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1年11月,我参加了1961年全国举重锦标赛的报道。这是我从摄影记者改做文字记者后的第三个月。我不懂举重的规则,更没有参加过举重报道,对于如何报道好这次比赛心中无数,但我在10月份就开始了准备工作。首先大力搜集资料,把报纸上和体育刊物上有关举重的报道和举重运动员活动的文章都搜集起来,群细阅读,并根据世界举重锦标赛的报道,初步考虑了报道计划,准备除了发每天比赛消息外,  相似文献   

2.
宗合 《新闻天地》2008,(9):19-19
成熟、稳重,谈吐落落大方。 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女子举重首位奥运冠军杨霞应中央电视台邀请担任奥运会举重比赛解说嘉宾,再次出现在奥运会的公众视野。  相似文献   

3.
翻开她的简历,一组令人震撼的数字映入眼帘:她是中国第一位参加世界比赛的残疾人女子举重运动员,是我国残疾人女子举重世界冠军,是中国残奥史上第一枚女子举重金牌获得者。1994年,她第一次参加比赛就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世界轮椅举重锦标赛上,夺得40公斤级3枚金牌,破3项世界纪录,从此开始了她的夺冠生涯,并一直持续到现在。在1994年北京第6届“远南”运动会上,她夺得40公斤级两枚金牌,破两项世界纪录,是本届运动会首枚金牌获得者。  相似文献   

4.
7月24日清晨,我国举重运动员占旭刚在第26届奥运会男子70公斤级举重比赛中,连破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世界纪录,勇夺金牌。喜讯传来占旭刚的家乡——浙江开化县沸腾了。连续十几天没吃好睡好的  相似文献   

5.
“解说门事件”频出 在里约奥运会77公斤级男子举重项目比赛中,我国选手吕小军与哈萨克斯坦选手拉莫西夫展开冠军争夺战.看到拉莫西夫在挺举时身体尚未站稳的情况下就获得裁判的成绩认可,吕小军夺冠无望,担任央视解说嘉宾的张国政当即情绪失控,对司职裁判“怒爆粗口”:“什么情况啊,我发现裁判脑袋有屎啊.举重规定就是要站,没道理啊.  相似文献   

6.
一条消息能不能吸引人,首先是标题,接着便是导语。标题要能抓住人的眼睛,导语要能抓住人的心灵,这样它的可读性,它的宣传效果,就会相当可观了。 1986年11月,我曾写过一条关于作文比赛的消息。这消息的导语,下了很大功夫,也算冒了一点风险。因为它跳出了惯常导语的路数,很可能不被认可而毙命。给这个导语起个什么“名字”?一时还想不出合适的,故且叫它“梗概导语”吧,因为它讲了一个故事的梗概。 1986年,全国作文研究中心、文心出版社《作文》杂志搞了一场中小学学生作文邀请赛。《作文》主编、我在郑大上学时的老师王素英找到我,想让新华社就这场比赛发一条消息,以扩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评奖有感     
由于工作关系,我很关注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新闻摄影比赛,有时也担任比赛评委,久而久之便有了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8.
读了《我烟火首次获围际比赛金奖》这篇消息,我们感到它的结构很美,很令人喜爱。为什么?因为: 一、层次分明,脉络清楚,语言清晰,主题突出,读后令人感到有物有序,充满由衷的喜悦。新闻的结构是新闻存在的方式,由新闻內容各要素构成。新闻结构,是由新闻的内部结构和新闻内容的外观形式两部分组成。这篇消息的第一段是导语,点明我国烟火表演夺得朱庇特金像奖(第一名)。是消息的主要事实。第二段是介绍比赛中的  相似文献   

9.
天才和团队     
今天我在一家安静的pizza店吃午餐,在杂志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Talent wins games,but team work wins championships(天才可以赢得比赛,但团队才能获得冠军——Michael Jordan),我很赞同及欣赏这句话,并且出神地想了几分钟,然后很感慨。  相似文献   

