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实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教学思想上仍是重方法,轻能力,重形式。轻内容,过分强调共性,忽略学生的差异,拘泥于“统一内容、要求.指导成文”等模式。造成学生习作通篇假话、空话、套话。以至于学生谈文色变,害怕习作,讨厌习作。那么.如何让学生不再对习作说难.让学生爱上习作、乐于作文、易于习作呢?  相似文献   

2.
当下,小学作文教学仍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即重指导轻自主,重批阅轻评改;教师指导越多越细,学生的习作思路就越窄越死。如何才能跳出这一怪圈?笔者认为把讲评与习作有机结合起来才是问题解决的基本途径,而讲评课更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为  相似文献   

3.
正习作教学是指导学生观察现实世界,进行思考想象,运用语言文字,学习创造性表达的过程。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对中年级习作教学认识模糊,加上重阅读积累、轻表达训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年级习作课堂往往变成由教师拟定习作题目或范围,提出习作训练的要求,而后对学生习作选材、段落结构、遣词造句等进行详细指导的模块组合。这种由教师向学生发出习作"指令"的教学行为,忽略了对  相似文献   

4.
吴欣 《海南教育》2009,(3):76-76
小学作文教学.常期以来受考试制度的影响.重结果、轻过程,重主导、轻主体,重文本指导、轻生活积累。有些教师甚至为了应付考试。让学生背作文.孩子们的习作兴趣被消耗殆尽.习作的需要更无从谈起.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给小学习作教学准确定性,为习作教学的改革铺平了道路。下面笔者就如何贯彻新课标精神.创新作文教学谈一谈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5.
小学作文教学.常期以来受考试制度的影响.重结果、轻过程,重主导、轻主体,重文本指导、轻生活积累。有些教师甚至为了应付考试。让学生背作文.孩子们的习作兴趣被消耗殆尽.习作的需要更无从谈起.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给小学习作教学准确定性,为习作教学的改革铺平了道路。下面笔者就如何贯彻新课标精神.创新作文教学谈一谈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6.
多数学生惧怕习作,讨厌习作,他们一上习作课就心烦,只有少数学生对作文有浓厚的兴趣。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害怕习作的原因主要有:目标过高,产生畏难情绪;教师指导重形式,轻内容,僵化了学生思维模式;无效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习作评  相似文献   

7.
从学生习作情况和写作指导教学现状考察,目前学生习作过程中有四个突出的问题:内容虚拟化,缺少生活的体验与感受;语言贫乏化,缺少童真童趣;思维固定化,缺少自由与个性;过程被动化,缺少自主选择和表达的欲望。这些问题反映了作文教学的四个相关问题:习作指导重技巧,轻过程的积累;习作指导模式化,缺少情境与活动的多样化;习作要求统一化,缺少应有的选择性和自由度;习作评价单一化,缺少多元互动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修订版小语教学“大纲”指出 :“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开阔思路 ,放开手脚。”这就一语道破了习作指导要还给学生一片芳草地 ,让学生在这片芳草地快乐、自由地描绘多彩的童心世界。据此 ,在习作指导中 ,我进行了以下的探索。一、触发学生的生活体验 ,引发习作动机过去的习作指导以考试为中心 ,重形式、轻内容 ,使学生的习作成为“无米之炊” ,造成学生习作的种种心理障碍。事实证明 ,要使学生开阔思路 ,放开手脚 ,无拘无束地写出见闻和感受 ,激起习作的表达欲望至关重要。叶圣陶先生指出 :“胸中不先有意思情感 ,单有一个题目 ,而要动手写文章。…  相似文献   

9.
张桥娣 《广西教育》2014,(41):32-33
正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修改习作与指导写作同等重要。但传统的习作教学往往重"写"轻"改",或是教师包办代替学生改习作。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习作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权呢?"习作教学应当把教师的修改转变为学生的主动修改,让学生在反复修改的实践中提升习作能力。一、示范评改《论语》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生修改习作前,教师必须进行修  相似文献   

