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惠龙 《成人教育》1993,(10):38-40
<正> 采用六课型单元教学法,首先应处理好教材,把教材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来学习。每一个单元包含六种课型,即自学课→启发课→复习课→作业课→改错课→小结课。通过这六种课型来完成每一单元的学习内容。但是每一单元所采用的教学形式,可以根据教学要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根据本人在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2.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来,我们以“气态方程”和“电磁感应”这两章为重点,进行了单元程序综合教学法的研究和实验,旨在将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结合起来;将系统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结合起来;将改进教学方法同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结合起来.现将实验情况介绍如下: 一、单元程序教学的结构及特点 (一)结构单元程序教学的结构可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叫做单元,即把现行教材某一章的内容,按照知识、能力、方法方面的要求,重新排列组合,分为几个单元.第二个叫做课型,为了完成单元教学所提出的任务,将一个单元的知识内容和培养能力的要求结合起来,设计出几个不同的课型.第三个层次,则是  相似文献   

3.
在“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教改实践中,江苏南通李庚南老师摸索、总结出“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她根据学生自学能力发展的不同水平、不同阶段,将教材划分成教学单元分层次组织教学,每一单元的教学,一般分自学课、交流讨论课、习题课和复习课四种课型。本刊将陆续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永新县城厢小学语文教师熊莺自1986年开始,根据系统科学的整体性原理和小学语文教材单元编排的特点,在她所任教的四、五年级班,进行“四课型”单元整组教学法实验,获得显著成效。单元教学四种课型,即感知课—学法课—用法课—总结课。四种课型也是单元教学的四大步骤。  相似文献   

5.
黎世法同志在他的《最优中学教学方式实验法》一书中设计了“六课型单元教学法”。所谓六课型是指:自学课型→启发课型→复习课型→作业课型→改错课型→小结课型。所谓单元教学是指:将现行教材根据具体学情,分成若干教学单元,学习每一单元的教材内容,都通过上述六种课型进行教学。实行六课型单元教学,总课时不变,每种课型的上课时间不受四十五分钟的限制,而且这六个课型的先后顺序是不能随意颠倒的,因为它体现了学生认识书本知识的一般规律,也可以说它是系统的教学工程。  相似文献   

6.
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就是将现行教材分成若干教学单元,每单元按照自学课→启发课→复习课→作业课→改错课→小结课等六种前后紧密联系的课型进行教学。六课型的基本结构和教学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沧州铁路中学政治课教师刘桂成在长期从事政治课教学中,不断学习外地的教学经验,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状况,经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出了“单元五课型”教学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单元五课型”教学法是按知识结构,将教材内容划分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按自学课、基础知识课、基本原理分析课、应用练习课、检查评析课进行教学。自学课。就是由教师给学生拟出自学提示,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找出疑难问题。基础知识课。即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以讲述、问答及图示相结合的方法,用图表的形式把单元  相似文献   

8.
单元整体教学法,从语言学科本身的角度看,凸显了教学的整体设计与系统功能;从教材设置的角度看,凸显了教学的单元模块整体功能,同时对教师的主导功能、学生的主体功能都有着极为现实的启发意义. 一、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并重 当前所实施的小学《英语》教材,以“从话题到功能、从结构到任务”的模式进行设置,每一单元设置一个主题,每一单课设置一个任务.比如三年级The nature world这个单元,其中三个单课的任务分别设置成Insects、On the farm以及Plants,基本由看与听、看与说、说与演、游戏、音乐等几个部分构成,全部讲授完毕需要三至四个课时.  相似文献   

9.
课题:§1.10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人教社高中教材解析几何必修本第一章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节,从第40页16行起至43页止.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分为以下四部分:一、教材分析:二、教法分析:三、学法分析:四、教学程序.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材,有一个完整的严密科学系列。册与册,组与组,课文与课文之间关系密切。一个单元不是孤立的几篇课文,而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整体。为了贯彻整体性原则,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从一九八六年开始,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四课型单元整组教学法的实验。所谓四课型即;感知课——学法课——用法——课总结课。学法课主要以一类课文和读写例话为教材,用法课以二三类课文为教材。学法课和用法课有四个教学层次:一是讲读课文学方法;二是读写例话明方法;三是阅读课文练方法:四是独立阅读课文用方法。这里必须说明,四课型并非四课时,每种课型的课时数,要根据各单元教学实际需要灵活确定。  相似文献   

