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婕 《学子》2014,(10):98-98
一、带着真心"求真务实"对待工作,"真心实意"对待学生,用真心做教师。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火热而真诚的心。二、携着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  相似文献   

2.
<正>爱是一种本能,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更是每一个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阳光和雨露。爱孩子,可以说是每一个家长都共同拥有的天性,哪一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呢?从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做父母的心里就充满无限的爱,全家老小,上上下下,无不为孩子的到来而感到欢欣鼓舞,激动异常。孩子是我们的心头肉,为孩子付出我们全部的爱,每个家长都无怨无悔。可是,我们会爱吗?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的爱让孩子得到的不是温暖而是伤  相似文献   

3.
<正>俗话说:人无完人,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更是如此。我想如果将学生优秀的一面看作是阳光的话,那么他不足的一面、他们的缺点就是阳光下的阴影,而这一面恰巧是被学生刻意隐藏起来的角落。作为老师,就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改正这些不足,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完善自己。一、练就慧眼,用爱来引导学生正视自身的缺点中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认为: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是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感情,没有  相似文献   

4.
一些家长说,现在的孩子真烦,他每天做作业时,总是爱问家长,做一题,问一题,自己就是不动脑子。如果家长不给他们讲答案,他就说不会,真的拿他们没有办法。人都有一种惰性,孩子一提问,家长就给出了现成的答案,孩子轻松了,他们当然乐意。但长此以往,容易使孩子养成一种依赖思想,养成不爱思考的坏习惯。所以说这是一种消极的、被动的帮助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无效的帮助方式。积极的帮助方式应该是,家长不要急于给出答案,与孩子共同分析题意,讲清解题思路之后,仍然让孩子自己去做,这样让他从小养成独立思考和独立作业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5.
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是每位做父母的天性使然。父母的这种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基础,没有这种爱,就谈不上家庭教育,更别说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如果父母只懂得爱,却不懂得用爱来教育孩子,管理孩子,自然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把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厉。[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中一种常见的毛病是家长对孩子说话啰嗦,尤其是母亲表现得更为突出,整是唠叨不断。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唠叨是自己不相信自己的表现。为自己说的话办的事不放心,才不断地重复。软弱和紧张型的人特别容易唠叨。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里,很容易成为一个不自信的浮躁的人。那么,家长怎样才能防止在教育孩子时说话啰嗦呢?  相似文献   

7.
郑委 《家长》2015,(1):25-26
作为家长,如果能真正理解"换位思考"的话,你会觉得在家长口口声声说着自己要崩溃、自己多么无助、自己多么不容易的时候,最不容易的是孩子,最无助的是孩子,最先崩溃的可能也是孩子。这是一个妈妈的求助信,大家先看看吧,说实话,我收到类似的求助信太多了,但每一次看完我都会难过,作为家长,如果能真正理解"换位思考"的话,你会觉得在家长口口声声说着自己要崩溃、自己多么无助、自己多么不容易的时候,最不容易的是孩子,最无助的是孩子,最先崩溃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孩子是需要表扬的,但这不意味着当孩子犯错时,就不给予批评。但是批评孩子时,如果一味地责备孩子,甚至打孩子,那么往往事与愿违。批评孩子还是要讲究策略的,所以家长要学会一些批评孩子的技巧。那么,家长批评孩子时,应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一是低声。家长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二是沉默。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解脱”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  相似文献   

9.
中国家长教育倡行者郑委在答《家庭》杂志记者问时说过:"如果父母把孩子的教育推给老人,这叫渎职。老人可以帮着养,育的事一定要靠父母自己。"他还说:"中国家长太爱孩子了,但也太不会爱孩子了。会爱才是真正的爱,真爱需要学习……"郑委先生真切地道出了笔者急切想对年轻父母们说的话:"学会真正爱孩子吧"。一、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小时候不管我,现在管我有什么  相似文献   

10.
幼教信箱     
女儿最近很爱说谎,每当我责问她为什么要撒谎时,她都说是她想出来的。她才5岁就说谎,长大以后怎么办?海南郑双枚答:这一年龄的孩子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会把想像的东西和现实相混淆。因此孩子所说的谎话,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想像谎言”,他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是在说谎,这与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欺骗别人的谎言有本质的区别。对此,家长不要用道德标准去评价孩子的谎言,这是孩子想像力丰富、活跃的表现。但如果孩子总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久而久之,他的思想和行为就容易与现实脱节,过家长朋友们:在教养孩子过程中,相信你们都曾遇…  相似文献   

