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网络的发展,受众在"使用"网络媒体的内容的同时,也开始了对网络这一新兴媒介本身的"使用"。"使用媒介"着眼于对媒介的使用,它满足了受众表达、参政议政、通过媒介开展活动、参与娱乐等各种需求,让受众的传媒接近权等权利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使用与满足"理论与互联网环境下的文献接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卡茨(Elihu Katz)提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是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文章综合有关研究,该理论认为受众通过对媒介的积极使用制约着媒介传播的过程,并指出使用媒介完全基于个人的需求和愿望.同传统的信息如何作用受众的思路不同,它强调受众的作用,突出受众的地位.文章认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当代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具有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特征,从而引入媒介传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综合考察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会阅读的文献接受情形,从读者地位反过来审视当代图书馆的管理和运作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大众传播理论。它强调受众的积极性,指出受众是根据自身的需要来选择和使用媒介。字幕翻译在译制影片的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使用与满足"这一视角出发,初步探讨了在英文字幕汉译中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康家话是居住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康杨镇沙里木、宗子拉、巷道三个村子部分回族使用且不同于其他回族的一种语言,当地人称之为"土话"。学术界对康家话的语音、词汇、语法已有一些描写与分析,对康家人的历史来源做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笔者通过对康家话相关成果的综述,以及根据康家地区的调研发现,目前康家话出现了断代现象,面临濒危的局面,急需对其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保存。  相似文献   

5.
罗春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4(9):123-126,137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既有形态,也颠覆了过去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方式,在网络传播模式下,传播者的霸权地位减弱,网络受众的主体地位凸显。“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从受者出发,把受众看成是有特定需要的个人,把人的媒介接触活动看成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因而在网络传播中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6.
焦佳 《天津教育》2021,(4):50-51
使用与满足理论作为传播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区别于传统的受众被动观念,将研究的视角聚焦于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与获得需求上,并以此为指标考量媒介的现实效用。新媒体时代,由于参与信息传播活动的门槛被降低,时空局限被打破,新闻受众捕捉信息和探索真相的能力增强,且呈现出求知欲高、自我意识浓厚、容易跟风等显著的时代特征,影响其使用新闻的动机与满意度的因素也随之发生显著变化。新闻业态的真实性、公信力、吸引力和人文性受到来自于内外环境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张艺蓉 《考试周刊》2007,(33):103-105
在现代信息环境中,由于媒介在社会协调过程中带有明确的引导性和倾向性,加之受众的选择性心理和"拟态环境"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受众的"刻板印象",使之偏向于放大媒介的功能。本文试图从一个侧面反映受众的这种放大行为,探讨受众对媒介社会协调功能的正向和反向的放大,以及针对这种放大情况的建议,力求引发媒介研究层面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移动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媒介使用形态,媒介多任务使用受到研究者关注。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以上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大学生的媒介多任务使用,从媒介功能视角,整合已有研究中需求动机的类型,探究需求动机和使用情境对媒介多任务使用的影响及其差异,丰富了使用与满足理论视域的媒介多任务使用研究。研究发现:(1)大学生最主要的媒介多任务使用都与手机有关,并呈现普遍性、碎片化使用的趋势;(2)学习、信息、娱乐、社交和习惯需求会带来不同类型的媒介多任务使用;(3)学习与工作、休闲与日常、碎片化情境会带来不同类型的媒介多任务使用;(4)相比于情境,需求能够带来更多的媒介多任务使用。  相似文献   

9.
穆冠成  王永强 《文教资料》2007,(30):191-192
"使用与满足"研究(uses and gratifications ap-proach)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最初是一些学者对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动机进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受众的地位和需要逐渐得到政府和传媒的关注和重视,国内学界提出建立"受众中心"论的呼声日高。使用与满足理论是"受众中心(本位)"论的代表性理论;基于公民权利基础上的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的角度,讨论了后"非典"时期受众新闻信息的使用与满足。  相似文献   

11.
城市中少数民族居民语言使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正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苏州作为一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城市,居住着众多的回族人口。苏州回族居民的语言使用情况,颇值得关注。通过对苏州回族居民的语言使用状况、语言能力和语言态度的分析发现,苏州回族居民的普通话能力和苏州话能力较高,回族民族别同用语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2.
蒲洁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4):120-121
通过对四川阆中回民禁忌语的调查,分析回民禁忌语的特点,讨论回族禁忌语发展变化的过程,以及与汉语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开始通过互联网播出,有观点认为,用户最终会因此转为使用互联网而放弃电视。为了回应这种观点,此项研究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框架,通过问卷的方式对深圳地区的受众进行了调查,以期了解他们的电视和互联网使用行为,试图分析互联网取代电视的可能性。研究发现:一是受众使用互联网的时长大于看电视的时长,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直接竞争关系;二是受众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来获取资讯和娱乐消遣;三是与上网相比,受众更倾向于通过一起看电视来与家人沟通。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教之所以渗透在回族生活的各个方面,究其根本,在回族的形成和发展中,伊斯兰教起了十分重要的纽带和决定性作用,对回民心理素质及人际交往均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成忠 《山东教育》2003,(35):51-52
教材是沟通已知与未知的一座桥梁,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获得过程与体验、进行情感交流与价值培养的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参考和媒介。教师在教材面前不是被动的执行者,而是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教材建设的参与者,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研究教学创新,而且要培养自己挖掘、调整教材的能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把握教学要来,用活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媒介,教师钻研教材,不仅要弄懂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教材编写者的意图,而且要通过教材的字里行间,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切实把握教学要求,全面完成教学任务。l.以知识…  相似文献   

16.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得出云南少数民族青少年网民在网络使用上的特殊性,以及在互联网使用中存在的媒介素养问题、硬件设施问题、信息霸权问题和信息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电影《失恋33天》的成功,可以从文本、机构与受众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在文本方面,它包含了一个易于被接受的"因果式线性结构",一个女性"叙述人"的叙述视角,以及两个性格独特而鲜明的"新新人类"。在媒介机构方面,它利用先进的媒介技术成功地进行了跨媒介立体式营销,同时迎合了当今社会的"单身文化"与我国的主流婚恋哲学。在受众方面,它在受众需求和选择日益多元化的年代,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理、补偿心理和认知心理。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的回族抗战,是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省份,河南回族民众积极参与抗战,保家卫国,其形式既包括国民党回族将士的正面战场作战,也包括半官方的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下属的中国回民青年战地服务团在豫省的对敌斗争,还包括其群众协助国军作战以及由回民组建或参加的游击队武装进行的抗日活动。  相似文献   

19.
正宁夏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占全国回族人口的20%以上,是中国的"穆斯林省"。全区回族人口比例达到35.76%,中小学校少数民族在校生比例超过40%以上。长期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全区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从2001年以来,全区实施"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迄今已建成175所标准化回民中小学  相似文献   

20.
电视、书刊等是幼儿常接触的媒介,但调查显示幼儿在媒介使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缺乏成人陪伴的问题特别突出,致使幼儿在接触媒介时获益不多,负面影响难以避免.增强媒介的互动性与智能化设计,将有望解决幼儿媒介使用中对家长参与提出的高要求与家长在时间、能力方面欠缺之间的矛盾.借助电脑、网络等新型媒介,开发利用幼儿教育数字化资源库应是解决当代幼儿家庭教育现存问题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