11.
“四步骤多课型语文单元教学”模式山东省教研室吴心田“四步骤多课型语文单元教学”是近几年来山东省大面积实验总结的单元教学基本模式。它是以语文教材的编排单元为教学单位的一种比较科学的教学结构形式。它是在单元的教学中,分作起领─—教读─—自读─—总结四个步...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材(5—10册)的每一单元里,讲读、阅读和独立阅读三类课型几平都具备,而每一单元的基础训练的“读”和“写”都是相同的。我们在训练“读”的单元里,作了“以读为主的读讲教学”的尝试。在“写”的单元里,则试用了“以作文为生的读讲教学法”。通过实践,这两种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现简介以作文为主的读讲教学法于后: 一是“看”:看是有目的、讲方法的仔细观察。在每讲一个单元之前,都要仔细阅读、分析本单元里各类型的课文,再根据单元训练的重点要求,提出观察的对象、目的和方法。例如,五年制语文第五册基  相似文献   

13.
永新县教研室熊莺以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从1986年开始在小学四、五年级进行“三步五课型单元整体教学法”实验。主要做法是:(1)着跟单元整体,通过“定向课”明确教学目标;(2)分课掌握学法,通过“学法课”、“练法课”、“用法课”实施教学目标;(3)回归单元整体,通过“总结课“梳理单元知识,检测单元达标,反馈教学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更突出单元主题教学,它有利于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知识.“简单随机抽样”是人教A版新教材第九章“统计”的起始课,为单元学习和模块研究起着“引导”的作用.文章以此课教学为例,从知识、思想、素养三方面阐述如何在单元起始课凸显“单元主题”.  相似文献   

15.
复式教学常遇到这种情况:两个年级的教学同时进入理解课文中心阶段,这时,直接教学时间便产生冲突。教师想花较多的精力在这个年级中,但又无法顾及另一年级的教学。这是教学过程的失控,也是复式教学的一个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从1988年起,我们根据教材“以基本功训练为中心而组元”的编排规律,进行了“单元四课型循环对应”的试验。 单元四课型,即各年级围绕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制定单元教学目标,通过定向课、学法课、用法课、总结课这四种课型的实施达到掌握读写基本功的目的。定向课,即教师引导学生从单元整体着眼,明确单元学习目标,感知单元学习内容。学法课,教师以“扶”为主,以一类课文为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基本知识,即教学生怎样学。用法课,以二、三类课文为  相似文献   

16.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材人教版六三学制初二几何第三章第四单元第一节§3.1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第一节课。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教学程序及三点说明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7.
单元教学法施行之后,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如“五步三课型反刍式单元教学法”、“系统论单元教学法”、“导读式单元教学法”等等。它们各具特色,各领风骚。从单元教学法科学性、系统性、计划性,阶段性等特点出发,根据近年来本人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用“比较法”进行单元教学不失为一法——美其名曰“比较式单元教学法。”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每册教材由单元组成。但实际上许多教师对单元的整体认识不足,教学时,教一课丢一课,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读写方法的指导和知识、能力的迁移。结果学生学得的知识零碎而不系统,影响了教学质量。 针对这一现状,1986年地区教研室小语教研员刘武德同志提出课题,由原在永新县城厢小学任教的熊莺同志(现为永新县教研室小语教研员)开始实验,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和各地教改经验,逐步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四课型单元整体教学法”。所谓  相似文献   

19.
几年来,我们选择了我县车溪初中这个点,进行了一些初中数学教改的试验,逐步形成了以“四步,四课型单元教学法”为课题的教改方案。所谓“四步”,是指自学、引导、练习、小结这一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而“四课型”,是指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将数学课的教学形式大致分为自学课、引导课、练习课、小结课这四种类型按单元施教。经过近三年的试验,这一教法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高涨,智力和能力都得到了  相似文献   

20.
全国语文界对于语文课单元教学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出现了各种单元教学形式,诸如“一次多篇”教学法、教读带自读“几带几”教学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归类符合”教学法、“分组比较”教学法、“单元问题设计”教学法、“单元自学”教学法、“单元导读法”等等。纵观各种单元教学形式,运用综合分析法乃是单元教学的最基本方法。所谓综合分析法,不是把单篇的分析法加起来而称之,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