11.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王培红每一个人都有爱的要求,处在发育成长中的少年儿童,更需要爱的阳光和雨露。一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如果能以自己崇高的师爱去温暖和滋润学生的心田,满足学生心理上对爱的需要,就会在教书育人中获得丰硕的成果。班主任在学生中都有一定的威信....  相似文献   

12.
父母您该反省自己了!主持人徐国静家长如是说:现在的孩子拿父母的话当耳旁风,苦口婆心讲学习之道不爱听,循循善诱讲人生之道不但不爱听,还常以讥讽或嘲弄的态度认为多此一举,认为家长讲的都是老掉牙的一套,对他们无用,究竟家长讲什么对他们有用呢?孩子如是说.我...  相似文献   

13.
周洪宇 《师道》2008,(4):15-15
作为一种使年轻一代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教育理念,阳光教育是针对独生子女成长环境的孤独而提出来的,特别强调要使人内心坦荡、乐于助人。阳光教育还是一种爱心教育,即不仅要求教师和家长有爱心,知道什么是爱,以及如何去做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而且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学会爱,并且彼此学会关心、关爱、关怀、关注、关切和关照,成为笑得灿烂、玩得开心、活得快乐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4.
正"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这么富有哲理的话,出自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之口。参加工作二十年来,我始终牢记这句话,在教育教学中深入钻研,不断探索,以"爱"为核心,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阳光教育风格,对学生进行阳光教育。一、用阳光的心态面对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1.把关爱的阳光洒向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5.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师爱不是给予和付出这么简单,它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基于"爱学生"的教育艺术,是细节的教育,是要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像一株株幼苗,需要阳光、空气、雨露,他们的成长更需要老师、家长、社会的关心、呵护。一个孩子,在充满斥责挑剔的  相似文献   

16.
陈喆 《家长》2015,(1):6
家是孩子最早获得知识的地方,也是孩子最早感受到爱的地方,家居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决不可小觑,它甚至有可能左右孩子的性格、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如果家居环境始终保持整齐、洁净,孩子就会随时随地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约束自己。即便孩子放学回家的时候家长不在,也会把书包、外衣、鞋子放在该放的地方。如果家居环境脏乱,即使家长再三督促和训诫,孩子也会随手将东西乱放。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从小就应接受  相似文献   

17.
徐静 《广西教育》2005,(1A):88-89
孩子就像一只小船,而老师和家长就像船上的双桨,双桨用力均衡,小船才能顺利前进。这个形象的比喻说明:成功教育需要家长、老师建立健康、和谐的关系。只有家长和老师之间积极配合,主动协调,才能形成育人合力,发挥最佳的教育效果。就此,我谈一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8.
家长有良好的愿望,并不等于就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通常家长容易进入这样几个误区:唠叨没壳有的家长为了督促孩子抓紧时间学习,总是不停地唠叨:“别玩了,快抓紧时间写作业吧!”……这种车轱辘话,最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它会导致孩子把家长的话当耳边风─—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还有的家长总是数落孩子的不是:“你怎么这么笨!”、“不好好学习,以后扫大街都没人要!”……家长误以为多说说孩子的短处,也是在教育孩子,刺激一下孩子,会让他急起直追。其实错了,孩子听了这些有伤自尊心的话,只会感到屈辱和愤怒,产生自卑心理…  相似文献   

19.
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因为处在一种特殊的养育环境中,所以,很容易养成任性的坏习惯。任性的过程往往是:当孩子有某种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就表现为哭闹。而家长为了使其哭闹,便依从了他。次数多了,就在孩子的大脑皮层中建立了“条件反射”,只要不满意,就以各种方式来要挟父母,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家长教育不得法,再加上溺爱、放纵和迁就,最终  相似文献   

20.
王定文 《宁夏教育》2013,(7):128-128
著名教师斯霞,将她教师生涯成功的真谛,归结为“童心母爱”。作为教师,自从融人了这项远远大于自己的宏伟事业,对爱的珲解就会有一个质的变化。那就是,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激情,爱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爱更是一门艺术。试想,家长为什么认为把孩子交给教师会很放心?在孩子心目中,教师的话为什么总是真理呢?那么,为人师者怎样在教育教学中把情和爱注入教育事业,滋润学生的心田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