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的衣着     
古人的衣着与今天有较大的差别,衣着包括头衣、上衣、下衣、足衣。分述如下:一、头衣头衣,即头上的服饰,它不单单是帽子。头衣又称元服。元的本义是头。古代贵族与平民的头衣区别很严格。贵族戴冠、弁、冕,平民戴帻,即头巾。  相似文献   

2.
一、衣着类古文中的衣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衣指上身所穿的纺织品,广义的衣指一切蔽体的纺织品,包括头衣、上衣、裳、足衣等。头衣就是帽,足衣指袜子。古代衣裳并举时,衣只指上衣,下衣叫裳。 1、头衣。冠:贵族男子所戴的帽子,与现在的有区别,不象现在的帽子能把头顶全部盖住,而是将一个冠圈戴在头顶上。冠圈上有冠梁,冠梁上有褶子;冠圈旁有两根小丝带,可以在领下打结。冠  相似文献   

3.
冠冕弁     
“冠、冕、弁”都是古人的头衣,俗称帽子。但是它们的样式和用途又与后世的帽子不同。这些“帽子”,反映了古代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各种不同的礼俗。“冠”是贵族男子的束发帽。早先的冠只有不太宽的冠梁,上面有褶子,两端连在冠圈上,戴起来像一条弧形的带子,由前到后覆在头发  相似文献   

4.
现在人们的名字,古代叫名。在古代,“名”是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家族中的长辈或有地位的人取的;“字”则是男子20岁、女子15岁行过象征成年的、类似于今天的成人仪式的“礼”(男的叫加冠、弱冠,女的叫及笄)后再取的。《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  相似文献   

5.
说“冠”     
冠,是古人的一种服饰。古时贵族男子年满二十即行冠礼。《礼记·曲礼》:“男子二十,冠而字。”戴冠是成人的标志,也是贵族男子的常服。冠和帽子相似,但不同。许嘉璐先生在《古代的衣食住行》一文中指出:“说冠是帽子,是就戴在头上而言,其实冠与后世的帽子形制很不一样。冠并不像现在的帽子那样把头顶全部罩住,而是有个冠圈套在发髻上,上面有一根不宽的冠梁,从前到后,复在头顶上。”《中国古代史常识·专题部分》也说:“冠本来是加在发髻上的一个罩子,很小,并不覆盖整个头顶。”而帽子,尽管种类繁多,型号各异,但总的说都  相似文献   

6.
阅读、学习古代诗文,有时还要遇到对年令的称呼的问题。比如潘岳的《闲居赋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文中的“弱冠”、“知命之年”怎样理解呢?这就需要知晓古代对年令的称呼。“弱冠”即“弱冠之年”古代当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冠礼,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后来就用“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令。《礼记·曲礼上》说:“二十曰弱冠。”但是,女子二十岁左右的年令,却不称“弱冠”,而称做“及笄”或“笄年”。这是因为古代女子到成年时就可以盘发插笄了。笄(ji)是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因此,女子成年时就叫  相似文献   

7.
宋磊  布汝奎 《山东教育》2012,(25):10-11
电视上有皇帝的镜头,会看到皇帝头上戴着一串串珠子的帽子,为什么挂那些珠子呢?是为了炫富吗?不是的。古时男子二十岁,预示着成年了,要把头发盘好加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弱冠"。天子、诸侯、大夫加冠以后还要加冕。冕是什么呢?冠上面再加一块板子,这个板子叫"冕",板是冕的主体部分,叫"延",延的前面要垂珠串,这个珠串叫"旒"。"旒"的意思在于视而不见,就是说不该看的你别看,给你挡住。同时在这个延的上面,要垂两颗珠到耳朵这个地方,叫充耳,它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1、被发缨冠“冠”是古代帽子的通称,但具体来说,又只指贵族戴的帽子,它与今天的帽子不同,不能把头顶全部盖住,而只有不大宽的冠梁,上面有褶子,两端连在冠圈上。由于古人蓄着长发,所以要先用发笄(j墿古代束发用的簪子)绾(w儯n)住发髻,再自前至后用冠束住。冠圈两边各有一根小丝带,叫做“缨”,是打结用的。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来不及束起头发、系好帽带子,表示急于救人。2、冠冕堂皇这里“冠”、“冕”连用,而其实“冕”是一种最尊贵的冠。冕,黑色,顶上有一块长方形的板,叫做延。延的前沿挂着一串串小圆玉,叫做旒(li挷古代帝王礼帽前后的玉串)。…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第六册《陌上桑》一诗,“脱帽著帩头”的注释是:“把帽子脱下,只戴着纱巾。古代男子戴帽,先用头巾把发束好,然后戴帽。著,戴。帩头,包头的纱巾。”一些评注家也有类似分析:“脱下帽子戴上帩头,在罗敷面前故意显示”(人民文学出版社《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脱下帽子整理发巾,用故意做作的举动来炫耀自己”(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其实,以“著”释“戴”及上述对诗意的分析,都未必正确《礼记·冠义》云:“冠者,礼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这是说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是成人之礼的开始,是嘉礼中最重要的。认为“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上升到了、“人之所以为人者”的地位。古代文学作品中不乏重冠的记载,如邹忌的“朝服衣冠”,侯生的“摄敝衣  相似文献   

