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给中国社会带来诸多变化。西方文化中的优秀部分造就了一批觉悟的新国民,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中与生俱来的各种负面因素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也迅速结合,在中国社会催生了一批"中西合璧"的怪胎,这些人物在民族国家的建构以及现代化的追求中发挥着消极的,甚至是破坏性的作用。中国现代家族小说作者通过对新派家族子孙形象的塑造,深刻地反思了民族文化再造过程中间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诞生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红楼梦》与《狂人日记》,他们的思想价值取向,分别构成了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远传统与近传统。两个作品的思想倾向的首要方面是反封建,但着眼点和支点不同,就主要方面而言,《红楼梦》以百科全书的规模,从封建的生产关系入手,其批判的主要支点是对封建制度文化“吃人”本质的揭露;《狂人日记》的着眼点是封建的意识形态,其批判的支点是对封建精神文化反人道本质的揭露。两个作品反封建的目的都是为了“人的解放”,但《红楼梦》追求的是人的社会地位与生存方式的解放,《狂人日记》追求的主要是个体精神的解放。《红楼梦》要解放的人主要是青年女性,《狂人日记》要解放的人主要是孩子。两个作品都揭示了家族内部的反叛力量与家族的矛盾,但两个作品对家族内部反叛力量与家族关系的认识不同。《红楼梦》中家族内部的反叛力量与家族是“剥离”的关系,在剥离中凸现了反叛者的反封建性;《狂人日记》中家族内部的反叛力量与家族是紧密相连的关系,在联系中显示了反叛者反封建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家族小说是现代文学的重要主题。前期作家们通过对家族文化的批判、对家族中人的命运抒写,反映了自己对家族制度中黑暗与罪恶的揭露,同时也塑造了一系列叛逆者的形象。出走是其反抗家族的方式,但出走的结果却往往是走向灭亡。后期作家开始深刻思考家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开始坚信其能起到振兴国族、发扬民族精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金晔 《文教资料》2013,(32):65-67
《家变》在中国现代家族小说中别具“异”格,其行文语言、叙事结构、情节内容均呈现出鲜明的探索性和开拓性,这背后维系着作家创作过程中有意识的反传统的精神追求。王文兴在《家变》中所灌注的反传统创作追求,对现代家族小说的整体构型和发展趋向而言,具有独特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家族小说《羊的门》中的乡村国民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封建家族化中的国民性格呈现着多种病态特征,对此,20世纪的许多作家曾给予不同程度的审视和批判。世纪之交,长篇小说《羊的门》立足于现代乡村,多层面考察了传统宗法化与现代权力世俗化联姻背景下乡村国民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特征,深刻揭示了国民性格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艰难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家族》的外部结构、内在意蕴的分析入手,认为该小说是典型的转型期家族小说,是一部对当代家族小说起着承前启后作用的力作。  相似文献   

7.
家族既是一种政治制度的形式, 更是意蕴丰富的文化概念。中国现代作家对家族的不同情感取向, 构成了多彩的家族题材小说。由于对乡土和家族的固有眷恋以及都市的陌生感和隔阂感, 中国现代作家在描述家族复杂的结构关系以及多变的亲缘情感时, 呈现出理智型、激情型、眷恋型、牧歌型、冷峻型等不同样式, 创作的主旨具有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主要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家族小说研究成果,并以家族小说历史演进、家族叙事模式、人物形象解析为主线,把家族小说研究的各类文献串联起来,意在对家族小说研究有一个总体概观,从而探索家族小说研究的主要方向及未来可发展的方向,并以此推动家族小说走向新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家族文化在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中国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家族文化的精神特质,两者的互映互动延续了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以文学母题为基点,将百年中国文学置于“家园皈依意识与追寻母题”、“男权制文明与审父母题”、“重返母体与失乐园母题”、“宗法血缘秩序与乱伦母题”和“家族至上观念与复仇母题”等五种文化母题之下进行审视,是《家族文化与20世纪中国家族文学的母题形态》对百年中国家族文学精神特征的精妙勾勒。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家族文化"角度审视中国现代小说。通过对家族文化的代表文献"家范"的形成及内容的梳理,考察其对作为同一文化层面的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从宏观、微观的不同角度把握现代小说作品所演绎的传统家范在转型期的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状态,说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之间仍具有的某种脐血关系。  相似文献   

