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杨 《青年记者》2016,(23):159-160
当前我国高校的安全教育主要是通过讲座、演习、不定期检查等方式进行,教育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可持续性.因此,为了提升安全教育效果,需要创新安全教育机制,丰富安全教育的形式,而新媒体为安全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方法与路径. 新媒体的特征 新媒体是伴随着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以互联网、通信卫星等为传播媒介,以电脑、手机等为载体.对高校的大学生来讲,新媒体是他们经常使用的信息工具.新媒体环境指的是由新媒体技术、新媒体传播内容、新媒体使用群体所构成的媒体活动氛围,新媒体环境下的安全教育工作表现出了即时性、互动性、网络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韩汶璐  李蔓荻 《今传媒》2023,(11):37-4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和精神标识,也是中国人民继往开来、永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新媒体时代,各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举措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解析了新媒体时代高校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面临的现实困境,从“新媒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教育平台、教育形式、管理机制四个角度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旨在为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注入崭新力量。  相似文献   

3.
段诗萌  黄玲 《今传媒》2016,(3):122-123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播手段与传播形态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为新闻从业人员的能力与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高校新闻教育也应该应时而变,培养时代所需的新媒体人才.本文立足于新媒体环境,结合当下高校新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地方高校新闻教育提出建议,以促进我国地方高校新闻教育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常永强 《今传媒》2023,(11):45-48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传统文化媒介形象正在向可视化方向转变,并凸显出即时性、交互性、社群化和个性化等特点。基于此,笔者提出要从新媒体话语形象和文化传播者形象两方面入手,通过活用新媒体、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教育、挖掘文化资源以及塑造文化品牌等方式,重构我国传统文化传播媒介形象,旨在为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唐天奕 《新闻世界》2013,(6):322-323
我国是“体育大国”,体育运动是公共生活和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育运动员则是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运动员形象经历了“从榜样到偶像”的时代变迁。新媒体环境下,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对运动员形象的塑造又有着独特的作用和影响。因此,新时期的运动员应该利用新媒体,积极、主动地塑造自己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周眙 《兰台世界》2020,(2):29-31
对于高校档案工作,新媒体带来了巨大的信息量,同时也为管理方式带来了跨越式变革。步入新媒体时代,为保证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有必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建立全新的档案管理方式。文章针对我国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下档案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究,着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以此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进程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方式与特征不断演化发展,高校既面临思政教育转型的挑战也面临思政教育实效性提升的机遇。文章首先对新媒体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耦合性进行分析,继而重点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结果显示:教师是思政教育的主战线但实效偏低,高校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但手段单一,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力军但明辨是非的能力欠缺。基于此,文章提出教师要转换思政教育角色,高校要优化思政教育方式,学生要提升对信息的判断能力,最终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时效性。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环境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多种优势条件,促使教育理念发展模式产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要充分的利用新媒体优势条件推动职业教育稳固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环境给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助推作用以及新媒体环境下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并进一步分析了利用新媒体环境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已经深入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作为新媒体使用的一大主体,其生活方式、交际方式、思维模式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体在影响大学生的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因此依托新媒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必然趋势,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何趋利避害,探索利用新媒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新途径、新方法,便成了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唐琛 《新闻战线》2015,(5):141-142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对英语教学改革起到推动作用。本文结合我国传统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新媒体环境对英语教育的影响,并提出新媒体技术应用的发展方向,为我国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网络及计算机的普及使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很大改变。英语教育工作对新媒体技术的需求逐步增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与方式的转变也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全球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网络化越来越成为发展方向的新时期,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媒体发展越来越迅猛,这就给传统媒体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挑战,需要传统媒体对此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要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转型方式,推动传统媒体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尽管从总体上来看,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传统媒体都在积极探索发展方式的转型,但目前仍然有一些传统媒体对新媒体环境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机  相似文献   

12.
为保障公众文化教育的基本权利,打破我国公众文化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政府和企业要携手合作,以包容性发展理念指导公众文化教育的发展。通过对少年儿童的多样化教育、对青年人的精细化教育、对中老年人的常态化教育,创新公众文化服务方式,引领公众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当下已进入新媒体时代,由于技术的发展,新的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不断改变着传媒生态、传播模式和舆论格局,也对新闻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本文立足于新媒体环境,探析我国高校在新闻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借鉴和剖析西方及其它新闻名校的经验,为我国高校新闻专业教育提供合理化的建议,以期能够培养出优质的"新媒体"人才。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外部条件,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客观条件。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使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复杂化,对受教育者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判断、价值取向等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舆情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对策和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5.
即将建立的中国出版博物馆作为保存中国出版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在推动国民教育的道路上责任重大.当前新媒体与新技术推动了出版博物馆在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教育活动上的改变,为博物馆教育带来创新.通过借鉴国内外博物馆的教育实践经验,出版博物馆要在注重馆藏与陈列的基础上,实现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通过打造中国出版文化教育基地、构建出版博物馆网络平台、加强与学校联系到多方合作推动国际化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介技术改革对信息传播方式和人们的接受方式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新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社会建设的各行业,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新媒体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对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是教育专家和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教学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探索了新媒体环境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希望对高校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于新媒体环境,结合当前新闻改革方式和传播教育的变化,对于新闻与传播教育改革趋势这一主题做简单分析,并提出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新闻?这是新闻学教育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本文从这一问题入手来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人才的培养。文章认为,将新闻定义为一种仪式更符合数字媒体互动性、参与性的特点,文章在借鉴国外新媒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闻教育,尤其是地方新闻院校的情况,提出了基于伦理教育的团队合作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马艺 《报刊之友》2014,(3):148-150
20世纪30年代,媒介素养教育随着大众媒介的普及而为人们所关注,90年代,这一概念开始引入我国。尽管这期间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仍未能从我国媒介生态大环境中对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提出有益的建议。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媒介素养开始呈现出一些问题,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逐渐由隐性向显性发展。本文旨在研究作为新媒体受众主力军和我国未来建设者的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同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媒介素养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对新闻编辑记者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要求新闻编辑记者必须要改变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并要对自己的综合素养进行全面提高,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从而为新媒体开拓出全新的发展局面。因此,如何在复杂多变的新媒体行业占据一席之地就成为各大新闻媒体行业改革创新工作模式与工作理念的重要目标。对此本文做了深入分析,首先对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记者的素质现状进行了介绍,然后对新媒体环境下对新闻编辑记者的素质要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