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解释国家为何采取特定的政策行动或计划而非其他方案。然而在公共政策研究以及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内,解释社会行动不论在理论视域还是研究取向上,均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以至激烈的争论,其中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基础的因果解释与由阐释理论而衍生的意图解释之间的对立最为明显。。即使在意图解释模型内,现象学派、理性选择理论与功能主义等视域的分歧亦颇为明显。。当教育政策研究者尝试解释国家对特定政策所采取的行动或计划背后的原因与理由时,对现存众多解释模型的分歧与争议往往无所适从。本文旨在对上述各种解释模型的理论与方法学基础加以梳理及评论,并尝试整理出一个较为综合的分析架构,供从事教育政策研究以及公共政策研究的工作者参考。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3.
其他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政策制订的方向导向以及先进的教育信息化实践经验对于我国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汇总和分析世界各国在教育信息化政策制订方面的主要导向;其次,对各国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实施落地、基础设施搭建、师资队伍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依托重大项目开展实践的经验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提炼;最后,基于调研和分析结果提出未来国际教育信息化的九大趋势,期望对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制定者及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美国"肯定性行动"作为一项向弱势群体倾斜的补偿性政策,在美国教育公平的争论中扮演着极为特殊的角色.本研究认为,影响人们对肯定性行动政策基本态度的关键因素并不是利益或组织归属,而是不同群体的政策目标与价值偏好,即人们因为信仰系统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联盟,从而影响了该政策的制定及变迁过程.支持实施肯定性行动和支持废除肯定性行动的两个联盟是该政策变迁中的两个基本联盟.  相似文献   

5.
吴炜 《高教论坛》2022,(9):47-51
教育公平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基于教育决策的理性行动理论发现,近年来国家实施的低学费政策、大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就业促进政策、专项招生计划、免费义务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政策,稳定了高等教育回报,降低了高等教育的成本,提高了贫困学生和农村学生成功进入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的机会,这些措施有力地改变了弱势群体倾向于主动中断学业的教育选择,激发了他们继续求学的动力,这有效降低了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转型是在信息化、数字化基础上,通过充分挖掘并发挥数据的价值,以实现对教育系统的重塑,这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对教育系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要求。文章从数字技术发展和教育创新发展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当前的教育已然具备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基础。然而,目前人们尚不清楚如何系统地去布局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为此,文章从“转什么”“如何转”“谁来转”“转去哪”四个维度构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行动框架,并强调:在规划转型战略时需考量目标与过程的系统变革,在设计转型方案时应遵循政策导向与实践导向的双重范式,在落实转型实践时需重视“政-校-家-社”多元协同,在检验转型成效时应聚焦教育新生态的“创变”。理清现实基础并据此制定明确的行动框架,是我们寻找未来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向的出发点,亦是推进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落地的行动指南,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政策分析与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政策分析的源起、发展、分析模式和影响政策的主要形式,并对政策分析家和政策知识分子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通过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案例介绍阐明了教育政策分析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高等教育政策二十多年来的演变脉络的简要描述,认为在这种上下回应的政策变迁类型中,存在政策系统对政策对象的制约及政策对象进行反制约的模式,进而通过对政策对象与政策部门的互动过程的分析,探索出中国教育政策过程中的策略空间。政策部门的自由裁量权、政策规范的可变通性和政策资源的可交换性是政策对象得以发现争利用策略空间的实现途径。如果将策略空间放到长时段的、不断循环的政策过程之中来考察,那么策略空间则是中国教育政策变迁的动力。最后,笔者将“教育政策过程中的策略空间”解释框架放到西方两种政策变革的模式之中进行检讨,分析其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教育政策分析与当前教育政策热点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公平、法制、科学和效率是现代教育政策的价值基础。从这一思想出发,文章分析了教育改革过程中政策议题的选择、政策决策、政策执行及政策评估等环节中的理论问题,进而提出了当前教育政策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教育行动研究中的合作:为何与何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教师是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中小学教师与理论工作者的合作是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行动研究的必然选择。然而,现实中这一合作或者演变为"人大于人"的合作,或者"走样"为理论工作者与中小学校领导的合作,甚至成为理论工作者的"独舞"。本文根据大学-中小学合作研究的实践以及来自美国大学与小学合作研究的个案,认为权利的均衡、信任关系的建立以及交流与沟通,是教育行动研究中的合作有效开展的三个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有着深厚情怀,而教育公平又是其关注的重要话题.在第38届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再次强化这一主题.该框架所规定的总体目标和子目标中都渗透着对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公平的期待,同时又为解决这些问题规定指示性策略和方法,从国际、国家、家庭和个体角度分析了促进教育公平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针对出于理由的行动如何被理由解释,学界分为因果主义和非因果主义两派。因果主义认为理由对行动的解释是因果解释,非因果主义认为理由对行动的解释不是因果解释。因果主义面临怪异因果链条的挑战:在某些情况,理由引起了动作,但这些动作不被视为行动。因果主义者试图刻画理由引起行动的正确方式以回应怪异因果链条,但这些尝试不成功。非因果主义面临对比解释难题的挑战:如果两个理由都能解释行动,只有诉诸因果事实,才能说明行动究竟出于哪个理由。文章主张一种承认理由具有因果作用的非因果主义。理由具有因果引起和非因果辩护双重作用,但只有后者才能解释行动,理由的因果事实与理由对行动的解释不相干。  相似文献   

