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4~15页,为探究“声音怎样向远处传播?”,安排了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实验分析。笔者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实验,对这几个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或改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验证摩擦力规律"实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物理第一册“摩擦力”一节教学中 ,关于静摩擦力的规律为 :0≤f静 ≤fmax,且最大静摩擦力fmax 大于相应条件下的滑动摩擦力f滑 。对此 ,不少同学表示不好理解 ,尤其是对最大静摩擦力fmax 大于滑动摩擦力f滑 更是不易理解。为此 ,特设计关于静摩擦力变化的规律及滑动摩擦力规律的演示装置。1 实验装置介绍2 原理分析(1 )静摩擦力的测量对小滑块而言 ,受到竖直弹簧通过定滑轮在水平方向产生的拉力F及小车上表面的静摩擦力f静 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 ,根据平衡条件有 :f静=F(F即为弹簧示数 )。对小车而言 ,受到滑块的静摩擦力及沙与沙桶通…  相似文献   

3.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教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 ,但该实验最棘手的问题是 :怎样准确而又精确地测出两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是通过测量小球水平飞行距离间接测其速度。该装置中轨道前端小支柱的调节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本实验的前提条件是两小球发生正碰 ,但是若小支柱不正 ,就会产生斜碰 ,无疑会对实验造成较大的误差。另外 ,在小支柱的前后调节上 ,如果不能保证|OO′| =2r的话 ,对被碰小球的水平距离测量将产生较大影响。2 0 0 0年全国高考第 14题撤掉小支柱 ,直接将被碰小球放在斜槽的末端 ,…  相似文献   

4.
光照射到薄膜上,不仅反射光能发生干涉,透射光也能发生干涉.一些教辅参考书的习题解答上认为透射光不能发生干涉,本文通过实验验证证实透射光也能发生干涉,并进行了简要的理论分析,以纠正错误.  相似文献   

5.
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性质,是高中物理课程中“机械波”和“光的波动性”中的重点内容。正确理解和掌握干涉、衍射的现象和性质是学好这两部分知识的关键,而做好水波的干涉、衍射实验,对理解和掌握干涉、衍射的性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校不具备水波槽实验仪器的情况下,我在教学过程中重新设计了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的第54面和56面的实验装置,用简易材料组装仪器进行教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一年级物理“摩擦力”一节的教学中 ,常用以下方法来演示“验证滑动摩擦力规律”的实验 ,其步骤是 :图 11 .用弹簧秤测摩擦块的重力 G;2 .用弹簧秤拉着摩擦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测其拉力 F拉 ,如图 1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 :F拉 =F摩 ,正压力 FN=G;3.用测量得到的滑动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关系来验证滑动摩擦力的规律 .此实验方法多次用到物体的平衡条件 ,最后得出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的规律 .此方法不违背物理学原理 ,简便易行 .但步骤 2中拉力的数据是摩擦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直接读取的 ,其存在三个缺…  相似文献   

7.
奚永康 《物理教师》2004,25(4):5-26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演示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实验、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实验演示,现介绍一个装置简单、操作容易、用时省、成功率高的实验方法,供同行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8.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学生实验 .该实验原理明确 ,模型熟悉 ,步骤简单 ,因学生已有应用打点计时器实验的经验 ,操作容易 .但学生在实验结果的分析时 ,常常遇到困难 ,很难找到第一、二点间距离接近 2 mm的纸带 .笔者亲自做了多次 ,也遇到同样的问题 .目前课本和各种资料都提出纸带应“从几条打上点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点间距离接近 2 mm并且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 .”意味着该纸带是在打第一个点瞬间开始下落的 .即纸带记录的落体位置和计时准确对应吻合 .似乎不满足上述条件的纸带就不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但实…  相似文献   

9.
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二册“光的反射和折射”一节是用测量水这种透明液体的折射率来阐述折射定律的 ,实际操作时 ,由于没有合适的仪器入射角和折射角很难测量 ,实验不易成功 .怎样做好这个实验 ,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 ?在教学中 ,我们通过补做以下实验取得了较好效果 ,实验原理和方法如下 :一、实验原理如图 1所示 ,设 S为水底的一点光源 ,由 S发出图 1的垂直于水面 NN′的一条光线由 O射出进入人的眼睛 ;另一条光线由 S射向水面 O′点折射到空气中也进入人眼中 (由于眼睛瞳孔很小 ,实验中入射角、折射角都极小 ) ,进入人眼中的…  相似文献   

