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人的价值     
论人的价值包俊洪人的价值问题是人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它始终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为我们正确认识人的价值提供了一把钥匙。要弄清人的价值,首先要回答“人是什么”,只有体现人的本质的东西才表现为人的...  相似文献   

2.
由于对马克思原著的理解偏差以及历史因素的影响,传统哲学往往片面强调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其实人的自然性是人的社会性的基础和根据,是人的社会性的潜在形式;人的社会性是人的自然性的发展和实现.二者作为矛盾的对立双方是不可分割的,忽视或片面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从这种辩证统一的角度考察人的本质,对于解决当今的生态环境问题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实的人,是类与个体的内在统一。作为类的存在物,人和动物有着根本的区别;作为个体存在物,个人之间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人的本质,就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实践的类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个体本质的有机统一。人就是一种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中进行自由自觉创造实践活动的存在物。  相似文献   

4.
费尔巴哈将哲学从天国拉回了人间,从关注神性回归到了人性。"类本质"一词则是他在揭露基督教本质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马克思继承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立场,引用并发展了类本质理论。二人都站在唯物主义的高度上,揭露了宗教神学的秘密,认为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虚幻反映.是人本质的异化。但是由于当时时代背景和个人理论基础、及哲学目的等的不同,费尔巴哈与马克思类本质理论在概念内涵、理论目的、理论视域、论证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5.
人性与人的本质-兼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性与人的本质始终是容易混淆的两个范畴,本文力求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对人性和人的本质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判定,人性是区别于动物的各种共同属性,包括人的自然本性,社会性和精神自主性,人的本质是人性得以产生的基础,源泉和动力,它是不断生成人性的实践活动本身。实践活动的历史性集中体现着人是一种历史的生成的存在,实践活动的创造性集中体现着人是一种不断超越现实的自由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学术界偏重于两个观点,一是认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二是认为实践,本文认为这只是给我们认识人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方法,真正解答人的本质应以“现象学的释义学”的方法去解释这一问题,即问一事物不在于问某一事物是什么,而在于何以是,那么相应的人的本质问题回答就相应回答人为什么有存在和发展这样的问题。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正是人的需要的存在才产生人与社会价值系统、人与社会物质条件制约的矛盾存在。人在这种矛盾冲突中才得以存在和发展。人性的恢复就是要改变人的物质性需要在需要系统中的统治地位,使人的物质性需要与精神性需要并存。  相似文献   

7.
武辉 《华章》2008,(18)
翻译是一种实践活动,一种认识活动,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实践认识基础上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在哲学发展史上,哲学家们对人的本质进行了多方面探讨。马克思独辟蹊径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理解为通过实践不断拓展、完善、提升的过程。马克思关于人的实践本质的根本规定,解开了人的本质之迷,实现了人的本质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类本质思想的文本解读,并对它与费尔巴哈的人的类本质思想进行比较,说明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类本质的思想不同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下的类本质思想,它对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有着巨大的思想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人的本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本质”一词的原意,应把人的本质定义为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体,即人都是处在一定生产方式中的自然人。因为这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概括了人的全部因素,它存在于社会始终,它在矛盾运动中顺次展开为需求与生产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个人与社会生产的矛盾,这些矛盾的运动实现为各社会形态,表现出集团和个人的特殊本质。人的本质包含许多层面,每一层面都是一种人性。个体人的本质以其中一种人性为特征,但人性不等于人的本质。以往关于人本质的学说大多是把人性夸大为人的本质,这是他们不能科学揭示人本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法本质思想及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法学形成的标志.<德意志意识形态>阐述了一系列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理论,其中包含了法本质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的基础,法是表现统治阶级共同利益的国家意志.在当代中国,虽然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仍然具有普适性,因此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来考察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由于实践观的缺失,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都未能正确、全面地揭示出人的本质,只有马克思在分析和批判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实现了人的本质观的真正变革,指出实践是人的最深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实践基础上的规则展开、人类内在的精神文化标签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发生性揭示了教育的文化本质;而静态意义上的理论关照与诉求和动态意义上的逻辑建构进一步诉说着教育的文化本质。在急剧变革和发展的时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转向文化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托和时代缘由。据此,澄清当代教育创新与发展需要拓展的文化内涵,追寻体现时代要求的文化价值目标,有助于揭示教育理应担负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4.
井冈山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不仅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当代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学的本质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的理论家总是从不同角度来探索文学的本质,从而形成不同的文学本质观。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从现实的需要出发来探讨文学的本质,认为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文学具有审美的特征。这种文学本质观和方法论在当下文学本质的论争中仍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哲学基础上,把"现实的人"作为出发点,以研究人的社会关系为基本内容,致力于实现"完整的人"的终极目标,实现了人的现实变革。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人的本质思想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做出了积极探索,对人的本质思想当代价值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研究人的问题、塑造人的本质,对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等方面论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含义及其相互关系;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对于建设发展和巩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对现代经济现象研究的真正成果是经济哲学,其对社会科学的影响在于其以经济现象分析为基础的一般社会历史理论。马克思之诉诸政治经济学是与“解剖”市民社会的必要性联系在一起的,并以此在哲学上根本展开他的一般社会历史理论,这是马克思之“介入”经济学的原则高度。马克思的入手之处在于澄清国民经济学的前提,即异化劳动,从而以此划定了其哲学批判的界限。这对研究当代经济现象和社会生活仍具有必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高原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坚定执着、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无私奉献、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价值取向等。高原精神之所以称之为科学精神,就在于其科学内涵在青海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获得了科学的理论把握,并成为社会价值评判的标准和推动青海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人与自然环境作为出发点,阐明了在人与自然环境这对尖锐对抗的矛盾关系中,人的主导地位和核心作用,要求人类提高生态意识、自然环境意识和环境效益意识,并且强调只有从人类本身实现社会的根本改革,才可能找到解决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关键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