11.
狂欢节赋予生活本身一种特殊的游戏方式,它庆贺人对一切占统治地位的现有制度和等级关系的暂时取消。狂欢思维的基本特征是“对话”,它不仅指向他人,同时也指向自我。巴赫金的狂欢诗学以小说为研究对象,主人公与作者的“双主体性”,时空关系的相对性,杂语多声与未完成性是文体的显著特征。鲁迅《狂人臼记》的思想核心是对传统的颠覆和人的解放,小说同时表现出作者在历史转型时期的矛盾心理。厚重的主题和复杂的主体意识导致小说话语层面的狂欢化特征,并最终突破传统的叙事模式而完成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2.
唐霞 《文学教育(上)》2014,(23):108-109
家族文化对现代文学创作来说,不只是提供了一种文化背景,同时也是一个重要母题,考察现代家族题材类小说在主题选择、情节设计、情感抒写等方面的审美特征及艺术缺陷.有利于读者正确看待民族化,增强民族自强信念振兴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对家庭题材的开掘,一直是历代文学关注的焦点,《白鹿原》浓缩了关中地区的文化特征,真实地展示了中国家族文化的矛盾性。作者审视宗法伦理时,陷入了“二难”境地,表现出对“文化重建”的困惑与焦虑,这样给作品增添了厚实感。  相似文献   

14.
家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占据着天然的优势地位,传统的中国家族伦理文化见证了中国社会变迁的演变;20世纪中国文学的百年变迁,在一定程度上正好是中国家族文化精神特质的折射,作家们的创作心理、思维方式和艺术观念等主体素养均受到家族文化的影响,“家”无处不在的辐射力和永恒性更是规约着创作者们的价值取向与艺术传达方式———二者之间微妙而深刻的关联构成了整整一个世纪中国文学富于叙事张力的特点,家族文化“在整整一个世纪的动荡里能够相对不受政治社会、经济条件、文艺运动等影响的文化潜在性,又提示了这一切外力背后的中…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进程,对新国民形象的呼唤也从未停止过。中国现代家族小说作家在对家族生活的思考中将"家"与国密切联系在一起,同样贯穿了这样的努力,特别是通过对家族叛逆者形象的塑造,总结了新国民的特质及其形成条件,进而参与到新国家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16.
尹季 《培训与研究》2006,23(10):10-13
中国现代家族题材小说的情节,围绕个人与家族(家庭)冲突展开,呈现出“吃人与被吃”、“叛逆与回归”、“反叛与割断”、“破坏与重建”等样式,揭示了家族制度和家族文化对个体的压制和扼杀,反映了五四运动后中国民众独立与自由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一书作者是李泽厚,李泽厚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书评《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一文是因为有关"救亡"与"启蒙"的文章很多,其中,认为反对"救亡压倒启蒙"观点居多。本文试以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角度为切入点,将先参阅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一书中与五四运动相关的其他文章,主要是<胡适陈独秀鲁迅>、<试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和<二十世纪中国文艺一瞥>这三篇文章,借以论述李泽厚本人关于五四主要人物把重点放在启蒙和文化上的原因、启蒙如何先从属于救亡和后又如何完全为救亡所压倒这三个方面的问题,然后整合其他专著和论文的观点.以便探讨五四时期文化启蒙的演变。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家族文化"角度审视中国现代小说.通过对家族文化的代表文献"家范"的形成及内容的梳理,考察其对作为同一文化层面的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从宏观、微观的不同角度把握现代小说作品所演绎的传统家范在转型期的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状态,说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之间仍具有的某种脐血关系.  相似文献   

19.
《老残游记》作为近代小说名著之一,一直备受海内外学者的关注。在《老残游记》众多的研究者中,刘鹗的后人、家族中成员都对《老残游记》的研究与阐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与贡献。作为家族中人,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对家族文化作了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20.
《呐喊》《彷徨》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尾,而后期的《故事新编》则为一反讽式的结尾,这二者呈现出主体复杂的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