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博已经成为转型期中国重要的舆论场域,也已经成为外国媒体的重要信息来源。本文从美国、英国、法国各选取了两家著名媒体的网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外媒对中国微博的语言使用和报道偏向。研究发现,2011年之后,外媒对微博的报道迅速增加,报道偏向于政治类新闻,微博上的信息框架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外媒的报道框架。微博成为外媒眼中的另一个中国。  相似文献   

2.
杨光辉 《今传媒》2016,(12):31-32
本文以2013年4月20日发生的雅安地震中的"四川发布"为研究对象,以场域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场域建构问题.在突发事件中,要实现传播主体与受众政务微博信息传播活动中的传与受的二元共存问题,而传播主体舆论与受众舆论实际涉及到两个舆论场的二次元消解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突发事件中的政务微博必须要建构信息场域、建构知识场域、建构引导场域和建构认同场域,从而更好地实现政务微博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蔡鹏举 《新闻世界》2012,(8):135-136
政务微博的发展和运作已成为当下政府及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微博场域中的重要一员,政务微博由于其特殊性和差异性,不仅受到现实权力的控制,而且受到虚拟网络场域的影响,使其在实践中表现出双重特征:官方的政治严肃性与民间公众的亲和性。本文运用法国社会科学家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以突破传统的二元对立的观点,分析、解读政务微博实践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林睿鋆 《新闻世界》2013,(5):232-233
如今,网络已成为人们社会交往的主要场域。而微博无疑是当下最活跃、使用最充分的网络社交工具之一,研究在此场域的网民社交活动具有代表性。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微博用户在微博中的自我呈现行为,来探究在情境融合的网络场域中如何进行自我呈现,以及在自我呈现背后的原因,以及我们该如何看待网络场域中的自我呈现。  相似文献   

5.
微博是最近一段时间非常盛行的社交方式,新浪微博更是当前国内最主流最火爆,也最具人气的微博产品。随着微博的日益火爆,一大批着迷者没日没夜地上微博,甚至成为所谓的"微博控"。而"微博控"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依赖,有其独特的媒介特性,从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出发分析"微博控"在微博场域中自己的实践方式,以对其媒介依赖行为的成因进行了解。  相似文献   

6.
赖尔曼 《东南传播》2021,(12):77-79
2020年6月微博掀起了一场"全民Mojito"歌曲翻唱活动,其中绝大多数作品聚焦政务工作和公共事业,主流话语以流行文化为载体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从场域理论的视角回观这一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流话语传播实践,场域的限制是主流话语表达与传播遭遇困境的原因之一,促使主流话语在寻求场域规则更新的道路上走向对流行文化场域的借用.需要警惕的是,场域借用的不当可能会导致场域变形,造成主流话语传播效果的弱化和对流行文化的破坏.  相似文献   

7.
基于社会媒介而形成的社会媒介公共组织本质上强调参与者话语传播的开放、分享与互动,也是一个自组织的网络传播系统。本文主张用布迪厄开创的场域视角来诠释社会媒介自组织传播实践,并为此提出了社会媒介场域的概念,分析了社会媒介场域独立存在的依据,并以新浪微博为例阐明了社会媒介场域理论建构中的相关概念,包括社会媒介场域中自组织传播行动者主体、自组织传播的幻象、自组织传播的位置关系、自组织传播的竞争工具——资本、自组织传播的逻辑——惯习等。  相似文献   

8.
舆论风暴是一种具有持续而广泛的影响力,且具有巨大冲击力的舆论现象,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不容小觑,而强调互动性的微博平台的出现,给舆论风暴的积聚和爆发提供了一个条件良好的场域.本文以2017年伊始于微博平台发生的因"丽江打人事件"而产生的舆论风暴为案例,并结合相关舆论学理论,尝试探讨微博平台中舆论风暴所呈现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宣田恬 《声屏世界》2022,(2):99-101
社交媒体、移动和互联三重革命正在影响中国的网络空间,庞大的信息数据使得用户的媒介接受习惯正在变迁.近年来,微博升堂现象在社交平台上泛滥成灾,用户信任被消费,平台吸取"毒流量"现象明显.文章基于该现象,对微博舆论场域构建提出了策略.文章表明,微博舆论场域构建与客户端、媒体、用户离不开关系,微博平台的转型将推动舆论场域的良...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媒介而形成的社会媒介公共组织本质上强调参与者话语传播的开放、分享与互动,也是一个自组织的网络传播系统。本文主张用布迪厄开创的场域视角来诠释社会媒介自组织传播实践,并为此提出了社会媒介场域的概念,分析了社会媒介场域独立存在的依据,并以新浪微博为例阐明了社会媒介场域理论建构中的相关概念,包括社会媒介场域中自组织传播行动者主体、自组织传播的幻象、自组织传播的位置关系、自组织传播的竞争工具——资本、白组织传播的逻辑——惯〉--j等。  相似文献   