10.
当下的习作教学,很多教师一直都过于重技法传授而轻情感熏陶、只关注习作指导而轻阅读感知、常常放眼于全篇而忽略核心段落的打造,从而制约了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因此,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努力突破这些认知局限的禁锢,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提出要关注方法,促进阅读与写作的融合;蓄积情感,促进体验与方法的融合;关注核心,促进构思和重点的交融等作文教学策略,以期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学生习作审题能力的缺失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审题能力缺失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在教学中教师们一是,重语言的感悟,轻课题的解读;二是,重内容的指导,轻自主地理解;三是,重开放的训练,轻细致地推敲。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寻求到了相应的对策:一是,阅读教学中关注课题,培养审题的习惯;二是,习作教学中注重指导,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小学传统的习作教学重指导轻评改,一直无法摆脱“作文难”的现状。按照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与教学整合的要求,在学生作文起步阶段,就运用网络互动平台辅助习作评改,既重指导更重评改,把写作文更要改作文的意识从习作一开始就植根于学生的头脑,逐步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多数学生惧怕习作,讨厌习作,他们一上习作课就心烦,只有少数学生对作文有浓厚的兴趣。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害怕习作的原因主要有:目标过高,产生畏难情绪;教师指导重形式,轻内容,僵化了学生思维模式;无效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习作评语不能触动学生而使学生丧失信心;学生作文不能发表,导致学生的写作动力不强。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延用“作前指导、学生习作、批后讲评”的流程进行 ,指导、习作、讲评、修改基本分离 ;同时 ,在具体的教学中 ,又往往重指导、习作 ,轻评议、修改。这样的教学在实践中表现出许多的弊端 :由于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大多只顾写 ,缺少对习作的主动“回眸” ,也得不到老师或同学的帮助 ,所以往往是“木已成舟” ,方知自己的习作没达到训练的目标和要求 ,致使许多学生难以体验到作文成功的乐趣 ,进而产生对作文的恐惧、厌恶的情绪 ;教师的作前指导常常是就要求讲要式 ,就方法讲方法 ,缺乏针对性 ,难以根据学生习作的具体情…  相似文献   

15.
韩佳亮 《山东教育》2008,(10):22-23
当下,小学作文教学仍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即重指导轻自主,重批阅轻评改;教师指导越多越细,学生的习作思路就越窄越死。如何才能跳出这一怪圈?笔者认为把讲评与习作有机结合起来才是问题解决的基本途径,而讲评课更是其中的关键一坏。为此,我做了这样的尝试:“一次作文——评改——二次作文”,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学校的习作教学中,教师普遍存在着“二重二轻”的问题:一是“重教法轻学法”。教师突出技法指导,忽视学生的技能形成,造成学生写作能力不强;二是“重写作轻口述”。课堂上学生无话可说,有话说不出,说出来了也只是只言片语,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更说不出一段通顺话。怎样解决习作教学面临的这些问题,走出农村习作教学低效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初始阶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非常重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三年级作文教学中开展看图作文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写作能力,从而实现语文素养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了习作单元,包括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六大板块。对于习作单元的编排,陈先云先生说:“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改变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中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可见,教材十分重视对学生的习作指导。小学阶段,习作教学由写话训练(第一学段)、课后小练笔、单元习作和习作单元组成,其中,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不同于常规课文,而是直接指向习作。那么,该如何教这一类的精读课文呢?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存在着重作文指导、轻作文修改的教学状态,教师只重作文的结果而轻作文修改成文的过程,学生写完作文后处于一种等待批改结果的被动状态,扼杀了学生的对习作再一次开发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重视作文修改,特别关注学生习作的动态过程,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改互改中掌握作文技巧,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20.
习作,是一种生命的表达。审视当前的作文教学,教师觉得作文难教,重指导轻讲评,指导缺少方法,讲评缺乏针对性,作文教学效率低;学生作为作文的主体对象,不爱写、不会写、写不好习作。学生如果没有"乐于表达"的激情,缺乏"善于表达"的基础,失去"创造性表达"的能力,写出的作文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