13.
在教师教育领域,教育行动研究正在逐步成为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行动研究就是研究的类型之一,是一种可以用来帮助实践者在不同的工作场所提高专业实践的研究形式。行动研究在具备其他研究应有的特征的同时,还有不同于其他研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那苓  黄璜 《广西教育》2011,(33):21-22
对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应用行动学习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探索行动学习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公民教育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我国传统德育在转型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议题。公民教育思想在当前的课程实践以及新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都有一定的体现,但公民教育的完整概念和明确表述还没有真正进入德育政策设计的范围中。公民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其实践尝试都给德育政策的设计带来了挑战,德育政策必须面对公民教育思想的冲击,在政策设计中积极建构公民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6.
以国家现代化和教育发展的关系为视角,将工程教育发展置于国家、知识、市场、社会四个基本要素的互动关系中把握其发展变迁,可有效地依据中国工程教育的历史特点展开研究.这样的研究能避免对中国工程教育史进行现象描述和大而无当的历史铺陈,有利于在更高层次上揭示历史的真实.研究目的也将锁定在制度改进和国家工程教育战略的有效规划上.  相似文献   

17.
张烨 《复旦教育论坛》2006,4(6):24-28,32
政策的本质以及它与制度的关系模式决定了教育政策制度分析的必要。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框架应将教育政策纳入到与教育制度关联的关系模式中,放入教育制度变迁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应该是方法论整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统一,而实现连接的桥梁则是对行动者策略行为的充分关注;作为方法论的制度分析,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对教育制度差异的敏感性、注重制度发展史,关注观念与意识形态等心智结构因素对制度发展的影响;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对教育政策制度伦理公正的考量。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框架是建构的、开放的,同时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又是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十分关注全球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其发布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职业教育更是备受青睐。该框架对职业教育政策的制订、内容的选择、公平的实现做了具体规定。基于此,从高职教育政策的出台程序与实施效果、非认知技能类和可持续发展类高职教育内容设置、高职教育援外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三个维度六个方面审视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教育行动研究是一种日益受到广大教师关注的教育活动研究方式,是一种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沟通起来的研究模式,它有利于解决在我国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乃至于相背离的问题。教育行动研究具有为了教育教学而研究、在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通过教育教学开展研究和注重反思的特征,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环节,教师在进行教育行动研究中应该掌握其操作要义,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因果分析是一种更具有理性的历史解释,历史结构分析是因果分析的一种。因果分析的特殊性包括复杂性和不完全性。因果分析,存在时代色彩、实用倾向和个人主观印记以及科学性和合理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