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新能源车企呈现蓬勃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而锂离子电池作为重要的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被广泛使用。由于锂离子电池易燃,因此如何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一直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和废旧动力电池在未来的回收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分析在EPR制度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的有效途径和回收网络构成要素,以及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利用进行简要论述,以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回收再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每年向整车厂支付一定的租金,这样,一方面决定了财政资金的一次性投入,对电池企业的产品质量,也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一方面缓解了电池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另一方面为动力电池的进一步研发和持续改进创造了条件。这种运营模式获得了多赢的效果,创造了新能源汽车产业良性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为了配合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要想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必须立足于国内的能源现状和市场需求,尤其是在电池应用技术的研发上要加强创新,制定出真正有利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对此,本文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应用状况进行探讨,以便进一步明确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开发方向,创新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商业化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破坏性创新视角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碳经济成为时代主流的背景下,国内外汽车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新能源汽车。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应用破坏性创新理论的分析框架,提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路径:短期以中低端混合动力车作为技术起点,持续培养自主创新能力;长期要争取动力电池等独立的技术发展轨道,实现新市场破坏性创新。最后,就解决创新发展障碍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未来的良好发展,以管理视角从发展与应用现状、充电设施产业和电池回收处理3个方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当前电池产业的现状和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并对我国动力电池的发展进行展望,最后提出基于全生命周期视角的动力电池产业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7.
EPR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率低而导致处理率低、回报率低的产业发展瓶颈,在借鉴国、内外相关产业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设计EPR制度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模式,提出保障该模式运行的相关政策,对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等问题日益严重,公众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渐增强。节能减排的兴起,使得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大众热捧。本文运用SWOT分析模型,从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四个方面分析我国钠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剖析对钠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青海科技》2016,(4):42-44
正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电池、配套设施、商业化,被称为拉动新能源客车发展的"三驾马车"。电池技术更是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世界各国均在大力研发电池技术,而单体大容量电池便是一个热门方向。单体大容量电池是趋势2014年11月12日,在第十二届米其林必比登挑战赛上,单体超大容量500AH锂电池纯电动大巴的全球首发,得到了客车和创新两项大奖,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正"十三五"期间,在国家强力推进污染治理以及着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根据规划,至202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00万辆。然而,与一路狂奔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模相比,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却相对滞后,这一现状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2015年我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万辆,同比增长4倍,成为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生产大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庞大的产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提高,动力电池的研究变得尤其重要。基于动力电池产业链,通过专利视角分析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从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中的关键材料出发,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负极材料、隔膜及电解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发展正极材料是大幅度提升动力电池比能量的首选,其将朝着高电压、高容量的方向发展;发展硅基负极材料成为行业共识。接着结合动力电池产业链中下游的关键技术,对动力电池匹配与优化、电池制造工艺及电池回收与梯级利用给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纵横》2011,(21):40-4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结合“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江苏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和《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纲要(2009—2012)》,加快提升盐城经济开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环境,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对盐城经济开发区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特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3.
如今,新能源汽车由于它的结构简单、无二氧化碳排放等诸多因素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了全球的关注焦点。然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是在动力电池,所以电池的寿命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全性与使用寿命,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剩余电量的荷电状态进行了估算与研究,采用了无迹卡尔曼(UKF)法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剩余电量的荷电状态进行了精确估算。通过仿真测试表明,新能源汽车电池荷电状态SOC估算算法是真实有效的。UKF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剩余电量SOC估算算法的应用可以延长新能源汽车的寿命,可以使得电池的安全性更高,并使得电池降低运行成本,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全球广泛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纵横》2011,(13):59-6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结合“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江苏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和《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纲要(2009—2012)》,加快提升盐城经济开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新能源汽车的三大关键技术电池、电机、电控中,电池技术及其配套设施无疑是人们最关心、也是最迫切想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已经问世超过一个世纪的铅酸电池,还是当前主流应用的锂离子电池,人们一直都在想方设法改进其性能。同时更不忘进入其他领域进行探索,利用各种新技术,研究各种新材料,创造和尝试各种新型动力电池。这揭示了当前正值动力电池技术革命的前夕,各项性能优异的理想电池即将产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年增长。介绍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探讨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发展情况,并引入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新能源汽车重点研发的专项中,动力电池作为一个方向,大概占到了25%,在六个方面对动力电池研发进行支持。第一,新材料新体系;第二,高比能锂电池;第三,高功率长寿命电池;第四,动力电池系统;第五,高比能二次电池;第六,测试评估。破解电动汽车不方便、不经济、不安全的根本出路,是提高动力电池的技术水平,动力电池需要有新的突破。2016年6月30日,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正式成立,我国将整合国内很多机构和企业,以国家队力量来开  相似文献   

18.
2020年北京市退役动力电池量将超过5 000吨。2019年京津冀地区确定了18个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示范项目,同期,北京58家汽车生产/梯次利用企业在官方网站公布了263个回收服务网点信息。回收模式方面,国外在产业联盟回收模式、生产者自主回收模式和第三方回收模式等方面已有成熟案例。研究表明,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模式短期内以汽车生产企业自主回收为主,市场成熟后,产业联盟和第三方回收模式将更具优势。经济性方面,北京市场上动力电池以三元电池为主,可通过湿法回收再生金属获取价值,811型三元电池回收将亏损535.4元/t,622型三元电池回收收益为517.7元/t。当电池收购成本低于7 000元/t时,两类三元电池回收均可实现盈利。  相似文献   

19.
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政策区分为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类,搜集了政府、制造商和消费者在网络媒体所发布的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相关的政策文本、论坛发言、媒体采访等热点信息资料,应用文本挖掘和对应分析等方法对新能源汽车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类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政策意愿及其差异性开展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制造商和消费者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过程中的"政策意愿"存在一定的差异,政府对于基础设施、示范推广等供给侧方面的政策意愿相对较高,制造商对于金融扶持等供给侧方面的政策意愿相对较高,消费者则对于购置补贴、税收减免等需求侧方面的政策意愿相对较高。要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政策实施中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就必须谋求"政策制定方(政府)"与"政策需求方"(制造商和消费者)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过程中政策意愿的契合共鸣。  相似文献   

20.
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直接能量来源,对整车的安全性和耐用性起到决定性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和使用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以热失控为代表的动力电池安全事故频发,严重限制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普及。因此,深入研究动力电池热失控机理并优化相应的热管理技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现象出发,系统总结热失控的演化过程,阐明机械、热、电及内短路导致电池热失控的机制。基于此,本文全面总结目前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的研究思路,并对未来提高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的策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