10.
并不是说某个记者或者某一群记者很牛很有力量,而是因为记者作为监督这个世界运行的力量,是结构性的,制度性的,而非个体性的"你最得意的新闻报道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一个美国中学生问我的。四年多以前,2008年秋天的某一天,我随美国国务院国际访问者亚太组的记者同行,访问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的一所中学,遇到一个新闻兴趣小组,十来个同学,各种肤色的孩子都有。一个肤白发黄的漂亮女生,在回答我们的提问之后,反过来问每个来宾一个同样的问题:听说你们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记者,你们能告诉我,你们每个人最为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举重奥运项目与古代举重运动血脉相连,中国自古盛产"力能扛鼎"的大力士,秦武王嬴荡就是其中之一,后世有人称他为中国"举重之王"。本文通过描述历史上一些关于秦武王嬴荡与举重的故事,来认知古代举重运动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编辑要否改稿,这原本不成其为问题,现在据说有了疑问了。有人认为某些国家的出版效率之所以高,就是因为编辑不改稿的缘故。我是个尚未出道的编辑,知道的事情很少。不过把我们的出版效率低完全归咎于编辑改稿,我以为恐怕不是很公道的。出书慢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印刷力量跟不上,这里不一一详论。我想就编辑改稿问题略谈几点看法,以就正于前辈同行。首先我不同意编辑不改稿的主张。  相似文献   

13.
"给力"泛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我很烦"给力"两个字,因为报纸上"给力'标题泛滥让我由审美疲劳至尤生厌恶. 何为"给力'?一说中国北方土话,表示给劲带劲之意,一说系从闽南话演变而来.作为形容词用类似"牛""很带劲""酷";用作动词相当"给予力量""加油'之意.  相似文献   

14.
志气 《新闻天地》2007,(12):37-39
“当我有一天很穷,很潦倒,就算在路边的时候,别人还是对我好,不是因为我的名:气,而是因为我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秦武王赢荡对举重运动的认识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潇潇 《兰台世界》2013,(10):84-85
现代举重奥运项目与古代举重运动血脉相连,中国自古盛产“力能扛鼎”的大力士,秦武王赢荡就是其中之一,后世有人称他为中国“举重之王”.本文通过描述历史上一些关于秦武王赢荡与举重的故事,来认知古代举重运动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的职业是我从小喜爱的东西,这是我很幸福的事情。但一项运动作为爱好时,它是你自己可以完全享受的东西。而作为职业,它却成了残酷的比赛。  相似文献   

17.
今年初,一篇题为《爱的力量》的文章,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故事的梗概是:本溪钢铁公司南芬露天铁矿的青年女工高凤芹,不怕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用自己纯真的爱,使一个多次被拘留、劳教的人变成了先进生产者。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篇稿子,并把它推荐给广大读者?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强调了感情的东西,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爱”。我们从这篇短文读到了“爱的力量”。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理性的力量,法制的力量是需要的,但是,同样不能没有感情这个东西。其  相似文献   

18.
当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的一瞬间,我们常常能听到他们会大吼一声,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举杠铃是在肌肉发挥力量和速度的条件下完成的。这些肌肉有的一端起于躯干骨上,另一端止于四肢骨上。如果想让肌肉能更大地发挥力量,必须有一端处于相对同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9月23日下午,第11届亚运会新闻中心二楼第三会议室,10多名新华社记者神色紧张地盯着电视机屏幕,亚运会女子举重比赛正在进行中。新华社第11届亚运会报道组的大本营就设在第三会议室里。34台电脑依次排列,这些电脑终端与总社的发稿系统相连,编辑可以坐在终端前发稿。比赛仍在继续进行。这是本届赛会产生第一块金牌的项目,也是参加本届赛会的近5000名中外记者争夺第  相似文献   

20.
北京有一个很漂亮的建筑——鸟巢国家体育场。其实它跟SaaS有很类似的业务模式,因为里面有很多架构,很多设施,很多不同的服务,背后也有很多的伙伴,他可能要联系不同外来的球队或者不同的公司参与比赛,或者表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