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这是李清照为思念丈夫赵明诚写的两首离情词。李清照夫妻感情深厚,别离后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刻骨铭心。离别之怨相思之苦是南渡前李清照词作的主旋律,差不多作于同一时期的这两首词都勾勒了“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香稀少”(李清照《怨王孙》词)的清秋情景,都描绘出闺中少妇“凝眸处,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的重重心事。  相似文献   

2.
当翻译向文化转型,女性主义思想与翻译理论相结合产生了女性主义翻译观,在创作和翻译上更关注女性的存在;改变原来译文依附原文的状况,提出原文和译文平等;翻译过程中处理不同性别的语言;提高译者的地位,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地位.作为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为后人传诵.结合李清照的个人生平及其不同时期的诗词创作,都可以看到她进步的开明的女性主义意识.虽然当时的社会现状不能使这种女性主义意识产生影响,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已是难能可贵了.尤其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词作《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作者感慨自己身为妇女,空有其才,无法施展才能.这首词表达出李清照对人间歧视妇女的抗议,也表现出她对自由的渴望.在《新荷叶》这首词中,作者通过祝寿引出希望有才之人出仕的忧国忧民之思.这两首词的英译通过增加注释,体现了原文与译文的平等,同时也强调了译者的主体性地位,体现出了女性主义翻译观.  相似文献   

3.
舴艋舟,太小,载不下李清照的愁;李清照的愁,太重,舴艋舟承载不起.李清照心中千丝万缕的愁,像连绵不断的流水,像斩不断的野草无绝期.而她,却在《武陵春》中,力主创新,一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恰如其分地道出心中重重的愁. 她的愁从何来?纵观历史,自北宋败之后,李清照于1127年来到南方,故乡寿州困在战争之中,先后她遭遇了一生珍爱收藏的大量文物书籍在战争中被焚毁消失,在建炎三年(1129年)陪伴她的丈夫赵明诚病疾逝世.随着战火的不断南移,李清照为了躲避战火兵难而一个人流浪在外,无依无靠.1135年,名门之后的李清照流落到浙江金华时,万分感慨写下了《武陵春》一词.  相似文献   

4.
写愁之作历来颇多:或直抒胸臆,或融愁于景,各具特色。李清照的《武陵春》写愁,自铸新辞,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叠词就是用重叠的词素或音节来构成的词,叠词绘声绘色,读来琅琅上口,既可增强诗词的音乐感,又可帮助表情达意。因此在我国古典诗词中经常用叠词来摹声、状物、抒情,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佳作当属李清照的《声声慢》。  相似文献   

6.
童洪星 《教学月刊》2011,(10):59-60
一、三杯两盏淡酒:为什么是“淡酒”? 有人以为,晚年的李清照,国破家亡,颠沛凄凉,生活窘困,“淡酒”正是她艰难生活的反映,她买不起好酒。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无疑是一首著名的诗歌,但是关于这首词中的"三山"一直以来就有争议。该词系李清照在建炎四年(1130年)春"走黄岩,雇舟入海,奔行朝(章安)"时的作品,词中的"三山"应是现在位于台州椒江的"三山",而不是山东蓬莱三仙岛,更不是其他别的地方。她的另一首堪称"咏梅"杰作的《清平乐》,也是作者此行的主要收获之一,写于去章安后,与《渔家傲》构成了颇有意味的姊妹篇。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一生创作了大量经典词作,《声声慢》是词坛不可逾越的佳作之一,也是李清照晚年生活的浓缩,艺术之美无与伦比。本文从叠词的运用、音乐韵律、构思层次和情景意境四方面着手,对其蕴含的艺术美做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9.
陈培霞 《教学随笔》2016,(6):148-149
李清照一生创作了大量经典词作,《声声慢》是词坛不可逾越的佳作之一,也是李清照晚年生活的浓缩,艺术之美无与伦比.本文从叠词的运用、音乐韵律、构思层次和情景意境四方面着手,对其蕴含的艺术美做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静 《考试周刊》2012,(58):20-21
《声声慢》描述了词人在肃杀的秋日黄昏感知到的种种极典型的愁景,表现了词人历经国破、家亡、夫逝等众多劫难之后难禁难耐、难堪难诉的不尽愁情。全词虽书写了个人哀愁,但此种哀愁是与国仇联系在一起的,字里行间无处不激荡着浓浓的忧国之情,而这种浓浓的忧国情怀恰恰是豪放词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内容。因而作者认为将词简单地分为婉约、豪放两派,这种"非此即彼"的二分说并不合乎情理。  相似文献   

11.
虚实相生是中国占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法则,也是抒情文学意境美的重要标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艺苑中,古典诗词可以说是最具有虚实相生的意境美的艺术。诗词作家们通过自己巧妙构思、精心创作往往能使自己的作品呈现出“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姜斋诗话》)、“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网《诗品》)的艺术意境:作家如何才能创造虚实相生的艺术意境呢?对此,清代画家邹一挂论绘画的一段话可谓深得要理:“人言绘雪者:不能绘其清;绘月者,不能绘其明;绘花者,不能绘其馨;绘人者,不能绘其情;此数者虚,不可以形求也.不知实者逼肖,虚者自出,故画北风图则生凉,画云汉图则生热,画水于壁则夜闻水声。谓不能者,固不知蜮也。”(《小山画谱》)在描写变境上表达出虚境,做到寓无于有、以有托无、以形写神、以景传神,同时又以虚境来统摄实境,藏虚于实,这样就能达到神境自现。诗画相通,在.占代众多的诗词作家中.巾帼词人李清照的词是颇富虚实相生的艺术意趣的。其后期名作《声声慢》称得上是这方面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正>人教版旧教材选编李清照词作三首,分别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和《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统编新教材保留《如梦令》,去掉另外两首,在八年级上册增加了《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样安排,编者自有一定指向。先来看这首词:  相似文献   

13.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相似文献   

14.
周春涛 《学周刊C版》2010,(12):201-201
【原文】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的《武陵春》与西林春的《水调歌头》都是对亡夫以及过往岁月的怀念之作。二词相似性的主题是二人相似性命运的反映,她们都经历过婚姻的美满与破灭、山河沦落的动荡、独自生活的艰难。特别是"婚姻"的不幸对二位词人的人生、诗词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我一直非常喜欢李清照的《声声慢》。我常常惊奇于这首词没有随着近千年时间的流逝而褪减它的魅力。于是试着探寻其中让人感动的东西从何而来。这里写下的是重读这首杰作时的几点新的感悟。  相似文献   

17.
王春花 《考试周刊》2014,(38):19-20
<正>心要多强大才能承受住那份孤独与凄凉?才能承受住生活由天堂跌入地狱的悲苦?寻觅,寻觅,无论是当时还是时隔千年,李清照到底觅得了何物?一份冷清万般愁绪,一曲《声声慢》让我们穿越千年依旧能领略到李清照那份"以心抗世,以笔唤天"的孤独与痛楚。曾有"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曾有"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  相似文献   

18.
第一步:切入话题。交代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词《一剪梅》。 上学期,我们学过了她的一首词《声声慢》,对她的词风有了一定的了解。来,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吧!  相似文献   

19.
《声声慢》教学设计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相似文献   

20.
最爱     
王婧人 《新读写》2009,(10):34-37
年少的时候,最先读的是李清照的词,竟是这样的喜欢,平淡与哀愁交织在一起,却摄出了一种惊心动魄的美。感慨于“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惆怅,沉醉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从《武陵春》到《声声慢》,从《蝶恋花》到《醉花阴》,最喜欢的是那阕《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