10.
正1.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后来因此以"垂髫"指童年。B."及笄"指古代女子至二十岁时,会将头发簪起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及笄表示女子成年。C.唐代诗人杜牧《赠别》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诗句,后来人们用"豆蔻年华"指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D.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弱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年龄已二十。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人穿衣讲究之多自不必细说,而我们的祖先古代穿衣的细讲究也不亚于我们。早在棉花传入我国之前,古人的衣料只有丝织品和麻葛织品。丝织品总称为:“帛”,分类细,种类多,如绫、罗、绸、缎、锦、纨、绢、素、缟、缣、练等。这些只有统治者才能穿。一般贫民只能穿麻布衣和葛布衣,所以布衣就成了平民庶人的代称。后来一般读书人在没有入仕之前,也称为布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称“臣本布衣”。头上戴的主要有冕、弁、冠。冕是天子、诸侯、卿大夫祭祀时戴的帽子,是最尊贵的礼冠。  相似文献   

12.
一、头衣(冠、冕、巾)冠,从月从人从寸,会意字,寸是手,以手持月戴人头上为冠。冠与后世的帽子在形制上明显不同。冠并不像帽子那样把头顶全部罩住,而是用一个冠圈套在发髻上,用以捆住头发,同时也起装饰的作用。冕,从月(即古帽子)免声,是大礼帽,天子、诸侯、卿大夫在祭祀时所戴。冕上有长方板叫廷,前后有数串小圆玉叫旒。天子有十二旒。古时只有统治阶级、王公贵人才能冠(戴帽),奴仆只能用巾(黑纱)包头。《释名》上说:“士,冠;庶人,巾。”巾,又称绡头、幅巾、帻。王公贵人在巾上再加冠。唐朝时,巾又称幞头,以纱为之,因为纱质较软,就用桐木作…  相似文献   

13.
电视上有皇帝的镜头,会看到皇帝头上戴着一串串珠子的帽子,为什么挂那些珠子呢?是为了炫富吗?不是的。古时男子二十岁,预示着成年了,要把头发盘好加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弱冠"。天子、诸侯、大夫加冠以后还要加冕。冕是什么呢?冠上面再加一块板子,这个板子叫"冕",板是冕的主体部分,叫"延",延的前面要垂珠串,这个珠串叫"旒"。天子、诸侯、大夫才有,士没有。但是天子、诸侯、大夫怎么区别呢?看前面旒的多少:天子十二根,诸侯九根,上大夫七根,下大夫五根,"旒"的意思在于视而不见,就是说不该看的你别看,给你挡住。同时在这个延的上面,要垂两颗珠垂到耳朵这个地方,叫充耳,它的意思是充耳不闻,不该听的你别听。  相似文献   

14.
(一)衣古代(秦汉以前)所谓“衣”,泛指一切蔽体的衣着,头上戴的是头衣,上身穿的是上衣,下身穿的是下衣,脚上穿的是足衣。“衣”,又指身上穿的衣裳,或专指上衣。  相似文献   

15.
古代(秦汉以前)所谓“衣”,泛指一切蔽体的衣着,头上戴的是头衣,上身穿的是上衣,下身穿的是下衣,脚上穿的是足衣。“衣”,又指身上穿的衣裳,或专指上衣。  相似文献   

16.
成语内容广泛,以衣着服饰为例,许多成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服饰的发展和穿着礼俗的变化。如成语“衣冠楚楚”表示服饰整齐漂亮,由诗经中的“衣裳楚楚”演变而来。“衣裳”在今天来说,泛指衣服,但在古代上衣称“衣”,下衣称“裳”(即裙),到了汉代又出现了“胫衣”(裤),这种穿着形式成了服饰的规范,如果颠倒着穿,就不合礼制。成语“颠倒衣裳”就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第五册新增《干将莫邪》一文,有几处注释不甚了了。限于水平,不敢专断,谨列举如下以就教于大方。一、“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这句话中的“壮”字,注释为“成年”。夫成年者,人发育成熟之谓也。发育成熟,按传统习惯上的说法,男子一般指年满二十岁。古代男子满二十岁行冠礼,标明已经成年,但并未及壮年(壮年一般指三十岁),故有“弱冠”之说。说赤已“成  相似文献   

18.
古时士大夫阶层的人,一般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名”,一个叫“字”。《礼·檀弓》上有“幼名冠字”,“男子二十冠而字”的说法,即男子幼年时,父亲为其正式命“名”,它不同于“乳名”的什么“虎子”,“三毛”“铁锁”……,而是堂堂正正的称号了。到了二十岁,就行“成人礼”(加冠的礼节),并加“字”,有了“字”,朋友间不再直呼其名,只能称其“字”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服饰繁复,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进程中,服饰被赋予了多重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从冠、冕两种头衣的源起和构成中,透视出强烈的社会意义和制礼色彩,成为了地位身份名分的标志,成为了庄严高贵体面的一种象征。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2009,(11):47-47
公共场合远距离遇到相识的人,一般是举起右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在西方,男子戴礼帽时,还可施脱帽礼(即两人相遇时,可摘帽点头致意,施礼过后再戴上帽子)。有时与相遇者侧身而过,从礼节上讲,也应回身说声“你好”,手将帽子掀一下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