载体、以活动为载体和以人为载体等三种形式的课程资源统一体,其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指向科学课程目标的达成,意味着科普剧开发主体和开发方式的改变。建立馆校互动机制、将课程内容情境化、将科普剧表演活动课程化是科普剧开发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3.
科普剧作为趣味性的科普形式,其独特的价值让广大青少年儿童受益良多,但在开发与利用的实践中还存在着方式单一、脱离科学课程、功利化取向等问题。从课程资源的视角来审视,科普剧是一种服务于科学课程的资源,它是以物为载体、以活动为载体、以人为载体三种形式课程资源的统一体。将科普剧作为课程资源,将有助于实现科学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充分发挥科普剧的教育功能,并深化科学课程改革。促进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做到:更新科普剧理念,让科普剧进课堂;实现馆校合作,开展科普剧综合实践活动;立足特色学校建设,开发科普剧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4.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意识的关键时期,科普资源建设是基础。在针对湖南14个地州市的各类学校调查分析得知,小学科学教育在师资、教学方式、科普资源数量和经费投入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并且科学教育城乡教育不平衡。因此,在科普资源开发方面,应针对城镇和农村两个层面进行建设,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注重游戏类科普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农业科普旅游具有休闲性、田园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等特点,越来越受民众青睐。河南农业科普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农业科普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当前河南农业科普旅游存在着科普文化内涵不足、产品特色不突出、客源市场单一狭窄、服务和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河南农业科普旅游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特色,结合智慧旅游时代背景,进行梯度开发、创意开发、体验开发和智慧开发,促进河南农业科普旅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科普"和"资源"的分层解析,笔者认为科普资源的含义应该是"对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有益及有价值的物质和精神的存在"。文章从资源传播方式的角度等四个方面对科普资源进行归纳和分类。苏州先民在古代科技上的创造与领先,苏州现代引进的一大批高科技人才和高科技企业,是苏州科普资源的二大优势。为了挖掘与开发苏州优势,笔者认为,应采取编写《姑苏科技丛书》等四项措施。  相似文献   

7.
2008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科普资源调查,其中包括有关未成年人的科普资源偏好和需求调查.本文描述了该项调查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有关偏好和需求特点,并就科普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8.
学校科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培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微型机床工作室就是其中一员。机床工作室对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培养有怎样的作用?如何利用这些科普资源,更好地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围绕这两个方面阐述一些观点,对微型机床工作室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建设各具特色的科普基地,提高全民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是当今科普工作的重点。行业高校具有与国民经济紧密相关的行业背景,拥有大量专业研发人才、科研成果以及服务于行业产业所需的实验、实训、研发平台等资源,是开展特色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行业高校应依托实验、实训、研发平台,建设特色科普载体;汇集资源、打造创新能力培养工程,繁荣科普展品创作;加强自身科普能力建设,开展特色科普活动。  相似文献   

10.
高校实验室将科教仪器、场馆设施、教学科研成果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有利于提升我国科普能力、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增强自主创新意识,也有利于高校自身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促进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扩大社会影响力。通过阐述北京大学科普教育基地在科普教育理论研究、实验室科普项目开发、大型科普活动组织、科普读物出版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旨在与兄弟高校同行广泛交流、合作共进,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科普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