11.
金菁 《新闻知识》2012,(9):35-36
微博,归根结底是节点传播的一种实现方式,其场域特点不违背节点传播模式的特点。因而公共事件在微博场域中的特点可以归结为公共性和节点传播模式的结合。除此之外,微博在实际中还是一个特殊的舆论场,因而在其中的公共事件的产生和特征又不免受到舆论场特色的影响。本文立足媒介社会学视角,通过分析微博媒介形态特点,探讨在微博场域中公共事件的产生和特征。  相似文献   

12.
赵伟 《新闻世界》2013,(4):143-144
本文采用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视角,把微博视作充满话语争斗的舆论场。在简要回顾对微博的各种研究之后,把关注微博的中外舆论化约为两种:乐观与悲观。乐观派认为微博是舆论的春天,微博成就了人人书写的年代;悲观派则批评微博具有天然阶级性,在他们眼中,微博不过是传统精英把控现实话语权的阵地,所谓的公共意见也只不过是少数群体的想象。本文认为,正是这些充满争议的舆论交锋建构了微博的日常政治生活史。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5,(11):54-58
"惯习"(Habitus)和"场域"(Fields)这两个概念是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先驱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文化分析的核心概念。本文将利用文化分析理论对微博文化形成原因、表现特征及影响进行探析,力图揭示微博如何将特定社会的规则、体系、价值观念内化于社会成员的心智结构内,体现出具有微博文化特色的思维、知觉和行动。通过剖析微博媒介特性背后的文化图景,找寻微博媒介属性呈现的文化因素,以期为新媒体的研究提供新的角度与视野。  相似文献   

14.
借用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场域理论,通过赛博民族志的方式参与到微博超话社区中进行沉浸观察和资料收集,从群内与群际两种机动性视角深描微博超话社群中趣缘群体的群体关系.研究发现,微博超话社区内不同的趣缘群体之间存在着对抗与联盟的双重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非线性的协作与抗衡,其意义在于强调群体身份认...  相似文献   

15.
周洋 《中国记者》2014,(1):68-69
微博在公共热点事件中不仅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而且在舆论场建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历时性维度考察了公共热点事件中微博舆论生成的逻辑结构,提出公共热点事件中微博舆论生成的"中心辐射模式""V+媒与V+V双膨胀扩散模式""扁平去中心化模式"与"社交场域模式"四种模式,并探求对微博舆论的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16.
从关系的角度看问题,是布尔迪厄场域理论的最大特点,不同场域之间由于占位和力量的不同存在着作用与反作用,个体的行为由资本和位置决定,同时又因场域的不同而各异。周秀云事件涉及政治和新闻两个场域,前者作为元场域控制着后者,后者又以其结构性力量进行反控制,同时新媒体的加入增强了这种反控制,且在场域理论视野下,两个场域中人的不同行为策略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高雯倩 《新闻世界》2012,(4):122-123
微博作为新媒介,带来广泛社会影响的同时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本文从媒介环境学的角度出发,论述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的微博,由于其独特的物理特征和符号特征所呈现出的传播偏向性,包括微博的时空偏向、感知偏向和内容偏向,考察这些固有偏向性和传播技术所促成的社会结果和文化结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7,(3):65-69
随着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不断普及。媒介化社会和高风险社会双重背景下的中国,突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呈现出群体非理性等特征。社交媒体的去中心化传播特性和开放的话语表达使得极端言论和情绪快速增殖,民间话语和官方话语在社交场域中既相互博弈又相互融合,重构了新的话语空间和公共领域。文章以近两年各地频发的"出租车罢运事件"为案例,从场域理论、话语分析出发,分析群体性事件中社交场域的话语互动与博弈过程,并提出群体性事件中社交媒体舆论引导的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新媒体环境舆论场域的理论视角来分析新舆论场的形成与消解。新舆论场的概念脱胎于传统舆论场,强调了新媒介技术环境下舆论场呈现的特殊性及其传播机制。从该理论视角出发,本文具体探讨了新舆论场的概念、类型及其形成与消解的过程和原因,指出新舆论场域是在传统舆论场与新媒体舆论场的互动中形成的,二者相互交织为新舆论场的快速形成与消解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孙雪雨 《视听》2022,(2):126-128
学者达尔格伦的"结构、再现、互动"三维度理论为分析微博评论区的公共性提供了框架.微博评论区的嵌套式传播在结构上颠覆了传统媒体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媒体再现公共议题的权利被分化,普通用户在评论区的讨论可能会倒逼新闻生产,从而设置新议题.微博评论区的技术手段既是用户与媒体、用户与用户互动的基础设施,又是建构意见交互场域的前提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