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雪儿》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中讲述了“我”为受伤的信鸽“雪儿”疗伤并精心照料它,直到它能飞上蓝天的事。教学这样一篇课文,我紧紧围绕两个话题让学生探究:雪儿是只怎样的鸽子?“我”和雪儿有着怎样的感情?我在课前向学生出示了这两个问题,请他们自由读文思考,然后再到课堂上小组讨论,最后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课堂上,我与学生就文本内容展开的对话,让我一遍遍地回味,我向往这样的对话。  相似文献   

2.
<正>夸美纽斯有句名言是:"自然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进."教学是一种慢的艺术,慢,在课堂教学中意味着某种节奏,保持课堂的这种节奏,意味着让学生"自然生长",它能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保持宽容、开放、接纳的积极心态,机智处理可能发生的问  相似文献   

3.
自然教学应改变只重视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现象,多采用“开放式情境教学”。让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学会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发挥  相似文献   

4.
伴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一线教师们积极地思考探究适合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理念。我们希望改变科学课堂那种“鸦雀无声”的现状,让科学课堂“动”起来,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让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得到充分的实现。我们可以通过创造生活情境,提倡合作学习,关注基础学习,运用赞赏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做到“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5.
高中物理学科,涉及广泛,知识繁琐深奥,在常态课堂上,笔者认为需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尊重学生的思维,这就需要打造"慢一步"的物理课堂。文章以高中物理为例,分析了问题提出的背景,然后从教师"慢一步"开始,让学生先走一步;教师"慢一步"结论,让学生思考一会;优生"慢一步"发言,让后进生跟上一点三个方面展开对"慢一步"教学策略的具体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张英 《江西教育》2006,(7):76-76
在年前的名校长名教师论坛上,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的孙双金校长为我们介绍了情智课堂的特征,其一就是“静中生智”。所谓“静中生智”就是在静中经历智慧的攀登,让新课程强调的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变为现实?于是,我在思考:该怎样辩证地处理好这一静和一动之间关系呢?  相似文献   

7.
华应龙老师是一位行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学艺术大师。他总是在不停的挑战与创造中用一个个灵动的课例让人惊羡,让听课老师赞叹“我怎么没想到”,让学生生发出“想不出后面会发生什么”的评价。下面我们就以华老师的《圆的认识》一课为例,欣赏这种前路未知的课堂结构,体味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无尽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动手操作是儿童的天性,而只动手不思考又是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的现实表现。小学数学课堂上动手操作理应基于学生好动、好想、好表现的一种"儿童自然"视野下的学习活动,指向儿童思维的一种自然需求与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一种活动必然。只有让学生自然地操作,呈现出自然的操作结果,不断从操作结果返"回"过程,才能迎合儿童的认知情感和心理特征,实现操作的自然和思考的应然,促进操作与思维融合、知识与能力共生。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无疑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启发思考,引导学习,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具有评价功能、反馈功能。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  相似文献   

10.
周雁 《天津教育》2014,(23):116-116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版)》”)提出了“数学思考”这一课程目标,并指出以下具体目的: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这说明,让学生学会思考,特别是学会独立思考,是数学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应该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日常教学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11.
一、提问要让师生形成自然、流畅的交流课堂上的提问不是追问 ,也不是审问 ,它只是一种师生在课堂上交流的方式。审问式、逼问式的提问只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 ,所以教师要尽量温和地、鼓励地向学生提问 ,尽量用一种平等的交流态势向学生提问 ,尽量用自然、流畅的言词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是学习的主人 ,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进入角色。比如学习《鸟的天堂》这一课 ,我们可以抓住题目提问 ,“天堂”是什么意思 ?鸟的天堂在什么地方 ?那个地方有什么 ?为什么称它为“鸟的天堂”?这样的提问 ,自然流畅 ,一层进一…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重“以本为本”,突出“三个中心”,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教师的预设使课堂变得死板、机械、沉闷,缺乏活力。新课标提倡“动态生成”,怎样使小学语文课堂动态化,让语文教学更开放、更具生命力呢?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思考。一、动态的师生关系平等是保证动态的师生关系的前提。要改变“师道尊严”、确立平等的师生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学生在课堂上有学习的自主权。课堂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仅仅是“平等…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教学不应该“着眼于”一节课或一个较短时间段的知识掌握状况,而是要放眼长远,立足长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与数学的一世“情结”而奠基,变“短效”课堂为“长效”课堂。小学数学长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有:为学生创造充分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实现操作与思维的有机融合,引领学生触摸到数学的本质,完成抽象化到形象化的“转身”。  相似文献   

14.
当今孩子的体内有根“懒筋”在作怪,它随时会被触发,往往触发它的诱因是教师在课堂上过于殷勤,让它从而有机可乘。教师应转变观念.充分发挥自已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老师包办得少,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说、去做。要想让信息技术课堂成提高学生素质的课堂,则需要让学生主动地学,要努力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张丹丹 《成长》2020,(4):116-116
生态课堂概念的提出旨在优化教学组织模式,让学生在自然和融洽的学习环境中探究未知,保持其思维活力和专注度。而实施“对话式教学”则是构建生态课堂的根本途径,能基于师生间的多元化交流既赋予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自由,同时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构建情况,增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文首先对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对话式教学”的必要性进行论述,进而探讨基于生态课堂教学理念如何优化具体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引”与“放”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一个研究课题。所谓“引”,就是教师通过精心的课堂设计、创设良好的情境,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先把什么都告诉学生,只让学生根据提出的要求去观察、分析、实践、思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获取知识的能力。所谓“放”,就是把学生放在一种独立探究事物的环境中,让他们凭自己的感觉去感知一些具体事物。不仅要求他们能亲自去完成一些观察实验项目,还要求他们学会动脑筋去自行设计观察和实验的方法,通过自己对事物的基本认识和亲身体会去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以及正确认识事物的方法。下面我就《义务教育小学自然第四册》《水》的教学设计谈谈“引”与“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会”上,笔者听了六节源于自然、流于真实的精彩展示课,这六节课中精巧的教学设计、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及学生的精彩表现都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摄取其中几节课的“导入”镜头,借此引发对小学品德课堂“导入”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归根结底还是母语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课堂上理应让学生手脑并用,听说读写并举。如果课堂上只让学生一味地听、读、说,那么学生的情绪将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多了些许的喧嚣,缺失了太多的积淀思考。试想,一堂缺少凝神静思的课堂,何来智慧的碰撞?所以,教学中要克服课堂上“只动口不动手”的痼疾,结合阅读教学巧设课堂小练笔。  相似文献   

19.
动态生成让我们的教学充满了挑战,充满了灵性,充满了智慧,充满了精彩。他要求我们不能只图省事和形式,应追求真实自然:要让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轻松自如地参与学习,积极地思考,不断地探索,充分“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学生学习的意愿,“顺着学生的思路教”。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及时地将鲜活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理智地纳入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构建精彩灵动的课堂呢?  相似文献   

20.
“平等对话,自然生成”的课堂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师生共同追求和呼唤的课堂情景。而如何让语文课堂生活化,真正成为拥有个性而又不失共性的“聊天室”,值得我们思考。笔者认为,开放话题如和煦的春风,平等对话是滋润的雨露,深入文本是沟通的虹桥,它们共同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一、开放话题,“聊”中盎然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牵引下,学生会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潜能。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思考、表达、创造的欲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话题情境,抛给学生开放的话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学习《画杨桃》一文时,我举出一圆形纸片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