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青海省是国家中药材重要产地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一定产业发展基础。枸杞是我国传统的具有补益功能的名贵中药材,积极推进枸杞生产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既是青海省贯彻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打造"三区"建成小康社会的自然选择,也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实现富民强省的重要途径。对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青海省柴达木枸杞产业技术研究现状,介绍了柴达木枸杞在新品种培育、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功能研究与精深产品开发、论著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提出了枸杞今后的8个重点研究方向,为青海省枸杞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促进青海省创新创业工作、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由青海省科技厅牵头主办,相关政府部门及银行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协办,青海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自2015年连续3年承办"交行杯"青海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大赛促进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有效推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营造了"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了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大学生和优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4.
正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被誉为高原"聚宝盆"。这里不仅盛产盐、石油和多种金属矿藏,还有一种小小的红果——枸杞,当地的人们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将"小枸杞"培育成了"大产业",并走出了一条绿色无污染的高原红色产业之路。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交汇点,具有和东部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基础和社会活动环境,也具有自己特色的产业发展基础、科技发展优势与创新发展潜力,要根据自己的战略发展基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区域科技创新能力。青海省要立足于自身的区位特征、基础优势,结合青海省其他国家战略的发展布局,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本研究从总体思路和具体策略两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青海省利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引领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吴玛 《青海科技》2014,(1):80-80
<正>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消费观念的转变,健康环保和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赢得了愈来愈多消费者的青睐。青海省作为世界公认的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凭借着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食品,走绿色生态农牧业发展道路,取得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世界第三极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高原冷凉性气候,使青海省的农产品不仅拥有绿色、天然的高品质,还独具高原特色。如高原特有、营养价值极高的黑刺、青稞、枸杞、沙棘、冬虫夏草等。  相似文献   

7.
今年6月,青海省出台了《青海省关于优化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和《青海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在认真抓好以上两个法规政策宣传、贯彻落实的基础上,青海省还应将打造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作为提升创新发展能力的三大抓手。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青海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青海通过欧盟认证的有机枸杞种植已达近5.5万亩,位列中国之首。通过科学种植、规模化发展,枸杞已成为青海出口数量和金额排名第一的农产品,出口至欧盟、美国、香港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青海有机枸杞的种植基地位于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的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腹地。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青海省地方实际。本文以青海民族大学为例,着重阐述了盐湖化工"新工科"人才培养的主要努力方向及其对青海省实现"一优两高"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青海省"十三五"农牧业对外合作交流规划》的目标要求,青海省注重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与畜牧业发展较快的国家进行合作,加快铁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畜牧业长效发展机制,扩大对外人文交流,扎实推进与相关国家构建互联互通的合作基础,特别是与澳大利亚畜牧业的合作,已经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本文根据青海省与澳大利亚畜牧业合作的战略部署,认真分析青海省与澳大利亚畜牧业的合作基础,详细探讨青海省与澳大利亚畜牧业合作的发展优势,根据两地优势互补及互惠共赢原则,提出下一步相关合作模式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规划基于"十三五"国家社会发展科技创新规划和青海省"十三五"资源环境领域科技创新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需求,分析了资源环境领域科技发展的机遇、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青海省"十三五"资源环境领域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和具体发展目标,明确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资源高效开发与循环利用、全球气候变化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环境保护与环保产业培育5大领域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任务,并且提出了具体可行的保障措施,归纳提炼出青海省"十三五"资源环境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建议项目。  相似文献   

12.
正青海天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坚持"高科技、轻资产"的发展思路,致力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推广,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青海省科技型企业、西宁市科技型企业、青海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西宁市知识产权(专利)示范企业。公司技术核心刘宏研究员,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  相似文献   

13.
张建中 《青海科技》2002,9(1):43-45
青海省新远对外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一九九九年三月,一九九九年六月由外经贸部授予进出口经营权,注册资金壹仟零壹拾壹万元人民币.其业务在原青海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青海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青海省土产进出口公司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公司主要经营:中药材、西药制成品、粮油食品、农副土特产品、蜂产品系列、畜产品等的出口及银行专用设备、医疗器械、分析仪器、制药机械、化工原料、生产及建设物资、大型娱乐设施等的自营和代理进口.  相似文献   

14.
李杰兰  陈兴鹏  王雨  张子龙 《资源科学》2009,31(9):1624-1631
本文立足于生态经济理论,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方法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青海省"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结构模型,表明经济增长、资源枯竭和环境影响之间的反馈关系.包括8个子系统:生产子系统,人口子系统,人力资本子系统,人造资本子系统,不可更新资源子系统,可更新自然资源子系统,技术子系统,环境污染子系统.采用系统动力学专用模拟分析软件VENSIM PLE5.4模拟青海省"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可能的运行情景,时青海省"资源-环境-经济系统"运行规律进行探索,旨在揭示青海省不同发展模式下的环境响应,为青海省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也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青海省经济发展时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突出,对自然资源表现出弱可替代性;青海省应当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国家投资是青海省环境友好型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天然植物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中药作为天然植物药的代表,显示出良好的行业成长性。国家积极推动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进一步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国家对中药行业的发展颁布了多种特殊政策和措施,如重点支持和鼓励对中药材科研方面的投入和中药材生产扶持,重点鼓励饮片工业建设,积极促进中药饮片工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等。  相似文献   

16.
《青海科技》2010,(5):F0003-F0003
<正>"青藏高原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是国家公益性财政专项和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列项资助、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下达、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主持的项目。  相似文献   

17.
《学会》2015,(10)
<正>9月24-25日,由中国科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主办,青海省科协、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融合发展:新常态下科技期刊的发展之路"。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章良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以及科技期刊工作者380余人参加会议。本届论坛包括开幕式及大会主报告、高峰论坛、专题分论坛、科技  相似文献   

18.
青海青藏华峰中蜂蜂业有限公司,是青海省唯一一家以保护和发展"中华蜜蜂"(即青海土蜂)为主的企业,并于2016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了青海省首批"国家食品诚信管理体系认证",公司在海拔3200米的草山、草甸拥有得天独厚的繁育和蜜源保护基地。本文首先介绍了公司对中华蜂的研究现状,然后阐述了青海中华蜂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传承民族文化的文化价值、保护黄种人体质健康医药保健的营养价值,说明了中华蜂是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生态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近年来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了影响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当地枸杞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雒晓兵 《大众科技》2021,23(6):82-84,93
为了分析白银市靖远县枸杞产业发展现状,文章对靖远县各乡镇600多户农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汇总,分析了白银市靖远县枸杞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枸杞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以促进当地枸杞产业的持续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