10.
高中《物理》第一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 193面实验六“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其实验原理及步骤如下 :一、实验原理图实验原理图如图 1所示 .图 1OP为小球 m1以速度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OM为小球 m1以速度 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O′N为小球m2 以速度 v2 ′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验证的表达式为m1OP=m1OM m2 O′N.二、实验步骤先不放被碰小球 ,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一高度处滚下 ,重复 10次 ,用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 ,圆心 P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把被碰小球放在小支柱上 ,让入射小球从原来的高度滚下 ,使它们发生…  相似文献   

11.
经过淀粉消化实验的改进、蛋白质和脂肪消化实验的新设计,使实验用材少、步骤简化,缩短实验时间,收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中物理《驻波》一节 ,给出了共振法测声波(纵波 )波长的实验 (见图 1) :在盛有水的容器中插入一根粗玻璃管 ,管口上方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向上提起玻璃管 ,当管内空气柱达到一定长度时 ,可以听到空气柱发出较强的声音。这时 ,从音叉发出并进入玻璃管的声波和经水面反射回来的反射波相互叠加 ,在空气柱内产生驻波 ,玻璃管开口处为波腹 ,水面处为波节 ,空气柱的长度为L=λ/4 ,如果玻璃管足够长 ,继续提起玻璃管 ,当空气柱长度为L =3λ/4、L =5λ/4……时 ,都会产生驻波。如果测出空气柱的长度L ,就能测出声波的波长。如果知道音…  相似文献   

13.
"酶的特性"实验,由于按教材操作方法经常出现实验结果不理想,实验耗时较长等问题,为此,作者对王秀奇主编的《基础生物化学实验》中"酶的特性"实验的一些操作方法作了探索性的改进,即对淀粉酶与淀粉在混合前先进行相应温度的预处理,并根据学生唾液淀粉酶的个性差异,对酶促反应的最佳时间进行摸索等。教学实践证明,改进后的操作方法切实可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1教材实验设计本实验来自教科版小学科学5年级上册第2单元的第5课“光与热”中的“光的强弱与温度”。实验要求学生用镜子投射阳光到温度计液泡处,比较使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时,温度计显示温度的不同。2实验存在问题光的强弱与温度实验是本节课的核心探究活动,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那么,怎样来操作这个实验,课本上给出的方法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5.
波的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由于干涉要求两列波的频率相等,往往因为找不到相干波而难以进行实验.人教版(必修)老教材第一册在第158页提出这样一个实验"当我们敲响音叉的时候,音叉的两个叉股是频率相同的两个波源,它们产生的两列波会发生干涉,我们绕正在发声的音叉走一圈,就会听到声音忽强忽弱."人教版(必修加选修)新教材第二册在第58页"做一做"中提出在操场上做实验.老教材提到的实验只有前几排的学生能够"察觉"到,效果并不好,不适于课堂教学.新教材提到的实验也只适于兴趣小组进行课外活动.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受到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启发,对教材中的实验作了几点改进,比较适合课堂教学,效果也比较理想,现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教材中“焦耳定律”演示实验装置的改进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全部感知器官,使实验主题突出、操作简便、可比性强、效果明显,达到了演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苏科版教材8年级上册的第二章《物态变化》第二节《液化与汽化》中设计了一个很好的实验活动: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伴随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音响及其设计已经成为各级各类音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套合理的音响设计,不仅能够给听众以美的享受,而且也能够使音乐会的圆满成功锦上添花。以我校2009届毕业生陆絮彬同学独唱音乐会为倒,从音响系统设计和音响系统调试两个方面,阐述了以交响乐队做伴奏的独唱音乐会的音响设计及其实施,并对一套成功音响设计的一般步骤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推导了声速测定实验中合成声场的位移波动方程、声压波动方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剖析合成声场的性质并用微机进行模拟,以获得对合成声场更加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玻尔原子模型" 这一节和旧教材相比,新增了"弗兰克-赫兹实验",该实验证明了原子内部量子化能级的存在.教材对电流形成过程的描述简洁而清晰,但对为什么电流会大幅下降?K-G间电压多少时,电流又会上升?以及为什么I-UGK曲线出现的极小值会随着UG2K的增加而上升?相邻的峰值表示什么等问题都没能说清楚,特别是教材对电流下降的解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